民事訴訟法第五八條
A.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版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權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B.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是什麼
所謂的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只是對送達問題進行規定,傳票只是通知你開庭,你不能就傳票不服。如果你不按傳票通知開庭,法院有權按缺席進行處理。後果對於相當不利。
C. 民事訴訟法50條52條58條
一、《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的規定:
1、《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2、《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3、《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二、《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的規定:
1、《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 第五十條【訴訟權利義務】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2、《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 第五十一條【自行和解】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3、《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 第五十二條【訴請變更】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D.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是不是必須要求社區推薦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專人員可以被委屬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八條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E. 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工作人員 如何理解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解釋如下:
1,「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2,「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是指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包含;1當事人是法人,其中的職工;2當事人是自然人,它擔任法人里有勞動關系的職工)。
引用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5)民事訴訟法第五八條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一、中國人的近親屬;二、定居在中國的;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此處的「近親屬」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F.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內容: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回送達人是公民的答,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內容: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G. 民事訴訟法58條「有關社會團體」推薦問題
民事訴訟法新修訂的第58條只是說三類可以作為代理人的群體,沒有任何文字禁止其他公民版作為民事權案件的代理人。
第58條僅稱三類人可以作為代理人,並非強制規定必須僱傭此三類人作為代理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68條明確規定,除此三類人外還可以委託其他公民代理。因為公民有委託自由。民法通則規定的委託權依然存在,沒有被廢止,法院也無權廢止。
另,(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離婚是普通的民事案件,你朋友出具正式的委託書委託你為代理人,並向法院提交委託書復印件、你的身份證件,你就可以出庭啊,用得著那麼復雜研究什麼「有關社會團體」嗎?
你是法律工作者,這個基本的法律條文也糾結?如果法院不允許就涉嫌濫用職權,你朋友可以向法院或者其上級法院提出復議。
H. 新民事訴訟法5o8條
民事訴訟法只有284條,最高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有508條。
最高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第版五百零八條 被執行權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
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I. 2013年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社區 應 怎樣 推薦 公民 代理」的問題
其實,法律來規定的是可源以委託下列人員,沒有說必須委託下列人員,也就是公民代理並沒有限制。但這次修改不是很明確,讓人容易理解為只有下列人員才能成為代理人,還需等實施條例出來。法律的修改應該是進步而不是退步,公民代理未必是外行,律師代理未必是內行,經常參加訴訟,我見的外行律師也不少。刑事訴訟法對代理人規定了,親友可以為代理人,連關系人身自由的刑事案件都可以由朋友,親戚作為代理人,怎麼民事案件的代理人就嚴了,顯然,與憲法也是違背的,限制了當事人的自由。社區推薦,單位推薦,怎麼推薦,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只要有推薦信就可以了,目前只能這樣。估計,實施條例出來就可以了。
J.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二百二十九條和本規定第57條 ,58條的規定
你想問什來么?
第二百源二十八條 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
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