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無明文允許即禁止行政法
㈠ 行政法有沒有明文規定見義勇為行為
為何偏偏要計較行政法規呢? 見義勇為本質上就不屬於行政法規規范的內容,其有關規定見《刑法》如下: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㈡ 行政法有明文規定輕微違法超過6個月不在追就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是規定的6個月,行政處罰法是規定的兩年。
如果能在治安管專理處罰法屬裡面找到對應的條款,那麼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是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的6個月規定的。
而且不限於輕微違法,只要是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定的內容都是6個月。
但是如果過於嚴重觸犯刑法,那追訴時效就要看具體的罪名了。
㈢ 法律一般只能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不適用於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這道判斷題怎麼是錯的啊!
題目說的是「法律」,並沒有說是哪個部門法。學法律的人都知道,刑法是主要的部門法之一。新的刑法,具有溯及力:在新刑法生效後,犯罪行為在生效前發生,那麼新刑法規定的刑責較輕,適用新刑法。新刑法規定的刑責較重,適用老刑法。總之是按「從輕原則」選擇適用新老刑法。
僅這個部門法就可以說明,判斷題是錯的。
法律的意義在於維護弱者利益。在國家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犯罪嫌疑人是弱者,需要按 按「從輕原則」選擇適用新老法律。根據這個原理,行政法也應該有溯及力。而民法作為「私法」,調節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以及法人之間,法人與公民之間)的關系,選擇適用「規矩」具有較多的自治性,一般都是事先約定好的,老法可能規定不具體、或者有不合理之處,新法則是更具公平性。那麼,民法這個部門法不規定有溯及力,可能有合理之處。——這是我個人的推想,未必正確。
至於法律的滯後性,應該是指法律規定跟不上形勢變化的情形。法律的創制、修改,基本上基於已經重復發生的社會生活事件事實。對於不可預測的沒有發生的事件、事實,法律是無法做出規定的。只有少部分可以預測的未來事件、事實,法律可以做出事先規定。這樣,在一定時間里,剛剛出現的個別事件,可能是「無法可依」的。如果是民事,還可以按照公平等原則採用類推的辦法處理。如果是公法刑法,只能按照「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原則,放過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