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國家行政法律清單

國家行政法律清單

發布時間: 2020-12-31 01:39:01

A. 我國現法律中所確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有哪些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 聽證制度

聽證是行政處罰決定程序之一,適用於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和較大數額罰款等對當事人權益影響較大的行政處罰。

二、 信息公開制度

信息公開,是行政機關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公開政府文件、檔案材料和其他政府信息的制度。在法律上表現為公民對於政府持有信息的了解權、隱私權,政府的保密權及其相關的義務。
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開的原則,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復議遵循公開的原則,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立法法規定行政法規和規章在公布後,應當及時在政府公報和報紙上刊登。此外,保守國家秘密法、檔案法,它們對公民利用國家檔案和保守國家秘密的相關問題作出了規定。

三、 行政調查制度

行政調查是關於行政機關獲取公民、法人和組織的個人信息檔案、從事商業經營和公共事業活動信息檔案和有關證據材料的制度。
首先是調查許可權問題。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授權和正當理由根據的情形下,不得簡單地以公務需要為名對公民個人或者單位組織進行調查和檢查。即使在有法律授權和正當理由根據進行行政調查和檢查,也應當遵守法律授權的范圍、理由,依據法定程序進行。
其次是調查程序問題。行政機關進行調查檢查應當遵守有關單位行政法律法規的程序規定。

四、 說明理由制度

說明理由是關於行政決定必須闡明其理由和真實用意的行政決策程序制度,特別適用於行使裁量許可權和不利於當事人的行政決定。這一制度的意義主要是防止行政專橫和權利濫用、便於司法審查和法制監督。說明理由是最低限度的程序正當性要求。

五、 行政案卷制度

行政案卷是關於行政決定只能以行政案卷體現的事實作為根據的行政程序制度。行政案卷是有關案件事實的證據、調查或者聽證記錄等案件材料的總和。行政案卷的構成和形成應當依據法律的規定。行政決定只能以行政案卷體現的事實為根據,不得以行政案卷以外的、沒有經過法定程序認定的事實為根據。法律設立行政案卷制度的意義,使行政決定建立於按照法定程序形成的客觀事實之上,規范認定程序和認定結果的權威性,排除外界對行政決定的不當影響和干預,便利司法審查和法制監督。
參考資料:司法考試資料

也有的分類為一、聽證制度 二、迴避制度 三、告知制度 四、審裁分離制度 五、說明理由制度 六、職能分離制度 七、情報公開制度 八、時效制度 九、行政救濟制度,你而況儀酌情考慮

B. 2012年國務院出台的行政法規有哪些

根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的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2)國務院制定了16件行政法規回。
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答中突出問題方面,制定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在深化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方面,制定了《農業保險條例》、《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在強化社會服務和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制定了《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拘留所條例》、《教育督導條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在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制定了《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依法行政方面,制定了《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精神衛生法》。
2012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的《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軍人保險法》。
201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
2012年國務院還通過了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改了殯葬管理條例等5件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廢止了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等5件行政法規。


C. 行政訴訟清單是什麼,有關的法律條文 解釋有嗎

你說的是行政訴訟證據清單吧。最高人民法院高院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 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或者蓋章,註明提交日期。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註明證據的名稱、份數、頁數、件數、種類等以及收到的時間,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這里要求提供證據時同時提供的證據目錄清單

D. 行政法包括那幾類

行政法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1.一般行政法與特別行政法
這一分類是以行政法所調整的事項范圍和領域的大小為標准劃分的。一般行政法是指涉及多個行政領域或較大范圍的行政事項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特別行政法是指調整和規范特定行政事項或特定行政領域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實體行政法與程序行政法
這一分類是以行政法規范性質的不同為標准劃分的。實體行政法是指規定當事人的地位、資格、權能等實體內容的行政法規范的總稱。
3.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救濟法
這一分類是以行政法規范的作用為標准劃分的。行政組織法是指關於行政組織的設置、編制、職權和職責、活動原則和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作用是解決國家行政權的設定和配置問題;行政行為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其作用是規范國家行政權的運用;行政救濟法是對行政違法行為和行政不當行為進行監督和補救的法律規范,其作用是對國家行政權的控制。

E. 屬於行政法律規范的文件有哪些

行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根據立法主體的不同,行政法律規范的基本內容構成如下:

1.憲法

2.法律

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相關法律。如《國務院組織法》、《地方政府組織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些法律則不僅包括行政法律規范,還包括其他部門法規范,如《人民警察法》中有關人民警察職務犯罪和有關這種犯罪管轄的規范就分別屬於刑法與刑事訴訟法范疇。當然,在主要是屬於其他部門法規范的一些法律中,也有可能包含有行政法律規范,如《婚姻法》中有關結婚登記的規范,就屬於行政法律規范。

3.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

包括中央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規范;而行政規章則指中央政府各職能部門制定的法律規范。

4.地方性法規、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根據憲法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所有這些地方性立法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涉及地方性行政權力及其運行方面的規范,屬於行政法律規范的范疇。

5.法律解釋與國際條約

法律解釋通常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行政解釋等幾種,也是行政法律規范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此外,一國政府所簽訂、加入或承認的國際條約,其中許多涉及國家行政權力及其運行,如各種關稅管理協定、有關行政管轄權以及行政公共關系的國際公約等,這些在該國國境之內同樣具有法律規范功能,因而也成為一國行政法律規范的組成部分。

F.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全書的行政法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勞動教養試行辦法
公安部關於修改《勞動教養試行辦法》第十九條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強制戒毒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法律援助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信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出版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血液製品管理條例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農葯管理條例
食鹽專營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
機動車登記規定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國防交通條例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廣播電視設施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直銷管理條例
禁止傳銷條例

G. 法律法規清單中的三體系是指的什麼

實際認證企業不同,法律法規是不一樣的,基本的法律法規如下:
1、質量:
a.《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b.《認證及認證培訓、咨詢人員管理辦法》(國家質檢總局令2004 年第61 號)
c.《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e.《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2、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廢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CB3838-2002《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聲環境質量標准》GB3096-2008《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12697-1996《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 GB13271-2001《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GB12348-2008《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GB12523-90排污收費制度、環境保護許可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等等。
3、職業健康安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本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6.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7.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自2003年6月1日起施 行
8.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9.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10.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11.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2.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2008年2月1日實施

H. 有關法律的

錯。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國並非資本主義國家三權分立的社會制度。
因此所謂回的人大立法權答和國務院的行政權並非分立的。
在我國。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按照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建立起來的人大制度可以這么表述,即所有的國家權力都有人大代表人民來行使
因此。國務院作為由人大選舉產生的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是要服務於人大,即服務於人民的。而人大對國務院的工作具有監督的權力。這體現在每年人大開會,國務院總理都要做工作報告。對於由國務院指定的行政法規,人大常委會有權予以廢除等等。都說明這種監督是單項的。倒過來國務院是沒有權力對人大說三道四的

當然,我國的制度建設還不完善,種種規定在實施上海要打些折扣。目前人大的權力還偏軟。強勢政府的形象亟需改變。但從法理上來說。人大才是我國政治權力的象徵

熱點內容
徵信管理條例處罰 發布:2025-10-10 02:56:29 瀏覽:789
數智雲司法 發布:2025-10-10 02:54:19 瀏覽:132
職業人生與道德 發布:2025-10-10 02:49:29 瀏覽:97
電力供應使用條例 發布:2025-10-10 02:36:36 瀏覽:384
北京法治台 發布:2025-10-10 02:35:01 瀏覽:564
和公司簽訂的協議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10-10 02:33:25 瀏覽:231
工資支付條例2015 發布:2025-10-10 02:30:26 瀏覽:414
司法人事管理 發布:2025-10-10 02:29:44 瀏覽:205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據是 發布:2025-10-10 02:19:07 瀏覽:675
法院袁義海 發布:2025-10-10 02:17:34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