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關於鑒定期間的扣除

民事訴訟法關於鑒定期間的扣除

發布時間: 2020-12-30 07:02:25

1. 民事訴訟鑒定可以口頭申請嗎

在民事訴訟中,鑒定是否可以口頭申請沒有明確的規定。
按現有的通常做法,法院會回要答求當事人提交書面的鑒定申請。當然也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由法院將鑒定申請的要求和內容進行記錄,並由當事人進行簽名確認。
《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鑒定的事項與待證事實無關聯,或者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鑒定申請的,應當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符合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委託鑒定,在詢問當事人的意見後,指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

2. 民事訴訟法,關於各方當事人鑒定的協議,如何解辯

司法鑒定機構【釋義】: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版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權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司法鑒定通則》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鑒定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人的名稱或者姓名……」證明委託鑒定的可以是個人(當事人),並不是必須由辦案單位委託。律師事務所委託鑒定不違反法律。
「該鑒定是由理爭律師事務所委託的,而不是由辦案部門委託的」,不符合重新鑒定的法定條件。
更多精彩內容來源哈爾找濱律師 http://china.findlaw.cn/haerbin

3. 民事訴訟法先後順序清償,新規定和老規定在時間上怎麼鑒定

這個只要遵循一個原則就行,就是從重兼從輕原則,大概意思是如果新法對當事人有利就採用新法,舊法對當事人有利就採用舊的民事訴訟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4.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專門性問題是指什麼

所謂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是泛指司法鑒定的對象和范圍。「專門性問內題」的含義容是指眾所周知的事實、自然規律及定理、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以外的運用一般調查、偵查方法難以解決的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具體范圍或具體對象,在司法鑒定條例或部門鑒定細則中都有具體限定。只有列入鑒定對象的專門性問題,其鑒定結論才具備證據材料資格;沒有規定的或者被明確排除的專門性問題不能作為司法鑒定對象,其鑒定結論不具備證據材料資格。如最常見的司法心理測定(俗稱測謊鑒定)、警犬鑒定等均不屬於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司法鑒定對象僅限於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一般認為是指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中,得到法律確認、經過鑒定其結論可以作為證據材料的那一部分科學技術問題。從立法角度探究,這種對司法鑒定對象的限定的措詞是嚴謹的。

5. 民事訴訟法對鑒定的有關規定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鑒定的相關規定,如符合法定條件,可向法院申請重新鑒定:

第二十九條 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證據或者有正當理由表明被告據以認定案件事實的鑒定結論可能有錯誤,在舉證期限內書面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第三十條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一)鑒定部門或者鑒定人不具有相應的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

(四)經過質證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

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式解決。

第三十一條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委託或者指定的鑒定部門出具的鑒定書,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

(一)鑒定的內容;

(二)鑒定時提交的相關材料;

(三)鑒定的依據和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

(四)鑒定的過程;

(五)明確的鑒定結論;

(六)鑒定部門和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

(七)鑒定人及鑒定部門簽名蓋章。

前款內容欠缺或者鑒定結論不明確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鑒定部門予以說明、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6. 民事訴訟法64關於重新鑒定

司法鑒定來機構【釋義】:司源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司法鑒定通則》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鑒定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人的名稱或者姓名……」證明委託鑒定的可以是個人(當事人),並不是必須由辦案單位委託。律師事務所委託鑒定不違反法律。 「該鑒定是由理爭律師事務所委託的,而不是由辦案部門委託的」,不符合重新鑒定的法定條件。

7.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鑒定的時間只能在一審做嗎

是的,一審沒有申請鑒定,二審不予審理此項內容,可以另案起訴。

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7)民事訴訟法關於鑒定期間的扣除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的步驟:

1、委託階段。這是司法鑒定程序開啟階段。委託人應向司法鑒定機構出具司法鑒定委託書,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託人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託書。

委託人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的鑒定材料要真實、完整、充分;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否則,鑒定出的結論會被法庭和其他當事人質疑甚至被重新鑒定。

2、受理階段。在這一階段,司法鑒定機構要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審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是否屬於司法鑒定業務范圍;

(2)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是否合法;

(3)鑒定材料是否真實、完整、充分。對符合上述要求的鑒定委託,予以受理,作出受理的決定並與委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

3、鑒定階段。該階段中,司法鑒定機構指定或者選擇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二名司法鑒定人共同進行鑒定,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對不同的鑒定事項有不同的鑒定方式。

4、補充鑒定階段。這個階段的發生是根據委託人的請求進行的,主要原因是:委託人增加新的鑒定要求的;委託人發現委託的鑒定事項有遺漏的;委託人在鑒定過程中又提供或者補充了新的鑒定材料的;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

8.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但鑒定人拒不出庭

如果人民抄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出庭襲,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9. 民事訴訟法司法鑒定是否強制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顯然,依據該條款的規定,當事人在不與對方當事人協商的前提下,自行委託鑒定機構進行司法鑒定的做法是不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申請鑒定規定的。
具體原因如下:
1、不管是作為程序法的民事訴訟法還是作為實體法的民法,對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都應予以保護。因此,原告不與對方協商鑒定機構並自行委託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書,剝奪了對方當事人選定鑒定機構發表意見的權利,且該鑒定機構由當事人自行委託,未經過法院指定,其鑒定的程序正當性大大降低。
2、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機構,其送鑒材料未經對方進行質證,難免當事人冒用頂替,弄虛作假,其送鑒材料的真實性無法確定,繼而依據未經質證的送鑒材料作出的鑒定意見的採信度大大降低。

當然,不排除當事人在不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自行委託鑒定機構作出的鑒定意見書,被對方當事人對該鑒定意見認可的情形,此時,應視為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在雙方當事人對該鑒定意見達成一致意見的情形下,法院可以採納該意見書。
希望,我的解答能給你提供些許參考~~

10. 民事訴訟法 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出具的專業意見是否是一種法定證據種類

一、鑒定意見(結論)鑒定意見是證據的一種。是指在訴訟中運用專門知識或技能,對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分析後所作出的科學判斷,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稱之為鑒定意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七)鑒定意見;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二、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最高法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1、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在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代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或者對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業問題提出意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法庭上就專業問題提出的意見,視為當事人的陳述。2、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經法庭准許,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對質。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不得參與專業問題之外的法庭審理活動。三、鑒定人拒絕出庭的,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熱點內容
以行政法規分為 發布:2025-10-10 23:03:03 瀏覽:499
唐帥律師 發布:2025-10-10 22:54:18 瀏覽:82
2018輕二經濟法誰 發布:2025-10-10 22:50:38 瀏覽:571
勞動法周末休息 發布:2025-10-10 22:10:51 瀏覽:245
沂南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10 22:10:42 瀏覽:380
名詞解釋管理道德 發布:2025-10-10 22:08:32 瀏覽:95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第24條 發布:2025-10-10 22:01:28 瀏覽:172
行政法司考題2016 發布:2025-10-10 21:38:56 瀏覽:739
勞動法讀書筆記800 發布:2025-10-10 21:28:12 瀏覽:903
司法鑒定專家 發布:2025-10-10 21:03:23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