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以編人員適用勞動法嗎
Ⅰ 教師職業屬於事業單位,為什麼事業單位編制人員不屬於勞動法調整的范圍難道教師就不屬於勞動者
公務員及部分參考公務員管理辦法的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適用於公務員法
非參照公務員管專理的事屬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企業工作人員,自由職業者,個體經營者參照勞動合同法
第一:教師(在編)同樣適用於勞動法,但不適用於勞動合同法,而是適用於公務員法
第二: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是兩個不同的法律,很多人會混淆,其中:勞動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全體勞動者,而勞動合同法在全體勞動者中適用於企業及非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人員,而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群適用於公務員法
第三:這就是我國目前退休養老多軌制的問題:公務員,事業單位在編(參照公務員管理),企業退休人員三條線,其中公務員是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目前由自行繳費和財政補助雙規措施,而企業部分只能是繳費
Ⅱ 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加班值班能否適用勞動法
我也不太專業啊呵呵,但我也是個事業單位職工,隨便說說僅供參考——
1、行政事業單位人員是否真的不適用於勞動法?難道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就不是勞動者?
咱們也是勞動者,但是我單位加班就是給調休的,沒加班費。但是有時候加班倒是還有補貼。這一切都看領導的。領導覺得這次大家辛苦了,就發補貼,覺得還可以就不發了。就是沒個制度。這就是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決定!不看《勞動法》。利弊都有,總體來說還可以。比方說,去年夏天有幾天40度高溫了,領導說放假,這就放了,留幾個人職守就可以了,這幾個人今後也可以補休。這就是好處,在享受好處的時候我想,有時候吃虧也就算了。
2、說到調休,舉個例子。張三被安排在大年三十值班,試問:調休到哪一天可以彌補他大年三十因為值班而造成的缺憾?
當然不能彌補缺憾了,但是沒辦法,大家輪流也就平衡了。誰叫我貪圖這份工作呢?有得就有失罷了。
3、如果說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加值班都是工作范圍內的事情,不應享受加班或值班補助,那麼,每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量有很大差別,有的經常加班加點,有的非常清閑,這難道也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還有意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來就是空話,這世界哪有平等?男女都不平等呢,漢族和少數民族還不平等呢。所以我認為還是心態好一點。因為我們在此工作只能是寄人籬下的感覺,我不是幹部、也不是做老闆,可以說了算。但其實領導或者老闆也要看他人臉色的。
最後憑良心的說一句,留在這個單位,也就是覺得總的來說還是可以的。人都是一樣的,覺得不爽早就跳槽了。要留著總是覺得還是有好處的,你說是嗎?
Ⅲ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適用勞動法嗎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隸屬組織部門,不適用勞動法。企業人員體力工作者適用勞動法。
Ⅳ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適用勞動法嗎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也就是財政供養編制的不適用《勞動法》,適用《公務員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適用《勞動法》
Ⅳ 勞動法規定工作時間,是否對事業單位人員適用
1、關於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已於1994年月3日發布,1995年3月25日修訂,並於1995年施行,明確規定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適用本規定。
2、該規定還明確要求,事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所以對事業單位人員肯定適用。
3、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1994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6號發布根據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了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維護職工的休息權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四條 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
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5)事業單位以編人員適用勞動法嗎擴展閱讀:
性質
宗旨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
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
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
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對比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
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
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
企業單位分為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
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Ⅵ 《勞動法》的覆蓋范圍包括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嗎
勞動法第二條對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作了規定。
根據勞動法第二條和1995年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具體為:
(1)各類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2)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3)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
(4)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
(5)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排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
勞動法出台較早,按照當時的設計,就是將勞動者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一部分按照勞動法進行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關系呈現多樣化,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已不適用勞動關系客觀發展的需要。因此,勞動合同法 在勞動法的基礎上,擴大了適用范圍。即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作為用人單位,並且將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也納入本法調整。
由此解答你上述問題,公務員不受勞動法調整約束,事業單位聘用制合同人員受勞動法調整。
Ⅶ 事業單位的員工適用勞動法嗎
1、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內合容同,適用《勞動合同法》規定。
2、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3、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4、第九十六條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Ⅷ 《勞動法》事業單位適用嗎
《勞抄動法》事業單位適襲用
《勞動法》規定:本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8)事業單位以編人員適用勞動法嗎擴展閱讀: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