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不予受理的案件

行政法不予受理的案件

發布時間: 2020-12-29 17:54:28

Ⅰ 因為已過行政法規定審理實效法院不予受理的離婚案件裁定書

看不懂,離婚案件是民事訴訟,審理實效沒這說法,應是訴訟時效吧,但離婚案件沒有訴訟時效限制啊

Ⅱ 現在在做一個行政法案例分析作業,請問"一事不再審原則能否適用於行政訴訟案。期待專業的解答。

一事不再理原則作為一項古老的訴訟原則一直延續至今,是基於現代刑事訴訟功能的多元化取向。刑事訴訟的價值目標不僅僅要懲罰和控制犯罪,而且應保障人權。國家權力的行使不應以損害公民的個人權利作為代價,同時應兼顧程序的經濟性。一事不再理原則通過對國家權力的合理限制,來達到保障人權的目的,實現訴訟經濟價值。
限制國家權力,保護被告人的人權。
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人權意識已逐漸加強,每個公民的權利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維護,被告人也不例外。在刑事訴訟中,國家與被告人之間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被告人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國家權力可能會被濫用。因此,「不能允許擁有無窮資源和強大權力的政府對一個已被指控的罪行再度試圖使該被告人受定罪,否則必將使其陷入精神上的窘迫、時間、精力、金錢上的耗費以及人格上的嚴重摺磨,使其處於持續的憂慮與危險之中。這樣,即使是無辜者也極有可能被定罪」。 在一個由強大的國家司法機關發動的訴訟程序終結後,即使被告人被判無罪,他的名譽、精神、時間、金錢上的損失也是無法估量的,此時若國家可再次對其進行起訴和審判,被告人的自由、人格尊嚴將再次受到打擊,個人將無情地被政府貶抑為國家權力的客體,程序公平與正義將盪然無存。為了防止權力者濫用權力,就必須對權力進行限制,一事不再理原則則能夠實現這一目標。該原則要求法院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不得對同一案件的被告人再次起訴和審判,即「國家對同一被告人的同一犯罪事實只應擁有一個刑事追訴權,只有一次追訴機會。無論結果如何,則該追訴權即告耗盡。嗣後,不得就同一被告人的同一犯罪事實再次追訴。」 民事訴訟中,一事不再理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 第二,一案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 從法院角度講,就是不得再受理。 所謂「一事」是指同一當事人,就同一法律關系,而為同一的訴訟請求。因為這個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當然就不得再起訴,法院也不應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當事人糾纏不清,造成訟累。 法條依據:關於撤訴或按撤訴處理後能否再次起訴:
1 民事訴訟中:
⑴ 民訴意見第144條: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又起訴的,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 (2)《精神損害賠償解釋》6條: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後又基於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法院不予受理。
2 刑事訴訟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 九、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177條: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第117條:(四)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人民檢察院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上述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規定(民訴中一般受理,刑訴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於民訴中當事人有相當大的訴權處分權。
3 行政訴訟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 ⑴ 第36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⑵ 第37條:原告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經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Ⅲ 行政法為何叫不予立案與不予受理有何區別

行政法現抄在實行立襲案登記制,只要當事人申請滿足條件的必須立案,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性告訴當事人補正。如果不能當場決定是否立案的,應當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超過七日沒有做出回應的視為接受申請立案。
所以現在不存在不予受理的問題。
我想你問的應該是裁定駁回起訴和裁定不予受理的區別吧。
例如在民訴中,不滿足起訴條件的,法院會不予立案,即裁定不予受理。如果是立案以後發現不滿足立案條件,則裁定駁回起訴。
行政法中只有裁定駁回起訴和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總之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初學比較容易混淆。

Ⅳ 行政法訴訟時效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回訟的,應答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Ⅳ 行政訴訟中可訴行政行為和不可訴行為的范圍

不可訴行政行為,是指被明確排除、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

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行為:國家行為、抽象行政行為、內部人事管理行為、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刑事司法行為、行政機關的調解與仲裁行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駁回當事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行政事實行為可訴性問題有一演變過程,根據《行政訴訟法》關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人民法院只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而對具體行政行為之外的其他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則不予受理。

(5)行政法不予受理的案件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行政訴訟,比較常見的是針對一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提起撤銷訴訟。所謂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針對具體事件、單方面作出的、具有外部效果的、行政法上的處理行為。

所謂具有外部效果,是指行政行為屬於外部法律領域,它僅僅是設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等外部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處理行為。一方面,這種處理應當具有法律性,不僅應當對外產生事實上的效果,而且應當對外產生法律上的效果。

另一方面,這種處理應當具有外部性,內部業務指令、多階段行政行為等因其屬於內部行政領域,而被排除出行政行為的范疇。

Ⅵ 行政訴訟不予受理事項有哪些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法院不受理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行政訴訟:
1.國防專、外交等國家行屬為;
2.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4.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Ⅶ 有關行政法的案例,有沒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是不予受理,因為被告不適格,法院無權自行變更被告,記住,司法權是被動的原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這個解釋在最後作了寬限規定,似乎我的答案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只有受理後才發現不符合條件的才會駁回起訴。

您的意思是法院在受理時所作的只是形式審查,但是形式審查不可以阻卻適格審查,也就是說,形式審查之中是要求是格審查的;另外行政訴訟涉及司法權對行政權的有限規制,這也是其不同於其他兩類訴訟之處,這就要求在司法審查行政時,要慎之又慎,否則會出現司法權侵害行政權。
還有如果真得如您所說的「貌似被告」存在,那麼就會對我國的司法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歡迎繼續討論。

Ⅷ 有爭議的行政法案件

提出復議

Ⅸ 關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

(1)所謂重復處理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沒有改變原有行政法律關系、沒有對相對版人的權利權義務產生新的影響的行為。如相對人對已過爭訟期限的行政行為不服,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訴,行政機關經過審查,維持原有行為,駁回當事人的申訴。這種抹灰申訴的行為,在行政法中稱為重復處理行為。
(2)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1°行政主體的行為處於內部准備階段,並未形成外部具體行政行為。2°行政主體在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之前及時主動地收回已經送達的行政處理決定而使之無效。3°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涉及公共利益而非個人的特定利益等。

Ⅹ 法院對於行政訴訟中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的區別在哪裡

所謂裁定駁抄回起訴是已經受理了,後來發現不符合受理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十二條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7日內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受理後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
第二十三條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的產生 發布:2025-10-11 06:05:56 瀏覽:733
羅江司法局 發布:2025-10-11 06:00:42 瀏覽:300
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發布:2025-10-11 05:57:52 瀏覽:325
共同承擔債務承諾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1 05:54:01 瀏覽:203
馬尾法律援助中心在線咨詢 發布:2025-10-11 05:43:47 瀏覽:535
新聞報道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1 05:42:30 瀏覽:655
2014萬國系統強化班刑法分則 發布:2025-10-11 05:36:17 瀏覽:410
醫保詐騙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11 05:27:39 瀏覽:394
法治思維推動人大工作 發布:2025-10-11 05:20:59 瀏覽:39
行政法律關系的例子 發布:2025-10-11 05:15:42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