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有關禁毒行政法規的是

我國有關禁毒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時間: 2021-01-02 16:31:41

Ⅰ 《廣東省禁毒條例》的施行有何意義

廣東省禁毒條例
(2015年12月3日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2015年12月3日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以及戒毒康復並舉的方針。
禁毒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並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考評。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禁毒宣傳、緝毒破案、戒毒康復、禁毒管理等禁毒工作的需要。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禁毒協作機制,加強區域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部門之間的共同協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的禁毒工作,組織編制禁毒工作規劃,制定具體的禁毒措施,建立成員單位之間的禁毒信息通報和共享制度,定期對禁毒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和通報。
禁毒委員會日常工作機構負責本級禁毒委員會的綜合協調、督導考核等工作。
第六條 禁毒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應當依法履行禁毒工作職責,向禁毒委員會
報告禁毒工作情況。各單位之間應當密切配合、互相協調。
公安機關負責毒品查緝、毒品案件偵查、吸毒人員查處和動態管控、易制毒化學品購銷運輸管理和監督檢查、所轄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和戒毒康復場所管理、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指導和支持等工作。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禁毒法治宣傳教育、所轄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和戒毒康復場所管理、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指導和支持等工作。
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戒毒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會同公安和司法行政等部門制定戒毒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對戒毒醫療服務提供指導和支持等工作。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監督管理和葯物濫用監測的組織等工作。
其他成員單位應當依法履行禁毒工作相關職責。
第七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負責禁毒工作的機構和人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落實禁毒防範措施。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禁毒重點整治地區,明確整治工作目標,限期進行整治。
禁毒重點整治地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開展整治,定期向確定重點整治地區的禁毒委員會報告;在期限內未完成整治工作目標的,應當向確定重點整治地區的禁毒委員會作出說明。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禁毒工作人員職業保護和職業培訓,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維護禁毒工作人員的權益。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和舉報人保護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毒品違法犯罪並經查證屬實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舉報人的身份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人身安全。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向社會力量購買禁毒宣傳、戒毒康復等社會服務。
第十二條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社會資金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等方式參與禁毒工作,並依法給予稅收減免等優惠。
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願者參與禁毒宣傳、戒毒康復等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
第十三條 鼓勵開展禁毒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緝毒技術、裝備和戒毒方法。
第二章 禁毒宣傳教育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禁毒宣傳教育工作,推動禁毒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結合公民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健康教育和職業教育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普及毒品危害及預防知識。
第十五條 教育和職業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對學校禁毒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禁毒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防毒、禁毒意識。
公安、司法行政、衛生、財政等部門應當協助教育和職業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開展禁毒教育,推動學校禁毒教育與家庭、社會禁毒教育有效銜接。
第十六條 學校應當將禁毒教育與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毒品認知能力,分階段開展禁毒教育。
學校應當利用校園網路、廣播、宣傳欄等載體,開展禁毒教育活動。
第十七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在居民公約、村規民約中規定禁毒的內容,加強對居民、村民和本區域流動人口的禁毒宣傳教育。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人民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組織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應當組織開展面向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職工的禁毒宣傳教育。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應當引導社會公眾開展家庭防範涉毒的自我教育,推動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進行毒品預防教育。
第十八條 報刊、廣播、電視等傳播媒體應當開展多種形式的禁毒宣傳,安排專門時段、版面免費刊登、播放禁毒公益廣告。
從事互聯網、即時通訊、移動通訊、公共顯示屏等信息服務的單位應當刊登、播放禁毒公益廣告。
公共圖書館、閱覽室應當配備禁毒知識讀物。
第十九條 交通運輸經營單位和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在其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設立禁毒警示標識,對服務對象進行禁毒宣傳。
第二十條 娛樂場所以及其他兼營歌舞、游藝等娛樂服務的場所應當在大廳、包廂、包間內的顯著位置設置禁毒警示標識,公布公安機關、文化主管部門的舉報電話,播放禁毒宣傳視頻。
第三章 毒品管制
第二十一條 公安、司法行政、衛生、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經濟和信息化、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農業、林業、商務、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郵政、海關、海警、民航、鐵路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毒品管制協作機制,加強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易制毒化學品、涉毒人員等相關信息的動態管理和共享利用。
省公安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的禁毒執法合作機制,加強禁毒信息交流和共享,依法開展禁毒執法合作。
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公安、農業、林業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查禁工作,發現非法種植罌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可以用於提煉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予以制止、鏟除,沒收毒品原植物、種子。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通報查禁情況。
公安機關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行為或者為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提供條件的行為應當進行偵查和處理。
第二十三條 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儲存、使用、進口、出口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規定,規范和落實單位內部管理制度,防止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
公安、衛生、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監督管理工作,對前款規定單位的管理情況進行信用評價,並對信用評價結果不良的單位加大執法檢查頻次,督促其進行整改。信用評價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四條 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安機關可以在邊境通道、省際通道、重點區域設立毒品檢查站,加強毒品查緝工作。
第二十五條 公安機關根據禁毒工作需要,可以在邊境地區、沿海地區、交通要道、口岸以及客運站、貨運站場、碼頭、港口、火車站、飛機場、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等地,對來往人員、物品、貨物以及交通工具進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檢查,有關部門、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經營單位以及有關站場應當依法落實禁毒防範措施,預防毒品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第二十六條 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按照國家規定配備安全檢查設備,防止托運、寄遞毒品或者非法托運、寄遞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易制毒化學品。
物流、郵政、快遞企業禁毒安全保障制度應當包含從業人員禁毒培訓和安全教育、收寄驗視、信息登記和保存等方面內容。
公安機關應當會同郵政、交通等行業主管部門對物流、郵政、快遞企業管理人員、收派件人員、分揀人員等從業人員進行禁毒培訓和安全教育。
第二十七條 托運、寄遞物品時,托運人、寄件人應當出具真實有效身份證件,如實填寫托運單、寄遞運單,完整准確填寫托運人或者寄件人和收貨人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以及托運物品或者交寄物品的名稱、數量等信息。
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認真核對、如實登記托運單、寄遞運單信息,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一年,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對托運人托運的物品和寄件人交寄的非信件物品,應當當場逐件驗視內件;托運人、寄件人拒絕按規定出具真實有效身份證件、不如實填寫托運單、寄遞運單或者拒絕驗視的,不予承運、收寄。
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對托運或者寄遞物品進行安全檢查,發現托運、寄遞疑似毒品或者非法托運、寄遞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易制毒化學品的,應當立即停止運輸、寄遞,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八條 物流、郵政、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對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托運或者寄遞物品的名稱、數量等信息以及身份證件記載的個人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出售或者違法提供給他人。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用戶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九條 郵政、交通、經濟和信息化等行業主管部門、公安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檢查機制,依法對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托運、寄遞的物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對未建立健全或者未嚴格執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的物流、郵政、快遞企業加大執法檢查頻次。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條 禁止吸食、注射毒品。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販賣、提供、非法持有毒品,或者組織、強迫、教唆、引誘、欺騙、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為實施前述行為提供條件。
第三十一條 娛樂場所以及其他兼營歌舞、游藝等娛樂服務的場所應當依法落實禁毒防範措施,建立巡查制度,發現有毒品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文化等行業主管部門對娛樂場所以及其他兼營歌舞、游藝等娛樂服務的場所的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保安人員等從業人員進行禁毒知識培訓。
第三十二條 禁止發布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廣告,禁止違反國家規定發布易制毒化學品的銷售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上述行為的,應當及時報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公安機關。
互聯網接入服務、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他傳播媒體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制毒、販毒等涉毒違法信息;發現有發布或者傳播制毒、販毒等涉毒違法信息的,應當立即採取停止發布或者傳播信息、保存有關記錄等措施,並報告公安機關。
第三十三條 房屋出租人、物業服務企業發現承租人或者出租房屋內有涉嫌毒品違法活動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三十四條 禁止吸食、注射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船舶、軌道交通工具、航空器等。
被查獲有吸食或者注射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船舶、軌道交通工具、航空器行為,正在執行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措施,或者長期服用依賴性精神葯品成癮尚未戒除的人員,其已經取得的相關駕駛證照應當依法注銷。
校車駕駛人有吸毒行為記錄的,應當注銷其校車駕駛資格。大中型客貨車和計程車駕駛人因吸毒成癮未戒除而注銷駕駛證的,應當取消其營運資格。
對三年內有吸食、注射毒品行為,解除強制隔離戒毒措施未滿三年,或者長期服用依賴性精神葯品成癮尚未戒除的人員,其機動車駕駛證的申請依法不予受理。
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五條 鼓勵和支持吸毒人員自行戒除毒癮。
吸毒人員可以自願到戒毒醫療機構、戒毒康復場所或者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接受戒毒治療。
對自願到前款規定戒毒場所接受戒毒治療的吸毒人員,公安機關對其原吸毒行為依法不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六條 吸毒人員自願接受強制隔離戒毒的,應當經吸毒人員戶籍所在地、現居住地或者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所在地縣級、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書面同意後,進入指定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

Ⅱ 浙江省禁毒條例》是根據( )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浙江省禁毒條例》是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Ⅲ 千萬網民學江西禁毒條例怎麼看成績

《江西省禁毒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18年9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的出台對有效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法制保障。
為迅速在全社會掀起宣傳、學習《條例》的熱潮,使《條例》更加深入人心,為《條例》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省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省普法辦,並委託新法制報社開展「千萬網民學《條例》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18年9月1日至10月31日。
二、參賽范圍
各行各業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群眾均可參加。
三、參與方式
(一)通過法治江西網、江西法制網專設活動頁面參加網上學習。
(二)通過「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參與網路答題。已關注「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的群眾,按以下步驟進行:打開「中國禁毒」→點擊「禁毒參與」菜單→選擇「江西息開始答題。未關注「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的群眾,先關注該公眾號,然後根據頁面引導參與學習答題。
(三)通過點擊「中國禁毒」微信文章下方「微信熱點」中的「千萬網民學《江西省禁毒條例》」進入學習答題。
系統每次隨機產生20道題目,其中單選題10道,多選題5道,判斷題5道,每題5分,滿分100分,答題限時5分鍾。
四、獎項設置
全省獎項設置情況如下:特等獎2名,獎金各10000元;一等獎10名,獎金各3000元;二等獎20名,獎金各2000元;三等獎30名,獎金各1000元;優秀獎300名,獎金各100元。
組委會將通過電腦自動抽取的方式,從答題滿分的參與者中產生各獎項。為確保公平公正,抽取過程將通過網路進行直播

Ⅳ 行政處罰和治安管理處罰的區別

一、治安處罰和行政處罰的關系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屬於行政法范疇,是行政法中具有特色的一個分支。行政法除《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外,還有《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外匯管理條例》涉及公安、稅務、工商、郵政、財政、計劃、海關、港務、外匯等非常龐雜的體系。有些是專門的行政法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些是其他法律中有關行政法的條款。如:《禁毒決定》中的行政部分。因為《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稱為治安處罰,而適用其他行政法的處罰則稱為行政處罰。廣義上說,治安處罰是行政處罰的一個類型。
二、治安處罰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別
1、主體不同
治安處罰行政主體只能是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即:公安民警,還有一些被公安機關授權的鄉、鎮政府;而行政處罰的行政主體除了公安機關外還有稅務、工商、財政、計劃、海關、港務、外匯等行政主體。因此,一般情況下,公安適用的行政處罰都要加上「公安行政」的字樣。
2、適用依據不同
治安處罰只能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而行政處罰的適用,除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外,還有其他的行政法。如非法持有、使用假幣行為,適用《銀行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適用《禁毒決定》等。
3、罰則不同
治安處罰規定的處罰種類只有警告、罰款和拘留 3 種;而行政處罰除此之外,還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或暫扣執照、許可證等,且是否適用拘留、罰款數額大小等也不盡相同。
4、適用法律文書格式不同
治安處罰適用的法律文書格式,如:《治安管理處罰審批表》、《治安管理處罰裁決書》和《治安管理當場處罰書》等;而行政處罰文書則與此不同,適用《公安行政處罰審批表》、《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和《當場處罰決定書》等。
5、罰繳方式不同
治安處罰中罰款和決定和收繳由公安機關執行;而行政處罰中,一般實行罰、繳分離制,罰款決定由行政機關執行,罰款的收繳由銀行執行。
6、執行不同
治安處罰中,公安機關對拒不執行的相對人可以適用強制執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而行政處罰中,除了公安、稅務、海關外其他的行政機關、授權組織則不能適用強制執行措施,而只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7、權利救濟不同
治安處罰的相對人對治安處罰不服只能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再提起行政訴訟;而行政處罰則各有不同,有的只能提起行政訴訟;有的只能申請行政復議;有的在兩者間選擇,並且選擇後就不能再變更;有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選擇行政復議後,對行政復議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Ⅳ 依據江西省禁毒條例作為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司法行政部門職責包括()多選題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的禁毒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禁毒工作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和禁毒工作措施;
(二)組織開展毒品預防和禁毒宣傳,檢查、督促成員單位和下級人民政府落實禁毒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三)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解決禁毒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調查研究、評估本行政區域的毒情、發展變化趨勢和禁毒工作開展情況;
(四)建立健全毒情監測評估、葯物濫用預警和毒情通報機制,定期發布毒情形勢和變化動態;
(五)對禁毒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和通報;
(六)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禁毒委員會設立的辦公室,負責禁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六條禁毒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應當依法履行禁毒工作職責,制定禁毒工作責任制,定期向禁毒委員會報告禁毒工作情況。
公安機關負責毒品查緝,毒品案件偵查,禁毒宣傳,吸毒人員查處和動態管控,易制毒化學品購銷運輸管理,娛樂場所和經營服務場所禁毒管理,所轄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和戒毒康復場所管理,指導和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司法行政部門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禁毒普法宣傳教育,負責所轄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和戒毒康復場所管理,指導和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衛生部門負責對戒毒醫療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從事戒毒治療業務的監督管理、對戒毒醫療的指導服務等工作。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非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教育部門負責組織學校開展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建立對學校毒品預防教育的檢查考核機制。
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加強易制毒化學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生產、經營、使用企業環境監督管理,協助公安機關將依法收繳、查獲的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移送至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銷毀,並對銷毀工作進行監督。
禁毒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和支持禁毒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按照職責開展禁毒工作。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禁毒重點整治地區,明確整治工作目標,限期進行整治。被列為禁毒重點整治地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要求向確定重點整治的禁毒委員會報告整治工作情況。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禁毒志願者組織、志願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參與禁毒宣傳教育、科學研究和戒毒社會服務等工作,並對禁毒志願者組織、志願者、社會工作者進行指導、培訓,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和舉報人保護制度,對舉報毒品違法犯罪並經查證屬實的人員給予獎勵,並對舉報人的身份信息予以保密,對舉報人予以保護。
第十一條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禁毒教育基地,免費向社會開放,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推動互聯網數字化禁毒教育基地建設,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提供禁毒宣傳教育服務。
禁毒委員會應當組織公安、司法行政、教育、衛生等部門,制定禁毒宣傳教育培訓計劃,並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從事禁毒工作相關人員進行免費培訓。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對其工作人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Ⅵ 論述禁毒法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關系

如何認識一般毒品違法與毒品犯罪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禁毒法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關系,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綜觀禁毒法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可以概括為三種情形:其一,必然構成犯罪的情形(當然,以行為人達到法定年齡、具有責任能力且故意實施為前提),如禁毒法第五十九條第一項列舉的「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行為;其二,不能構成犯罪,只能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如禁毒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其三,既可能構成犯罪,也可能不構成犯罪的情形,禁毒法規定的多數行為都是如此。

在上述第三種情形下,司法機關習慣於討論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的界限(或區別)。並被此問題所困擾。但筆者認為,所謂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的界限,其實是一個假問題。有關毒品的非法行為,不管其是否觸犯了刑法,都可謂違反了禁毒法。但是,刑法僅將部分值得科處刑罰的毒品非法行為類型化為毒品犯罪,這些被類型化為毒品犯罪的行為,並不因為被刑法禁止後,而不再成為禁毒法所禁止的行為。換言之,毒品犯罪都具有雙重違法性質,一是違反了刑法,二是違反了禁毒法(與此同時還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所以,毒品非法行為,只有不觸犯刑法時,才僅依照禁毒法處理。於是,毒品犯罪行為與毒品違法行為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男人與人的關系、汽車與財物的關系。既然一個人是男人,就必然是人;既然是汽車,就一定是財物。在此,不是男人與人的界限、汽車與財物的區別問題,而是人中的什麼人是男人、財物中的什麼東西是汽車的問題。所謂毒品犯罪行為與毒品違法行為的界限,實際上只能是毒品犯罪與不構成毒品犯罪的違法行為的界限。於是,問題便在於:以什麼為標准將禁毒法禁止的行為中構成毒品犯罪的行為挑選出來以犯罪論處?顯然,凡是符合了刑法所規定的毒品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就成立毒品犯罪。法官通常不必再追問該行為在禁毒法上是否屬於毒品違法行為。

總之,只要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構成要件,就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確定毒品違法行為與毒品犯罪之間的界限,而在於如何理解和解釋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構成要件。本文不可能對毒品犯罪的構成要件作解釋,僅就禁毒法上的法律責任與刑法上的刑事責任作如下幾點闡述:

第一,刑法規定的部分毒品犯罪有數量的限制,而我國有的司法機關習慣於按照「兩高」的司法解釋確定數量標准。在這種情形下,「兩高」應盡快就數量標准做出規定,從而使這些犯罪的客觀構成要件得以明確。例如,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非法持有鴉片2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沒有達到該數額標准,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所以,「兩高」應規定「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標准,尤其是在新型毒品出現之後。否則,司法機關就常常束手無策。從長遠來看,司法機關宜將毒品區分為若干種類,採取折算的辦法;對於新類型的毒品,在正式司法解釋出台之前,至少可以按最有利於被告人的折算辦法計算毒品數量。事實上,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根據葯物葯理學特點,參照有關國家毒品量刑標准,於2004年10月制定了《非法葯物折算表》,列舉了各主要管制葯物與海洛因的相當量。司法解釋可以對該折算表予以確認,使該折算表適用於辦理毒品犯罪案件。

第二,刑法與禁毒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幾種類型的行為表述完全一致,對此,也沒有必要考慮所謂毒品違法與毒品犯罪的界限,而應根據刑法的基本精神,對犯罪構成要件做出實質解釋,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以犯罪論處,而不必過問這種行為在禁毒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上是何種性質。例如,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條規定:「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構成犯罪;沒有情節嚴重或者情節惡劣等方面的要求。而禁毒法第五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意味著,「強迫、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三條則規定:「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十日以下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司法機關常常考慮的是,教唆、引誘、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在什麼情形下構成犯罪,在什麼情況下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在筆者看來,既然刑法規定的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並不以情節嚴重為前提,而且,這種行為嚴重危害公眾健康,那麼,凡是故意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且行為人達到法定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就應當以犯罪論處,不必過問該行為在行政法律上是什麼性質。或許有人認為,果真如此,則禁毒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關於對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規定就會落空。筆者的看法是,一方面,即使採取本文的觀點,禁毒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也不會落空。例如,對於過失實施的上述行為,就不能按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但可以按照禁毒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行政處罰。再如,對於沒有達到刑事訴訟證明標准但達到了治安管理處罰證明標準的行為,也可能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另一方面,倘若基於上述擔心,對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反過來會讓刑法的規定落空,這必然不利於遏制毒品犯罪。

第三,禁毒法所規定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需要根據刑法規定的構成要件予以確定;如果某種行為不能在刑法上找到處罰根據,就不能直接以禁毒法的規定為根據追究刑事責任。例如,禁毒法第五十九條第七項規定了「向他人提供毒品」的行為,但刑法並沒有規定向他人提供毒品罪。所以,對於向他人提供毒品的行為,必須以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構成要件為標准做出判斷。符合販賣毒品罪或者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構成要件的,應追究刑事責任。一般主體無償向不滿14周歲的人提供毒品的,可能成立強迫他人吸毒罪。一般公民無償向成年的吸食者提供毒品用於吸食的,如其持有毒品的數量沒有達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數量標准,則僅屬於幫助吸毒的行為。由於吸毒本身並不構成犯罪,所以幫助吸毒的行為也不構成犯罪。再如,禁毒法將「介紹買賣毒品」的行為規定在第六十一條,與「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相並列。其實,介紹買賣毒品的行為,是販賣毒品的共犯行為,根據刑法的規定,應按販賣毒品罪論處。

第四,刑法沒有將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禁毒法規定對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僅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但是,這並不排除吸毒者的相關行為可能成立其他毒品犯罪。例如,為了吸食、注射毒品,所持有的毒品數量達到了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數量標準的,應當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論處。吸毒者容留他人在自己支配的場所共同吸毒的,成立容留他人吸毒罪。

Ⅶ 我國現行禁毒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

《禁毒法》《戒毒條例》《強制戒毒辦法》《戒毒葯品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毒的決定》《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麻黃素管理辦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公約的決定》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是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於2008年6月1日頒布施行。共計七章七十一條。

2、戒毒條例

《戒毒條例》已經2011年6月22日國務院第16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7號 《戒毒條例》已經2011年6月22日國務院第16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是為了規范戒毒工作。

3、強制戒毒辦法

強制戒毒辦法,1995年1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法規。 根據《戒毒條例》第四十六條的規定,1995年1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強制戒毒辦法》自2011年6月26日起廢止。

4、戒毒葯品管理辦法

《戒毒葯品管理辦法》於1995年6月18日由衛生部發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毒的決定》的有關規定,制定該辦法。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毒的決定》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的

為了嚴懲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動,嚴禁吸食、注射毒品,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特作規定。

Ⅷ 比較全國人大《關於禁毒的決定》、國務院《強制戒毒辦法》和《禁毒法》《戒毒條例》中對戒毒體制的異同點

戒毒法,是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是最大的、或者最高法律效力的。決定和辦法只是指導性文件、沒有上到法律的高度的。國務院戒毒條例、是行政法規,低於法律,是對法律的具體實施的。

Ⅸ 1839年6月()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1839年6月清道光皇帝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世界禁毒立法始於鴉片泛濫的近代。中國是世界上禁毒立法最早的國家。1729年清朝雍正皇帝頒布的關於禁止鴉片煙的條例是中國最早的禁毒法規。1839年6月清道光皇帝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共39條,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中規定:所有吸毒人員,在一年半之內必須戒煙,不能禁煙者將被判刑,絞監候。鴉片煙販,就地正法,斬立決;所有開設煙館、提供吸煙場所,以及包庇販毒的官員,就地正法,絞監候。鴉片煙販,就地正法,斬立決;

為國內走私提供貨源的洋人,就地正法,首犯斬立決,從犯絞立決。除了吸毒人員是死緩以外,其它凡是參與鴉片銷售的相關人員,無論洋人還是中國人,都要就地正法。

(9)我國有關禁毒行政法規的是擴展閱讀:

《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的背景: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響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接。

眾鴉片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偏是林則徐就與歷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但大部分的煙商,皆無所動。

林則徐便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

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零售商;過去禁煙弊端;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

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