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法規刑法

行政法律法規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1-01 03:55:58

『壹』 行政和刑事有什麼區別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1)行政法法規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一是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

『貳』 關於我國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對於因年齡問題不予、免於或者減輕處罰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刑法: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14到16周歲之間對八種特別嚴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責任專,屬如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等。16周歲以上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也不追求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並且不能被判處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只說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吧。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民法: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對其民事行為負責;10周歲到18周歲之間(或16歲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與其智力相當的行為負責;18周歲或以獨立能力生活的16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
夠相信了吧。

『叄』 請問國務院行政法規中關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為什麼不屬於附屬刑法

附屬刑法,是「單一刑法」的對稱。是指從立法體例上對刑法所作的一種分類。民回商、答經濟、行政等非刑事法律、法規中規定的刑法規范的總稱。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附屬刑法適用刑法典總則規定的一般原則。附屬刑法也是刑法!與單一刑法具有同等的效力。
附屬刑法規范,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非刑事法律中所包含的有關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條款。我國現行沒有附屬刑法。都由刑法進行規定。

國務院沒有刑法制定權,國務院行政法規中關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其本身不屬於刑法的規定!

『肆』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 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4)行政法律法規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一是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

『伍』 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如何處理

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在行為構成犯罪的同時還觸犯有關行政法的規定。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的實施處罰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即對一行政違法行為己構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有關行政處罰。如:對於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流氓活動,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都作了處罰規定。刑法規定,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破壞公共秩序,情節惡劣的,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在處理這類違法行為時,對於違法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應當由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行政機關原則上就不應再對其適用行政處罰了。這是因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而且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其制裁程度已遠遠超過了行政處罰對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機關再對其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已沒有必要,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用刑罰後,便不得再適用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當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一方面,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不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也切實可行。如:對於偷稅。抗稅的違法行為,刑法只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關稅務法規的規定,對於有偷稅、抗稅行為的人,行政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對違法者處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還不足以挽回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因而可以並處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以解決刑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刑罰和行政處罰並處的問題,有些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如:刑法規定,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走私物品並且可以罰款 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更多的情況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是單處還是並處,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如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這一規定,對於銷售失效、變質產品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給以刑事處罰,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給予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當然這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為了解決刑事處罰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行政違法行為觸犯了刑律,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如罰款就應當免除。

『陸』 行政案件轉刑事案件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行為人的行為已經不屬於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情形,且該行為符合我國刑法分則明確規定的相關犯罪的構成要件。

行政案件是涉及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並經行政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立案處理的行政爭議。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並給予刑事制裁的案件 。

(6)行政法律法規刑法擴展閱讀:

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區別:

1.行政處罰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而刑罰針對的則是已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

性質相同的行為,由於惡劣程度不同,造成的後果不同,就會受到不同性質的處罰。

2.行政處罰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等;而刑罰的適用依據只能是《刑法》,以及全國人大作出的刑法修正案。

3.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

它的實施主體要比刑罰的實施主體廣泛得多。刑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後交給執行機關

4.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類。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出境。

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柒』 如何區分行政法,民法,刑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構成我國整體法律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是分別用以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民事行為權利和懲罰犯罪的三個平等法律體系。

一【三者的基本區別】
所謂行政法,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用以制約、規范和監督行政管理行為。

民法是用以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刑法就是用來懲罰犯罪行為的。

二【三者基本概述】
(1)行政法:
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2)民法: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根據不同的角度,人們在使用「民法」這一概念時,賦予其不同的含義:

首先,民法可分為形式意義上的民法與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所謂形式意義上的民法,指編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謂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質的法律、法規及判例法、習慣法等。比如,在我國,在民法典尚未制訂的情況下,《民法通則》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擔保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繼承法》等是民事單行法規。而在我國《憲法》以及其他部門法或者法規中,凡是涉及民事問題的法律規定,都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為狹義的民法與廣義的民法。狹義的民法指部門意義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別法;廣義的民法的范圍相當於傳統的私法的范圍,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別法(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均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3)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