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律與行政法規許可權的分工

法律與行政法規許可權的分工

發布時間: 2020-12-31 15:51:40

⑴ 對於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在立法規章制定許可權上,有什麼劃分沒有

對地方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的職權許可權,可做如下劃分:

1、在保證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實施方面,法律、行政法規授權地方人大做出規定的事項,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之;法律、行政法規、部委規章授權由政府做出規定的事項,由政府以規章規定之。

2、依法應由人大討論、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重大事項,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之;依法屬於政府行政管理職權范圍內的事項,由政府以規章規定之。由於憲法和有關法律對地方人大與政府的許可權規定多有交叉重疊,而人大是地方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人大與政府對地方立法事項的許可權發生異議時,應當由人大或其常委會決定管轄歸屬。

3、涉及平等主體之間民事關系調整的事項,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之;屬於政府內部各部門相互關系的事項,由政府以規章定之。

4、涉及對政府實施法律、行政法規進行監督或者規范政府行為的事項,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之;屬於應由政府自行決策的事項,由政府以規章規定之。

5、根據特別授權決定的規定,應由地方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規定的事項,須依授權決定的要求分別做出規定。

6、不屬於中央專屬立法權的事項,在國家尚未立法而需要地方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創製法律規范時,原則上應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之;地方人大認為有必要授權政府予以規定時,可以授權政府以規章規定之。

在劃分地方權力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的立法許可權時,應當本著適當限制政府規章的原則,要求地方政府制定行政規章必須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依據;無依據的,政府不能自行制定規章。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一要求不切合中國實際,因為現代行政應當是積極的法治行政,在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做依據的情況下,應當允許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憲法和地方組織法規定的職權,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依據,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社會實踐和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行政規章。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政府規章的制定應當遵循「立法有據」的原則,以保證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但在特殊情況下,如政府需要運用規章維護公民的權益,保障公民權利和促進公共福利等,則可以依據相關的立法原則或者立法精神,制定政府規章。

⑵ 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所謂行來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自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貫徹的問題所作的說明。行政解釋學是法律解釋學的一部分。
從解釋主體來說,行政解釋主要可以分為: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辦等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方面的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進行解釋。
2.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對同級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何應用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中國現行法定法律解釋體制的特點有:立法部門主導,集中壟斷,分工配合。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於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⑶ 行政立法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區別是什麼

1、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行政行為,所具有行政性,它是專一種主體活動,所屬以具有立法性,它的內容主要為貫徹執行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採取行政措施,所以主工具有執行性和從屬性特點,從屬於權力機關的立法。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行政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2、行政規范性文件就是由行政機關發布的對某一領域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准立法行為。

3、區別:前者屬於法律的一部分,可作為法律依據,而後者則是行政機關的一個文件,如果同法律違背,則以法律為准。顯然前者的使用范圍更為廣泛,地位更高。這是最大的區別。

⑷ 法律與行政法規的區別

這個問題看一下《立法法》就可以解決了。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附:《立法法》全文http://www.cnlawservice.com/chinese/law®ulation/flcx/a003.htm#3

⑸ 法律、法規和規章他們三者法的層級是什麼

您好,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法律層次可分為: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根據行政級別也有高低,比如省級人大的地方性法規高於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另外,憲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條鏈接:《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第七十二條第一款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第二款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是

1、范圍不同

法律抄法規、行政法規和襲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6)法律與行政法規許可權的分工擴展閱讀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也是經濟法的來源。

⑺ 抽象行政行為的行政法規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回章和有答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有關程序制定發布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行政法規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其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現行憲法第89條規定,制定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的職權之一。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對於規范行政法規的制定起了積極作用。

2000年公布的《立法法》和2001年公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是時下規范行政法規制定行為的主要根據。影響行政法規法律效力的主要法律問逝,是制定許可權、制定程序和監督程序。

⑻ 關於改變或者撤銷法律、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下列哪一選項符合《立法法》的規定

B
A: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只能進行合法性監督,只能撤銷不能改變。
C:地方人大常委會與政府是監督關系,只能撤銷不能改變。
D: 授權機關也是可以撤銷不能改變。

熱點內容
廣東計生條例修改 發布:2025-10-09 22:15:24 瀏覽:685
法人簽名的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9 22:05:33 瀏覽:559
開門立法為民 發布:2025-10-09 22:05:27 瀏覽:329
法院判不 發布:2025-10-09 22:04:39 瀏覽:842
經濟法出納收據遺失 發布:2025-10-09 22:03:05 瀏覽:425
南京市城市綠化條例 發布:2025-10-09 22:02:23 瀏覽:691
經濟法基礎難度加大 發布:2025-10-09 21:43:01 瀏覽:536
勞動法中關於高溫 發布:2025-10-09 21:43:00 瀏覽:142
法院職責作用 發布:2025-10-09 21:31:06 瀏覽:431
社會責任法律法規程序 發布:2025-10-09 21:20:18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