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刑期執行
1. 暫予監外執行刑期如何計算
暫予監外執行,是指對於被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於符合法定情形,不適宜在監獄或者拘役所等場所執行刑罰,暫時採取不予關押的一種變通執行方法。這一制度的設立體現了中國懲罰罪犯與改造罪犯相結合和人道主義的刑事政策,有利於對罪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刑事訴訟法》第254條對暫予監外執行條件作了明確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1.罪犯有嚴重疾病需保外就醫。2.罪犯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嬰兒。哺乳期限按嬰兒出生後1年計算。3.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暫予監外執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交付執行前,由人民法院決定的;另一種是在交付執行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54條對暫予監外執行條件作了明確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1.罪犯有嚴重疾病需保外就醫。2.罪犯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嬰兒。哺乳期限按嬰兒出生後1年計算。3.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
2. 如果判刑一年半,在看守所就呆了半年多,刑期不滿一年是不是就不會轉到監獄
按規定,刑期不滿一年仍然會轉到監獄服刑。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剩餘刑期」指還需要執行的刑期。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罪犯被監視居住以及被拘留、逮捕關押的時間,判處有期徒刑之後,一日抵扣刑期一日。判處有權徒刑的罪犯,刑期減去應當抵扣的時間,剩餘刑期不足三個月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附:《監獄法》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應當將執行通知書、判決書送達羈押該罪犯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執行通知書、判決書之日起一個月內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
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2)刑事訴訟法刑期執行擴展閱讀:
2012年10月2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關於修改監獄法等七部法律個別條款的決定草案,對監獄法有關規定進行修改,將看守所代為執行的刑罰范圍從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調整為三個月以下,以保持與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相一致、相銜接。
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我國現行監獄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為了解決與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不一致、不銜接的問題,此次提請審議的修改決定草案規定: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3. 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拘役如何算時間
一、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拘役如何算時間?
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即從犯罪分子實際執行拘役開始計算。對於雖已作出拘役判決,但犯罪分子尚未交付公安機關執行的,還不能算判決執行之日,不能開始計算刑期。
同時規定,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判決執行之前犯罪分子被採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剝奪人身自由措施的,應當羈押一日折抵拘役刑期一日。
拘役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數罪並罰不得超過一年。被判拘役,刑期從人民法院的判決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羈押的,其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刑法規定,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犯罪分子在拘役執行期間,執行機關應注意對犯罪分子進行認罪服法、政治時事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等教育,並因地制宜地組織他們參加生產勞動,並根據他們的勞動表現、技術水平等情況,可以酌量發給勞動報酬。這與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勞動中「同工同酬」的規定,是有差別的。此外,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回家一至二天,每月回家的天數,應當計算在刑期之內。
二、拘役的特徵是什麼?
1、拘役是一種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於1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所以,拘役是中國對罪犯予以關押、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三種自由刑中最輕的一種。
2、拘役適用於罪行較輕但需要短期關押改造的罪犯。
3、拘役是剝奪自由的刑罰方法由於拘役剝奪犯罪人的自由,所以與管制具有明顯區別。由於拘役是刑罰方法,所以它與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屬性、適用對象、適用機關、適用依據、適用程序、適用期限上都有明顯區別。
4、拘役是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的刑罰方法
拘役由公安機關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監管場所執行;在執行期間,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三、判處拘役的情況:
(1)犯罪性質比較輕微的犯罪。適用比例最高的是瀆職罪,其次分別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等。
(2)對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犯罪。中國刑法分則中除過失致人死亡罪沒有規定可以適用拘役外,絕大多數過失犯罪都可以適用拘役,約佔全部過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類犯罪中,能夠適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本應判處管制,但具有從重情節的犯罪。
其實,對每一位被刑事法庭定罪量刑了的這些罪犯,司法機關絕不會在服刑的這個問題上多關押當事人一天,在交付公安機關執行之前,先前被羈押的這些卷宗材料也會一並交給公安機關,到了該放人的時候,公安機關自然會給罪犯辦理釋放手續的,拘役期間回家的時間也算服刑時間。
延伸閱讀:
罪犯被判拘役能保釋嗎?
拘役是實刑嗎
判處拘役由誰執行,拘役可以保釋嗎
4. 刑法規定刑期不到一年的在哪裡服刑
不是刑法規定的,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交付執行時,剩餘刑期不足3個月的,留在回看守答所服刑;超過3個月的,送監獄服刑。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
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
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
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5. 刑期只有半年,是在看守所服刑嗎
刑期半年,要在監獄服刑,不是在看守所。具體寄信地址可根據監獄地址確定。回
根據《刑事訴答訟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因此,如果判刑之前被監視居住的,應根據法律進行抵刑期,剩餘刑期如果3個月以下,則在看守所服刑,否則,仍要在監獄服刑。
(5)刑事訴訟法刑期執行擴展閱讀:
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第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事訴訟法,訴訟法此次修改後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我國現行監獄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2012年10月2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監獄法有關規定進行修改,將看守所代為執行的刑罰時間期限從剩餘刑期在1年以內的調整為刑期3個月以內。這樣保證了與訴訟法的規定相一致。
6. 「剩餘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這個「剩餘刑期」是怎麼界定的
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說明在判刑前應當有過一段監視時期,應有刑期減去監視期後剩餘刑期時間不足三個月可以由看守所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在抵扣後的刑期不足三個月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應當將執行通知書、判決書送達羈押該罪犯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執行通知書、判決書之日起一個月內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
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6)刑事訴訟法刑期執行擴展閱讀:
原來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之前,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看守所條例》則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勞動改造場所執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監管。
而更早的《看守所條例實施辦法》則規定:看守所因工作特殊需要,經主管公安局、處長批准,並經人民檢察院同意,對個別余刑一年的已決犯,可以留在看守所執行。由此,給看守所幹警帶來極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一些看守所對那些有特殊關系或者請客送禮的,以及家庭經濟條件好、能給看守所帶來創收的,即使是余刑一年以上,也會同意留所服刑;而那些沒有關系又沒有送禮的,則余刑一年以下,也會被送往監獄。
看守所是對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執行國家法律的地方,本該率先垂範,模範地遵守國家法律。但是,通過關系和請客送禮能優先「留所服刑」,卻破壞了國家法紀,使一些幹警帶頭違法,破壞政府公信力,更讓罪犯和犯罪嫌疑人不相信法律的尊嚴。
其次,由於看守所並沒有改造罪犯的良好條件,隨意「留所服刑」,讓那些罪犯無法得到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也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廣西桂林市龍勝縣曾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行凶者竟是正在看守所里服刑的犯人,其在看守所勞動期間外出作案後又返回繼續勞動,而看守所民警對此毫無察覺。
前不久修正的《刑事訴訟法》和此次擬修正的《監獄法》都規定,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這就將罪犯余刑的時間從一年減少為三個月,有力地壓縮了看守所權力尋租的空間。但僅憑這一點恐怕還不足以將「留所服刑」關進籠子里。
因此,有必要加強檢察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要讓看守所的工作公開透明,置於陽光之下,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是一個陰森而不為外人所知的場所。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也要關進籠子里
7. 刑事訴訟法中,這條說被交付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是什麼意思
法定刑和宣告刑的區別,剩餘刑期從交付執行之日起計。
舉例說明:某嫌疑人在看守所羈押10個月了,判決刑期一年,那麼剩下的2個月,依然在看守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