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發布時間: 2020-12-31 08:32:35

A.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就具體行政行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公民、法人或

公民復、法人或其他組織就具體制行政行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已經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限內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B.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哪些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來十三條規源定: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180天,也就是六個月內提出。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另外《行政訴訟法》也對起訴和復議做出了相關規定:

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對提起行政訴訟條件的相關規定: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D.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哪些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1、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2、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E.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哪些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專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屬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F. 根據《行政復議法》,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

復議和訴訟來是兩種解自決爭議的途徑。二者的范圍略有區別。能訴訟的基本都能復議,但是能復議的不一定能訴訟。因為有的復議是終局性的,比如復議機關是國務院的。
而且二者有順序的規定,有一小部分行政爭議適用復議前置,就是必須先復議,不服復議結果才能訴訟。大部分是選擇性的,既可以復議也可以訴訟,訴訟是終局性的,如果直接選擇了訴訟,那麼即使對判決裁定結果不服,也不能在申請復議。如果選擇復議,不服結果還可以再訴訟。

針對該題,《行政復議法》有明確條文規定,請看十六條第二款。
第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已經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限內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G.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哪些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7)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沒有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受案范圍的原因是:

(一)抽象行政行為可以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行政機關監督的方式確保其合法性。

(二)抽象行政行為的對象范圍大、不確定,其合法性問題不適合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的各類決定的統稱。

行政訴訟法沒有將這類內部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主要原因是:這類行為往往涉及高度經驗性的判斷,例如機關領導對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態度和水平的印象,需要靠日積月累形成,人民法院沒有這方面的條件。另外,這類行政行為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權益。

行政調解。這是指行政機關勸導發生民事爭議的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的一種行政活動。行政調解針對的是發生了民事權益爭議的當事人,沒有強制性。

仲裁是法定機構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決的行為。

公安、國家安全等國家機關具有行政機關和偵查機關的雙重身份,可以對刑事犯罪嫌疑人實施刑事強制措施,也可以對公民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指導行為是行政機關以倡導、示範、建議、咨詢等方式,引導公民自願配合而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屬於非權力行政方式。其特點是自願性、靈活性、簡便性和經濟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H.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哪些事項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不受理 A .行政法規 B

A .行政法規
B .規章
C .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作出的獎懲決定
D .行政機關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

I.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該提起行政復議。

錯。錯在應該二字,如果改為可以就對了,因為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當然了,有幾種回情況,答行政復議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還有一些情況一旦選擇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決定就是終局的,不得再提起行政訴訟,但是這些都屬於特殊規定,因此這道判斷題籠統地說「應該」,顯然不對。

熱點內容
徵信管理條例處罰 發布:2025-10-10 02:56:29 瀏覽:789
數智雲司法 發布:2025-10-10 02:54:19 瀏覽:132
職業人生與道德 發布:2025-10-10 02:49:29 瀏覽:97
電力供應使用條例 發布:2025-10-10 02:36:36 瀏覽:384
北京法治台 發布:2025-10-10 02:35:01 瀏覽:564
和公司簽訂的協議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10-10 02:33:25 瀏覽:231
工資支付條例2015 發布:2025-10-10 02:30:26 瀏覽:414
司法人事管理 發布:2025-10-10 02:29:44 瀏覽:205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據是 發布:2025-10-10 02:19:07 瀏覽:675
法院袁義海 發布:2025-10-10 02:17:34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