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最新勞動法離職不申請

最新勞動法離職不申請

發布時間: 2020-12-31 03:44:33

㈠ 我按照勞動法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向原單位遞交了離職申請,但是領導不批。請問我可以在30天之後離開嗎

1、可以在復30天之後離職。
2、按制規定,只要履行了通知義務,員工離職是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㈡ 申請離職後,一定要30天後才能走么

辭職要一個月才能走是合法的,根據《勞動法》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因此如果是正式員工則需要提前一個月通知用人單位,而如果是在試用期內,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單位。

㈢ 如果家裡有急事勞動法有沒有說可以不用按提前30天申請離職

沒有這樣的規定,無論你有什麼事情,解除勞動合同都必須提前30天書面通知版單位,要權留意,是通知,不是申請。要是沒有提前30天通知,單位有權利扣除你不高於一個月的工資。
一般最好的辦法還是如一樓所說的,跟單位協商。
如果不行,可以找找公司對於你有沒有違反法律的情況,要是有的話,你就可以直接走,並且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發放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當然了,申請仲裁需要時間和精力,綜合考慮吧。

㈣ 離職申請不批准,合同到期可以直接走嗎

一、勞動法對於合同到期離職是如何規定的
1、職工合同到期不續簽,需要提前一個月提出辭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原勞動部辦公廳在《關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也指出:「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徵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2、用人單位具有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原勞動部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第4條明確規定了賠償的范圍:「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3、如有爭議,應及時提請勞動仲裁: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後,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後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後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後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二、合同到期提出離職應注意哪些問題
1、一定要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
用郵件的方式辭職是不行的,郵件通常沒有證據的作用,且郵件保留在企業的伺服器里,離職員工不容易提取證明。員工這時需要書面形式的辭職信,在紙質的辭職信上,需要有員工親筆簽名,辭職信一般交給直接上級或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辭職信給了企業,員工怎麼能證明自己已經按勞動法的要求,用「書面」形式通知企業了呢?員工這時能做的,只能是在遞交書面辭職信的時候,跟企業要一個收到辭職信的回執。如果這個不太容易辦到,那隻能用人證,人證在勞動仲裁的時候可能有用,在法庭通常效用不高,因為人證一般是企業的同事,法庭可以認為是利益相關者。

2、要辦理工作交接。
按勞動法,員工雖然到30天的時候可以不再上班,但一定要辦理工作交接。當然工作交接是企業安排的,如果企業不安排,也最好寫一份工作交接清單,用書面的形式,對工作及自己工作時間的安排進行說明,遞交給直接上級或人力資源部,一式兩份,自己保留一份企業蓋章或相關人員簽字的。不辦理工作交接,企業可以暫扣工資,直到交接後再發放,一直不交接就一直不發。企業還可能會在員工轉檔案,轉社保,開離職證明時,為難員工。雖然扣留檔案與社保不符合勞動法規,可參考:辭職時要考慮的四個法律問題(點擊打開),但經常有企業這么做,打官司會導致離職成本的增加。

㈤ 員工未提前1個月提交辭職申請,單位可以不發工資嗎

用人單位應當結清工資,但勞動者解除合同違法的應賠償損失。

在用人單位沒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法定事實的情形下,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沒有提前30天通知的,是違法解除合同,按《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付出了勞動,用人單位即應按照合同約定的標准支付報酬。根據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規定,無論是解除合同是否合法,用人單位均應在解除合同之時一次性結清工資。

賠償損失與結清工資是不同是不同的法律關系,二者應當分別計算,合並結算。

《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部
《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
勞部發〔1996〕354號
18.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嚴格按照《勞動法》的規定,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向用人單位提出。職工自動離職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按照《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部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勞部發〔1994〕489號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㈥ 辭職申請不批,是不是可以直接寫離職通知書

  • 可以。

  • 用人單位抄沒有批准勞動襲者的辭職申請,勞動者還想辭職的辦法如下。

  • 勞動者按照《勞動法》第24、28條和《勞動合同法》第36條的規定依法向用人單位遞交辭職申請書,由於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用人單位因此可以不同意勞動者的辭職申請是正確的。

  • 《勞動法》第24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 《勞動合同法》第36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當勞動者遇到以上這種情況,如果勞動者還想繼續辭職,勞動者應該按照《勞動法》第31條、《勞動合同法》第37條的具體規定內容來重新書寫辭職通知書,然後趕緊遞交給用人單位,依法履行辭職提前告知義務就行。

  • 《勞動法》第31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 《勞動合同法》第37條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㈦ 申請離職了但是沒有去辦理離職手續算不算離職了

離職手續沒辦好不算離職,這種情況下離開屬於自動離職。

自動離職是指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時不履行解除手續,擅自出走離崗,或者解除手續沒有辦理完畢而離開單位。用人單位對擅自離職的職工可按曠工處理,給予除名。按照國家規定,自動離職的勞動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企業將有權停止繼續繳納自離職工的社保及公積金)。

《勞動法》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如果雙方有培訓協議,則需要履行勞動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不辦離職手續,不能讓單位完成相應的工作交接、有序進行工作任務的相應調整,可能會給單位造成相應的損失。建議你提供書面申請說明具體情況,正常離職;如果因個人緊急原因建議與所在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拓展資料:

《勞動法》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熱點內容
電力供應使用條例 發布:2025-10-10 02:36:36 瀏覽:384
北京法治台 發布:2025-10-10 02:35:01 瀏覽:564
和公司簽訂的協議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10-10 02:33:25 瀏覽:231
工資支付條例2015 發布:2025-10-10 02:30:26 瀏覽:414
司法人事管理 發布:2025-10-10 02:29:44 瀏覽:205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據是 發布:2025-10-10 02:19:07 瀏覽:675
法院袁義海 發布:2025-10-10 02:17:34 瀏覽:712
仲裁調解書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對嗎 發布:2025-10-10 02:16:52 瀏覽:88
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修訂 發布:2025-10-10 01:46:36 瀏覽:69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 發布:2025-10-10 01:45:46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