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里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行政法里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03 06:03:14

⑴ 一事不再罰原則中的一事怎麼定義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法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處罰。一事不再罰作為行政處罰的原則,目的在於防止重復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還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處罰法》對「一事不再罰」處罰主體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確定性。對幾個機關都有管轄權的違反行政管理法律;
二、《行政處罰法》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對適用法規時的沖突沒有提供合適的沖突適用規則。相信隨著行政法治的發展與完善,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⑵ 行政處罰的一事不二罰原則是什麼意思

一事不復二罰原則是《行政制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即「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 不得給予兩次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這一規定的含義是:
(1)行為人的一個行為, 同時違反兩個以上的法律, 法規的規定, 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但如果處罰是罰款, 則只能罰一次, 另一次處罰可以是其他處罰行為。
(2)行為人的一個行為, 違反一個法律, 法規規定, 該法律法規同時規定施罰機關可以並處兩種處罰的, 不違背一事不再罰原則。
(3)違法行為性質嚴重已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 依法應予行政處罰的當然適用。
(4)同一個行為, 需要分別對單位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的,不屬於一事再罰。

⑶ 行政法中有一事不在罰原則

我認為沒有違反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因為你是有兩個超速行為,即存內在兩個違法行為,雖容然你這兩個行為是同一性質的。當然還得看你的具體情況,如果後邊的罰款針對的仍然是你前一個超速行為的話,那就構成了違法執法或者是不同執法部門對你的同一超速行為已經出發過了再進行處罰也是違反了一事不再罰。不過根據你的表述,人家應該沒有罰錯滴。

⑷ 試述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首先,這里的「事」非法言法語,准確說應該叫「行為」。由此,判斷是否屬於重復處罰的關鍵是確認是不是一個行為。借鑒犯罪構成理論,一旦行為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同時具備,就可以認定一個行為成立。但必須注意:(1)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條關於行政處罰的涵義界定,主觀過錯不是行政處罰的前提條件,這與國家賠償法第二條關於國家賠償歸責原則採納客觀違法標準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因此,主觀過錯不是行政違法行為當罰與否的條件,但可以作為從輕或者從重處罰的參考因素。(2)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行為應該認定為一個行為,但這里僅指行為自身的狀態,不包括行為結果的狀態。(3)行為連續或者繼續過程中,行政主體依法作出處罰並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後,行為人繼續違法的,應當構成一個新的違法行為,並可再次處罰。行政主體作出處罰時未依照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同時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的,不影響行為人新的違法行為的成立,只不過增加了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的違法不作為或者瀆職責任。但是,如果行為人在接受處罰的同時,並沒有停止違法行為,且行政主體處罰的同時已依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的,行政主體應依法強制執行其責令改正的行政決定,而不應對行為人繼續進行的違法行為實施新的處罰。如此處理不僅符合行為構成理論,而且有利於敦促行政主體執法到位。

其次,一行為不再罰原則應在四個層面上運作。(1)一行為不再理。行政主體對行為人的第一個處理尚未失去效力時,不能基於同一事實和理由給予第二次處理,除非第二個處理是對第一個處理的補充、更正或者補正。如果第一個處理違法不當,行政主體應當先撤銷,再重新處理。如果第一個處理合法正確但未達行政目標,行政主體應充分考慮信賴保護原則,必須撤銷的,應依法給受損失的相對人一定的補償。一行為不再理原則與人民法院訴訟程序中的一事不再理之間存在理論上的內在關聯性和法律規則上的共性。(2)一行為不再罰。除了法律有明確規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規則合理推定,如合並處罰、一事多層罰、一事罰多人、一事多行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體應嚴格遵循一個行為一次處罰的原則。(3)一行為不再同種罰。對於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行政主體不能給予兩個以上相同種類的處罰。這主要指一個違法行為觸犯幾個法律條文的情形,即法理上所稱法條競合或者規范競合。對於此種競合的情形,刑法上採用吸收原則,按一個行為定罪量刑。然而,行政法上對於行政權的分配採用權力統一、分工負責的體制,行政事務的分工非常具體細密,經常出現同一事務由不同行政主體從不同環節以不同理由實施管理的情形,法律條文也相應地呈現縝密細致的特點。一旦出現規范競合,盡管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是同一的,但是,其造成的不同社會後果卻是相互獨立存在的,其所侵害的社會關系也是彼此不同的。如果確立由一個行政主體實施一次處罰,不僅有悖於行政分工,並導致未作出處罰的行政主體構成失職,而且在立法設計時會帶來技術性困難。據此,當出現一個違法行為觸犯幾個不同法律條文時,應當允許各個法律條文對應的相關行政主體依據不同理由分別作出處罰。但為體現相對公平和公正,各行政主體不能對行為人採取相同種類的處罰。應該說,這里不排除為確保權力到位而犧牲權利的因素。(4)一行為不得兩次以上罰款。對於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無論觸犯幾個法律條文,構成幾個處罰理由,以及由幾個行政主體實施處罰,只能給予一次罰款。該規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防範因利益驅動而導致的濫罰款現象,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帶來技術性困難。第一,如果幾個行政主體對涉案違法行為都有權罰款,由誰罰款?根據效力優先原則,應該是誰先罰款誰有效。但如此做法對違法行為人最為有利,因為根據行政處罰程序的法律規定,小額罰款可以通過簡易程序作出,即當場罰,或者通過無聽證的一般程序作出。小額罰款的事先存在,使得需要經過聽證程序的大額罰款運作完畢後,已失去了對外作出的法定資格,導致行政浪費。應該說,這是一個立法當中難以周密設計、實踐中又不好合理操作的問題。第二,如果某一行政主體對涉案違法行為依法只擁有罰款權,而當它准備實施罰款時,已有其他行政主體對同一違法行為作出了罰款處罰,如此只能將該行政主體置於兩難境地:要麼依法罰款,並構成違反一行為不得兩次以上罰款原則的違法行政行為;要麼不罰款,並構成不作為違法。

避免一行為不再罰原則在第三、第四層面運作所帶來的尷尬境地的最好辦法是,行政法上對於法條競合或者規范競合的情形,同樣採用刑法上的吸收原則。

再次,一行為不再罰不是一個恆定的法律原則,它有以下幾個例外:(1)合並處罰。在法定並處的情況下,因可以並處的處罰種類極有可能在程序尤其是時限上不一致,故並處的幾種處罰可以在時間上有先有後,並可以採用幾個不同的處罰決定書。(2)一事多層罰。對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法的,如果法律有明確規定,行政主體可以採用不同的處罰決定書,分別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以及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罰。(3)一事罰多人。幾個違法行為人共同違法的,行政主體可以以不同處罰決定書,對各該違法行為人分別處罰。(4)一事多行為。某一個違法事件涵蓋多個違法行為時,如果各該違法行為性質不同,在法律上應構成不同處罰理由,行政主體可以以違法行為為單位分別作出處罰;如果各該違法行為性質相同,則構成法律上的連續行為,行政主體只能以一個違法行為作出一個處罰。

⑸ 法律一事不再罰原則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法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專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或屬者兩次以上的處罰。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即: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狹義的)和被授權組織】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罰款)的行政處罰。

⑹ 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原則要求

1、同一行政機關的不再罰。即同一行政機關對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處罰時的要求。⑴不得依據同一理由和法律依據給予當事人兩次及以上同種類的處罰。如給行為人兩次罰款。⑵不得依據同一理由和法律依據給予行為人兩次以上不同種類的處罰。如給予罰款後,又決定吊銷執照。如需並處的,應在一次處罰中作出決定,不得兩次決定。⑶不得依據同一理由不同依據或不同理由同一依據給予行為人兩次以上的處罰。⑷對行為人同一性質的連續行為,應定一事處罰,不得作出數個處罰。同一機關的不再罰應為絕對不再罰。
2、不同行政機關的不再罰。即同一違法行為同時觸犯多個法律規范,各有權處罰機關進行處罰時的要求。⑴違法行為已經受到一次處罰後,其他機關不得依據同一事實、理由和法律依據再給予行為人行為罰以外的行政處罰。如《勞動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按照上述規定,在勞動部門對違法單位責令改正或罰款後,由執照專屬管轄的工商部門依據同一事實、理由和法律依據再吊銷其營業執照則不屬再罰,但工商部門不得再作出責令改正或罰款的處罰。⑵違法行為受到處罰後,其他機關根據不同法律依據對行為人處罰時,不得給予除行為罰以外的同種類處罰。《行政處罰法》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筆者認為,除不得重復罰款外,對其他處罰種類除行為罰外也不得重復適用。如行為人已受到沒收違法所得或非法財物處罰,其他機關就不得再科以該處罰。因為從兩機關各自處罰看,並不違反法律規定,但綜合分析,行為人的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是固定的、有限額的,一機關已處以沒收,另一機關再處沒收,行為人再次上繳的錢物已不再是違法所得或非法財物,等於給行為人課以了新的義務,違反了過罰相當原則。再如行為人受到停產停業的處罰,其他機關再處以停產停業的處罰再則失去實際意義。但屬於行為罰則可重復適用,如某飯店違法經營又不符合衛生條件,工商部門和食品衛生部門同時吊銷其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則不屬重復處罰。
3、違法行為構成犯罪,行為人已經受到刑罰後,沒有法律的特別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再給予行政處罰。

⑺ 行政處罰「一事不再罰原則」

1、你的理解出錯了,這里的「同一個違法行為」,指的是獨立的一個違法行為,而不是同一類違法行為。再次違反還是會受到處罰的。對一事不再罰原則的理解首先是對「一事」即「同一個違法行為」的理解和認識。

2、《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這樣的規定,使一事不再罰成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和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所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7)行政法里的一事不再罰原則擴展閱讀

根據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中國行政處罰領域應該存在一事不再罰原則,其中,一事指符合一個行政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

不再罰指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行政主體只能給予一個和一次處罰。復雜的事數形態和法條競合領域也應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但基於行政處罰主體的多樣性,現行處罰種類性質上的不純真性、過罰相當的有效性,該原則應該存在必要的例外。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法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處罰。一事不再罰作為行政處罰的原則,目的在於防止重復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還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處罰法》對「一事不再罰」處罰主體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確定性。對幾個機關都有管轄權的違反行政管理法律;

二、《行政處罰法》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對適用法規時的沖突沒有提供合適的沖突適用規則。相信隨著行政法治的發展與完善,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⑻ 關於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內兩次以上罰款容的行政處罰」。所以行政處罰法規定一事不再罰的范圍是有限的,僅僅限制的是二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而不限制其他行政處罰種類的第二次或多次適用。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