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親親相隱

刑事訴訟法親親相隱

發布時間: 2021-01-01 05:02:25

1. 「親親相隱」的原則是歷史的進步,還是社會的倒退呢

可見,在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免除了被告人的近親屬必須出庭作證的義務。但是,並非絕對不允許其近親屬作證,而是出於對人權的尊重,允許其個人自主作出決定,不受強迫。顯然,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既有利於打擊犯罪行為,又有利於兼顧社會和諧。

2. 親親得相首匿 具體是什麼意思

親親得相首匿具體是復指漢代法律制所規定的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隱瞞,不向官府告發;對於親屬之間容隱犯罪的行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責任,是漢代刑罰適用原則之一。

(2)刑事訴訟法親親相隱擴展閱讀:

親親得相首匿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意思是父為子隱瞞,子為父隱瞞,現指指父子間的人情。

出自:戰國孔子《論語·子路》原文: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①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譯文: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正直的人,父親偷羊,兒子告發了他。」孔子說:「我家鄉正直的人不同:父為子隱瞞,子為父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3. 關於「親親相隱」制度

目前我國法學理論界對這個問題基本達成了一致,然而期望付諸實踐仍有不小的阻力。親親相隱必將使公安司法機關偵破案件的難度增加,尤其是貪污犯罪或經濟犯罪,面臨的阻力非常大。當然,隨著公安司法偵查技術的進步和辦案水平的提高,這方面的困難將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承認容隱權是一項法定權利,公安司法機關則不應當通過增設義務甚至損害公民權利便利其完成工作。最大的困難在立法的操作:什麼范圍內的親屬得以相隱,哪些犯罪不得相隱,相隱的程度是如何,是用概括性語言還是用列舉式予以明確,都是有困難的。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往往超出法律的規定,這也給法官予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法官素質不一,對相同案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實踐中會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理論界的研究提出一些立法技術上的建議,華中師范大學孟奇勛老師在《論「親屬相隱」及其現代生命力》里提出的方案較有可操作性。立法者必須明確規定
「相隱」的主體范圍。刑事訴訟法第82條限定的10種人即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都是直系親屬,可在其列。姻親、兩代以外的直系親屬是否列入,則需要做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對於允許「相隱」的層次,如拒絕出庭作證、包庇、窩藏、作偽證、甚至是共同犯罪,刑法應當有明確的限制規定。「相隱」的犯罪種類,也應當由法律規定。

4. 在今天,「親親相隱」是否被允許

中國封建刑律的一項原則,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反之要論罪。

目前我國法學理論界對這個問題基本達成了一致,然而期望付諸實踐仍有不小的阻力。親親相隱必將使公安司法機關偵破案件的難度增加,尤其是貪污犯罪或經濟犯罪,面臨的阻力非常大。當然,隨著公安司法偵查技術的進步和辦案水平的提高,這方面的困難將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承認容隱權是一項法定權利,公安司法機關則不應當通過增設義務甚至損害公民權利便利其完成工作。最大的困難在立法的操作:什麼范圍內的親屬得以相隱,哪些犯罪不得相隱,相隱的程度是如何,是用概括性語言還是用列舉式予以明確,都是有困難的。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往往超出法律的規定,這也給法官予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法官素質不一,對相同案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實踐中會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理論界的研究提出一些立法技術上的建議,華中師范大學孟奇勛老師在《論「親屬相隱」及其現代生命力》里提出的方案較有可操作性。立法者必須明確規定 「相隱」的主體范圍。刑事訴訟法第82條限定的10種人即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都是直系親屬,可在其列。姻親、兩代以外的直系親屬是否列入,則需要做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對於允許「相隱」的層次,如拒絕出庭作證、包庇、窩藏、作偽證、甚至是共同犯罪,刑法應當有明確的限制規定。「相隱」的犯罪種類,也應當由法律規定。

5. 親親相隱,刑法修正案的原因

親親相隱,指對自己關心相愛的人,尤其是父母血親,即便他們有了過失,也不忍苛責內追究,興師問容罪,而動了包庇回護的惻隱之心,這樣才是正常的。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於2012年3月14日審議通過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其中第一百八十八條明確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6. 最新的刑法修正案關於親親相隱的內容通過沒有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抄第五次會議於2012年3月14日審議通過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將於明年元旦起正式實施。其中第一百八十八條明確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7. 論中國法律傳統中的親親相隱

可參考關於「親親相隱」問題的若版干辨正權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337

8. 請問我國現在關於親親相隱制度的立法有哪些

親親相來隱是封建制度自的一條重要的道德規范又是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是封建倫理道德在刑法上的反映。當代中國並沒有沿用。只有在最新修正的刑事訴訟法,部分親屬有出庭作證免除義務,有吸取古代這個原則的用意,但沒有完全確立。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9. 我國刑法中是否保留了親親相隱的原則

沒有,根據最新的刑法理論,有不可期待性原則,另外根據最新的刑事訴訟法,部回分親屬有出庭作答證免除義務,有吸取古代這個原則的用意,但沒有完全確立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10. 中國現行法律有「親親相隱」嗎

有的,被告人配偶、父母、子女不必出庭指證被告人。

法律依據見我國《刑事訴訟法》(修訂案)第一百八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親親相隱」是中國封建刑律的一項原則,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反之要論罪。親親相隱本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出的主張。

(10)刑事訴訟法親親相隱擴展閱讀:

親親相隱法理基礎

容隱權在中外司法被作為一項原則予以認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法律規范人的行為活動,應當基於對人性的理解和對人的關懷,否則制定出的法律很可能違反人的本性而成為惡法。親屬、家庭是人類感情的皈依和社會關系的基礎。

如果法律為了實現個別正義而不惜傷害親屬之間至真的感情,甚至不惜制裁這種感情,則有違法律保護社會風紀的本意。孟德斯鳩說過:「為保存風紀,反而破壞人性;須知人性卻是風紀之源泉。」

如果在家庭關系中,用法律強迫出賣和揭私,則使人際之間毫無信任的底線。從現實中出發,不少人甘願冒險窩藏親屬,幫助其逃亡,如果法律予以制裁,則可能導致全家受刑罰制裁的慘痛後果。

從犯罪學上講,親屬間的背叛極可能導致犯罪分子心靈絕望;而一個充滿信任和溫情的家庭更有利於犯罪分子的最終改造。

目前我國法學理論界對這個問題基本達成了一致,然而期望付諸實踐仍有不小的阻力。親親相隱必將使公安司法機關偵破案件的難度增加,尤其是貪污犯罪或經濟犯罪,面臨的阻力非常大。當然,隨著公安司法偵查技術的進步和辦案水平的提高,這方面的困難將不是最主要的。

因為承認容隱權是一項法定權利,公安司法機關則不應當通過增設義務甚至損害公民權利便利其完成工作。最大的困難在立法的操作:什麼范圍內的親屬得以相隱,哪些犯罪不得相隱,相隱的程度是如何,是用概括性語言還是用列舉式予以明確,都是有困難的。

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往往超出法律的規定,這也給法官予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法官素質不一,對相同案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實踐中會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理論界的研究提出一些立法技術上的建議,華中師范大學孟奇勛老師在《論「親屬相隱」及其現代生命力》里提出的方案較有可操作性。立法者必須明確規定 「相隱」的主體范圍。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