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在校生
『壹』 勞動法規定,企業不可以錄用在校學生,是以什麼為標准
《勞動法》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內人。」
《上海市私營企容業勞動管理辦法》第九條
「私營企業禁止使用未滿十六周歲的童工和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在校學生……」
所以,這里所說的「在校學生」是指未成年的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是基於法律對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的保護。義務教育過後的成人教育、本科教育等高等教育,是可以錄用的。
『貳』 在校大學生是不是勞動者
是的。年滿16周歲就符合法律規定的就業年齡,在校大學生的身份並不必然就是《勞動法》排除適用的對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法定勞動年齡指年滿16周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見參考資料)
大學生主要是全日制學校的大學生,除極個別例外情況,基本上已經年滿16周歲,特別是大三大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由於社會需求、個人發展、就業壓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離校之前就已經入職用人單位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國家對勞動者具有特殊的保護,此類法律法規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等,都對勞動者的權利進行了最大限度的保護。
(2)勞動法在校生擴展閱讀
1995年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309號)的規定,也並未否認在校生成為勞動者,該規定指出: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顯而易見,此規定僅僅適用於「業余時間」「勤工儉學」的特殊條件,對於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固定勞動關系的在校生而言,不應適用這一規定。
正確適用《勞動法》規定,依法認定在校大學生屬於《勞動合同》主體,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不因勞動者在校生的身份而無效,在司法實踐中屢有認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發的「郭懿訴江蘇益豐大葯房連鎖有限公司勞動爭議案」便是一例。
認定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在校生是否具備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已經年滿16周歲,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就業年齡,具備與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
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四條僅規定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法,並未將在校學生排除在外,學生身份並不當然限制他們作為普通勞動者加入勞動力群體。
『叄』 在校大學生可以簽勞動合同嗎如果不能,具體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可以。
根據以下三點:
1、2008年《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在校學生不屬於勞動者,不具備勞動合同主體資格」或者「未畢業大學生,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諸如此類的條款。
2、根據《勞動法》規定,年滿16周歲就符合法律規定的就業年齡,在校大學生的身份並不必然就是《勞動法》排除適用的對象。
3、即便是1995年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309號)的規定,也並未否認在校生成為勞動者,該規定指出: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顯而易見,此規定僅僅適用於「業余時間」「勤工儉學」的特殊條件,對於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固定勞動關系的在校生而言,不應適用這一規定。
(3)勞動法在校生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區別
一、法律保護不同:
1、 勞動合同受勞動法規保護
2、勞務合同只受合同法保護。
二、內容不同:
1.勞動合同規定的內容是:
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個成員,承擔一定的工種或職務工作,並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負責分配工作或工種,按照勞動者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根據勞動法律、法規和雙方協議約定提供各種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必備條款。
2.而勞務合同的內容規定的是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給付報酬,是在意思自治的原則下,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平等約定的,法律未作強制性規定。
三、法律關系、地位不同
1、勞動合同中的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在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勞動者必須參加到用人單位的勞動組織中去,擔任一定的職務或工種,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領導和指揮,遵守勞動紀律,雙方存在隸屬關系。
2、而勞務合同在訂立和履行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原則,。
四、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簽訂的客觀要求不同:
1、凡檔案在人才中心或街道的,用人單位都應該與之簽勞動合同;反之,由雙方協商選擇簽訂。
2、職工有單位,屬於借調或派遣至某單位工作的,應該簽一次性勞務(派遣)合同。如果在工作中出現危險,屬於勞動關系的(與原借調或派遣單位),由原借調或派遣用人單位承擔。
3、單純簽訂勞務關系的,則由個人承擔。
4、勞務輸出、停薪留職要簽勞務合同。
5、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簽訂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定。
勞動合同法——中國政府網
『肆』 在校學生(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勞動糾紛不受勞動法保護嗎為什麼
對的。因為大學生具有學籍,他是個學生,並沒有和企業有勞動關系。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內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容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也就是說大學生不可能與任何企業形成勞動關系,所以勞動法不保護大學生。
『伍』 勞動法規定,企業不可以錄用在校學生,是以什麼為標准
按實際情況,如果在校學生屬於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代,用人單位不可以錄內用。另外,文藝容、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陸』 在校大學生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情況不同,適用情況不同。
依據[勞部發[1995]309號]【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內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容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即此條排除了《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規對「利用業余時間」的「勤工儉學」的學生的適用;
[勞部發[1995]309號]勞動部在對學生的勞動者資格進行限定的時候對學生的身份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即如果不滿足「利用業余」時間的條件(且由於勞動法規本身並沒有排除學生)因此就不得排除勞動法規對學生的適用;包括但不限於已輟學但仍然保留學籍的情況、也完成學業等待畢業的情況等;
所以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結果。
『柒』 勞動法對在校生實習規定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
1.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2.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4.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7)勞動法在校生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12條規定: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如果不以就業為目的的勤工儉學,培訓型實習,可以不視為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但是對於在校生已經達到法定勞動年齡,且在用人單位為今後在該單位就業進行考察了解的就業型實習。
用人單位應當與其訂立勞動合同,雙方的關系受勞動法的調整,勞動者的工資不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以及轉正後工資的80%。
實習生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實習就業協議或三方協議,或者雖什麼都沒簽但是接受實習單位管理領取了單位發放的勞動報酬。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如果實習生與用人單位具有實質勞動關系,則屬《勞動法》調整范圍。另外,實踐中如何界定實習生與用人單位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的確是個難題,而法律也很難再詳細規定,因此,不再過分區別是否具有勞動關系,而對實習生的權益作特殊規定很有必要。
『捌』 勞動法中如何規定 在校生與用工單位能否簽訂勞動合同
在校生不能簽訂勞動合同。需要等畢業以後才可以。這個回答你滿意嗎?
『玖』 勞動合同法規定 實習生必須為在校生,畢業的人必須要簽訂勞動合同
你是2008年的事了!不過我還想說一下我的想法。我也是大學生,學校是2+1模式,學校推薦就專業一年,屬我在工作6個月就和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已經向法院起訴用人單位。索要賠償雙倍工資。
依據原勞動部於1995年8月日頒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簡稱《意見》)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
勞動合同
」。大學生雖然入職了本公司,但其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的身份仍是在校大學生,不符合就業條件,不具備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因此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
勞動
律師
解答:依據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005年5月5日頒布的《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簡稱《通知》)第一條明確規定了確定勞動關系的實質條件為:(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拾』 勞動法 在校生實習 工資
學校分配的實習地點是有工資的,不過一般這種工資都叫做補助,
如果是自主就業的話專,那就和學校沒有關屬系了,是你與企業簽訂就業合同前,企業對你的審核,這段時間也是實習階段,待遇也應該和學校分配一樣.只不過沒有簽訂三方協議,因此你的自主實習是即沒有三方協議,也沒有勞動合同.
不過這樣公司是不能給予你實習機會的,公司應該給予你試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