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訴訟法中對放火罪
❶ ((刑法》對故意放火罪是如何定罪的
「放火、來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源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❷ 刑法放火罪中違害公共安全由誰認定
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提出起訴意見,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由法院進行審判。
❸ 簡述刑法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區別
根據刑法第114條的規定。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構成放火罪。放火罪與失火罪同屬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因此兩罪侵犯的客體相同,即公共安全;它們的犯罪後果,即不特定多數人的傷亡或重大公私財產的損失。都是由火的燃燒所造成的。所以兩罪在外觀上都與火的危害有關,但它們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客觀方面,失火罪必須造成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後果,才能構成。放火罪並不以發生上述嚴重後果作為法定要件,只要實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過失犯罪,以發生嚴重後果作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
(3)主體要件處罰年齡不同,放火罪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即可構成;失火罪年滿16周歲的人才負刑事責任。
(4)主觀罪過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構成,失火罪則出於過失。這是兩種犯罪性質的根本區別所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❹ 我國刑法對放火罪中尚未造成嚴重後果有怎樣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專安全罪之一】放火、決屬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❺ 刑法中對放火罪處的最高刑罰是什麼
希望對你抄有幫助:
根據本條襲和第115條的規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損害極端嚴重的,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放火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害後果;二是放火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實際損害後果,但並不嚴重。在這兩種情況下,只能根據本條的法定刑處罰。只有當放火行為造成他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時,才能根據本法第115條的法定刑處罰。「重大損失」的標准,一般為損失5萬元以上。
❻ 刑法中對放火罪處的最高刑罰是
涉嫌放火罪,最高刑罰是死刑。刑法規定,放火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❼ 《刑法》對放火罪的立案標准怎麼規定
具體規定如下。
1、《刑抄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拓展資料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相關規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放火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危及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三是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時又危及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參考資料放火罪_網路
❽ 放火罪在刑法中是怎麼規定的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現行《刑法》規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放火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危及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三是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時又危及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相關刑法條文:
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決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放火、決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人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其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十九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第五十七條對於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❾ 由於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依據《刑法》構成放火罪對不對
失火罪是指由於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後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版以過失釀成火權災的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後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為.
3、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具有從事某種業務身份的人員,在執行職務中或從事業務過程中過失引起火災,是不構成失火罪的.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既可出於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火災,因為疏忽大意而未預見,致使火災發生;也可出於過於自信的過失,即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火災,由於輕信火災能夠避免,結果發生了火災.這里疏忽大意,輕信能夠避免,是指行為人對火災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而不是對導致火災的行為的心理態度.
犯失火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❿ 關於刑法中的放火罪的一個問題
引火物相當於是犯罪的工具,是點燃放火對象的介質,既然,罪犯還未點燃焚燒目版的物,不算權既遂。犯罪分子在放火過程中被抓獲,還未點燃焚燒目的物的情況下,算未遂,放火罪未遂的情況下分辨罪犯點燃的對象屬於對其主觀動機分辨,這個就需要刑偵機關進行調查了。就不是在這里說說可以解決的問題。當然,客體是定罪處罰最重要的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