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被告
『壹』 行政訴訟的被告主體可以是那些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貳』 行政法中地域管轄得原告加被告情況有哪些 行政拘留有幾種 謝謝
行政法中管轄地一般由違法地行政機關管轄。
如果違法人常駐地行政機關管轄更為回合適的,可以由違法人常答駐地行政機關管轄。
行政拘留就只有一種。
另外有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法律鏈接:《行政處罰法》第二十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對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
『叄』 國務院屬於行政法主體不理論上它是否能成為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是行政主體,但不能告,要不強哥哪有面子
『肆』 行政法中,被申請人與被告一定是同一個嗎
我不知道你說的被申請人是哪裡的被申請人,那就按我自己理解的吧,被申內請人是行政復議法容中類似於行政訴訟法的被告,但是經歷過行政復議再提起的訴訟,被告可能是復議機關一個,也可能是復議機關跟被申請人共同當被告。
『伍』 行政法關於被告主體資格
你說的是來正確的,勞動監源察大隊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二級單位,它沒有行政執法權,它做出的處罰是以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名義作出的,它的行為屬於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委託執法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受委託機關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以委託機關為被告。樓上那位純粹胡說呢,不懂不要胡扯!!
『陸』 哪一類主體可以作為行政法的直接被告
實施具體的行政機關,或者是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主管部門、
『柒』 「司考」行政法里那個口訣,復議看職權訴訟看名義什麼意思
一、下級經上級批準的適用「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這一情形。
1、行政行為是誰的名義做出的訴訟時誰就是被告
2、復議時看有沒有被授權,授權的話作出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復議機關,授權組織是復議機關
3、例外情況:行政許可由下級作出決定,但須經上級批準的,原則上以下級(決定機關)為被告;如果對許可決定和批准行為都不服,一並提起訴訟的,則以下級和上級為共同被告。這也算是多階段行為「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的一個例外
二、派出機構是復議訴訟皆看職權。
(7)行政法的被告擴展閱讀:
一、市政府打假辦作出規定、綠化辦、饅頭辦以自己的名義作出決定,21條規定,沒有規定,行使職權視為委託,以設立的政府為被告,就是假授權等於真委託,授權時法律法規規章。委託者是市政府,被申請人是市政府,復議機關是省政府,被告是卻是市政府。07年復議條例14條規定了,內設機構要看職權,沒有授權或者幅度越權是自己為被告,種類越權需要上級是被告。稅務所未經批準的是自己為被告。
二、復議訴訟和賠償。授權和委託。法無授權即禁止。只要有授權就是主體。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需要組織法授權的。被授權組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學位條例授權學校頒發學位證書。被委託組織,煙草專賣需要許可的,是市一級的煙草專賣局,法律規定可以委託給縣一級的工商局。
工商局是被委託人。這種情況必須是煙草專賣局發布公告。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才可以法律法規規章授權。被委託組織是行政機關委託,不得超越許可權。工業大學是以自己的名義作出決定,是自己承擔責任,因為法有授權可以為。
但是被委託的工商局,蓋章時是煙草局,接受行為,不服是告煙草專賣局。
三、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後者是法律關系主體,管理關系監督關系,法律關系主體不可以是一個人,合同關系是相對方,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一種,但是行政主體不見得都是行政機關。例如公安局租房子就是租賃合同是民事合同關系。這是民事訴訟。
公安局建設一個辦公大樓,需要規劃局規劃,公安局申請,這是一種行政關系,但是規劃局是行政主體,公安局變成了行政相對人。原告是公安局,被告是規劃局。
因為公安局是行政相對人,規劃局是許可機關。只有公安局作出拘留才是名全責才具備被告。
四、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民警罰款200元但是主體是單位,公務員身份被行政主體吸收了。職務行為代表國家。行政主體要看權名責。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派出機構要看幅度還是種類,授權和委託區別。要看是否有授權。
『捌』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問答
1.李林可以直接對縣公安局提起訴訟。(因為縣公安局作出的是具體回行政行為,具答有可訴性。)
2.原告:李林,被告:縣公安局;王森:第三人。(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如果行政相對人對復議結果不服的,應以復議機關作為行政訴訟被告。)
3.李林可以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未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一般應公開審理。
4.李林、縣公安局、王森。
5.可以,原告:王森,被告:縣公安局,第三人:李林。
『玖』 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的答案
1、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專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屬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在我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2、學校屬於事業單位,其管理機關為教育局,學校本身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3、拋開是否是行政案件外,單從請求事項看,個人認為本案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是會支持的。根據《技工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第二十七條,開除的情形應是情節嚴重或屢教不改,顯然四名同學的行為不符合情節嚴重和屢教不改的規定,學校的處分過重。
『拾』 行政法為什麼要確立被告來負責舉證
一般認為,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應當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應當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這就意味著,如果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不能提供證據證明自己被訴的行政行為合法,則無須原告證明其行為違法,也無須所謂法院依職權不能查明其行為合法的證據,就應當徑行判決行政機關敗訴。這是因為:
1、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要求具體行政行為符合法定程序的一個最基本規則是先取證後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後根據事實,對照法律作出裁決,而不能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行政行為。因此,當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後被訴至法院時,應當能夠有充分的事實材料證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這是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基礎。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居於主動地位,其實施行為時,無須徵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同意。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則處於被動地位。因而為了體現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就應當要求被告證明其行為的合法性,否則應當承擔敗訴的後果,而不能要求處於被動地位的原告承擔舉證責任,否則將對原告不利。事實上,由於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的這種不同地位,原告將無法或者很難收集到證據,即使收集到,也可能難以保全。在這種情況下,當原告不能舉證證明自己主張時,由原告承擔敗訴後果,是有失公允的。
3、行政機關的舉證能力比原告要強,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原告幾乎沒有舉證能力,有的案件的證據需要一定的知識、技術手段、資料乃至於設備才能取得,而這些又往往是原告所不具備的。如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污染的程度多大,某項獨創是否獲得發明專利,葯品管理中偽劣葯品的認定,等等,這些都是原告無法收集、保全的,因而要求原告舉證是超出其承受能力的。
我國《行政訴訟法》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充分體現了行政訴訟目的。首先,有利於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遵守先取證、後裁決的規則,從而防止其實施違法行為和濫用職權;其次,有利於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當被告不能證明其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法院又不能放棄審判時,作出有利於原告的判決,防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遵守不法行政行為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