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休息最低保障
㈠ 企業經營不良職工被放假補助社會低保,按照勞動法應當發最低生活保障,不的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70%,
沒看懂你的問題,來停工勞動法相源關規定如下:
第二十八條非因員工本人過錯,用人單位部分或者整體停產、停業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停工員工在停工期間的工資:
(一)停工一個月以內的,按照員工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八十支付;(二)停工超過一個月的,按照不低於最低工資的百分之八十支付。
㈡ 放假支付最低保障符合勞動法嗎
法律有規定
㈢ 勞動法對長期放假有最低生活費
應該要支付最低生活費,法律依據有《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2條,同時也可以參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國有企業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第2條。
㈣ 勞動法規定放假三個月最低生活標准
《工來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二條源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㈤ 公司現在淡季,安排人員休息,休息期間按地方最低工資標准發放這樣算是違反勞動法嗎
這要看當初勞動合同怎麼簽訂的。如果合同就是如此簽訂,那麼不違法。
如果合同約定是正常工資,包括淡季工資,那就是違反合同約定,也就是違法行為。
但就一個事情,不能做出是否違法的判斷。
㈥ 勞動法有沒有無故給工人放假要支付最低生活保障的說法
有,在《工資支付暫行條例》中規定,因為單位原因沒有給員工安排工作期間,內單位容需要支付員工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
依據《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㈦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每天或每周最少工作多少小時
按現行法律規定,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
法律依據
《勞動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勞動部
一、企業和部分不能實行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否不實行「雙休日」而安排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不超過6小時40分鍾?
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的規定,我國目前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度。
有條件的企業應實行標准工時制度。
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應保證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此外,根據一些企業的生產實際情況還可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7)勞動法休息最低保障擴展閱讀: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
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
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㈧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休全月事假不給開最低生活保障
全月事假是沒有工資的,事假是因你個人原因請假不上班,公司不會給底薪的
㈨ 法定假日及國家勞動法放假最低標准
法定假日放假,沒有最低標准規定。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第五十一條都和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法定休假日(全體公民放假日)用人單位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並支付工資報酬。因為生產經營工作需要,安排勞動者工作的,除《勞動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之外,應當徵得勞動者同意,並按勞動合同規定日工資或者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法律沒有所謂法定假日放假的最低或者最高標准。
《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國務院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二條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六條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