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前12個月平均工資
❶ 我現在要向公司索要經濟賠償金,勞動法上規定是需要按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
兩個來月補償金
根據勞動自法及勞動合同法規定,合同到期後,勞資雙方不再續約的,企業應當按照每工作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的標准補償員工
注意,按照關於勞動合同法解釋細則等補充文件的解釋,這里的「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是指其「勞動合同期」為準的時間,不是說你工作了4年補償4個月,而是以你和企業間最後一期的合同為准,最後一期合同約定兩年,而上一期的補償應當在合同到期後提出,未能提出視為自動放棄,而且追訴期超過2年勞動仲裁不予受理,所以補償是兩個月合法。
至於補償標准,應當按照員工前12個月的平均收入補償,不過這一點你需要舉證證明你的收入,能夠舉證的按照實際收入賠償,不能舉證的則只能按照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方式補償。
最終補償標准:2700乘以2=5400元左右。
❷ 請問勞動法中對員工近12個月的平均工資及日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1、勞動法中對員工近12個月的平均工資,即過去12個月全部應得工資的平均數來確定的。
2、日工資勞動法中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
❸ 勞動法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計算如果最後一個月沒有上完班
勞動法所述的十二個月的基本工資,是指已經發放,且滿一個月的工資。
如果你最後一個月只上了九天班,就不包含在十二個月里,可以向前推移一個月計算,如果工作時間不達十二個月,可以按十一個月計算。
❹ 勞動法中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算,具體包括那些
包括但不僅限於:工資(比如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等)、績效獎金(比如內月度獎金、季容度獎金、年中獎金、年終獎金等)、津貼(比如高溫津貼、有毒有害崗位營養津貼等)、補貼(比如就餐補貼、通訊補貼、交通補貼、租房補貼等)。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可以理解成: 月平均工資是將勞動者在解除合同前12個月所有的應得貨幣性收入累加再除以12算出月平均工資。
按照條例的規定,是應得工資而不是實得工資,因此應為稅前工資,也就是說,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指的是在扣除你個人承擔的所得稅和五險一金之前的那個應付工資數額。
簡單來講,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包括你所說的五險一金,但是請注意,這個五險一金指的是你個人承擔的部分,公司承擔的那部分金額是不算在內的。
❺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包含以現金形式發放的保險嗎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之規定,經濟補償回金的工資基數計答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依據該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准支付。勞動合同法簡化了工資的計算標准,規定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這里的工資是指勞動者的應得工資,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的所謂「最低工資」或者「基本工資」作為工資計算基數是不對的。
❻ 請問勞動法中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算包括獎金、津貼、補貼嗎
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是指以實際收到的工資,包括獎金、津貼、補貼等等。
一般以銀行工資流水為基準來計算。
參加勞動糾紛案子,法院都是以銀行工資流水計算
❼ 請問勞動法的辭退補嘗是按辭退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若在這12個月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本人工資,按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是指基內本正常工作容期間的平均工資,不包括醫療期、長時間事假期間的工作期間。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浙高法民一〔2014〕7號
十一、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包含醫療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間,且在該期間內用人單位未支付正常工作工資的,經濟補償基數應如何確定?
答:《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應理解為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勞動者正常工作狀態下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不包括醫療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間。
❽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是指應發工資嗎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是指應得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回實施條例》
第答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