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河北省交通行政訴訟法

河北省交通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1-03 06:25:53

Ⅰ 對交警處罰不服的 需到異地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還是本地人民法院

問:我在路邊停車時接到了一份違章處罰通知單,上面沒有處罰單位和經辦人署名。我向交通主管部門申請了行政復議,作出了維持行政處罰的復議決定。我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訴?應該向哪個法院起訴?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所以,如果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你有權提起相應的行政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可見,受訴法院的管轄情況分為兩種:
一、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結合你的情況,復議機關維持了原交通處罰決定,那麼你應向處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近年來,由於車輛的急劇增長和道路基礎設施發展的相對滯後,交通違法違章行為呈增長態勢。建議大家遵守交規,共同維護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做中國式好司機。

Ⅱ 河北10·21較大交通事故,33人被問責,案件中觸犯了哪些法律法規

汽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想必現在很多小夥伴出門的時候肯定會想到騎車,畢竟在冬天的時候選擇其他的交通工具出門的確不太方便。但是汽車能夠給我們帶來便利,也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危害,在河北發生的一個較大安全事故。就給我們生動的上了一課,汽車也是能夠快來毀天滅地的傷害!

如何在交通事故中緊急避險?

想要在交通事故中緊急避險,首先就要明白風險到底是來源哪裡算,上次的交通會顯主要是因為後方的汽車超載,而前方道路施工,所以導致汽車擁堵在一塊兒。而之所以造成這么大的傷亡,主要就是因為小轎車的前後都是一些大貨車,所以大家如果面臨這樣的情況,一定要避免處於兩個大貨車中間。

Ⅲ 交通違法行政訴訟應給哪個部門

對交通違規的處罰有異議的,可以去交警大隊「法制科」申請行政復議。如果對行政復回議結果不滿意答的,還可以去當地人民法院,對交警大隊的上級機關『公安局』提起行政訴訟。因為交警大隊不具備行政訴訟主體資格,所以您只能對其上級(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機構)提起行政訴訟。費用大約是100元以內。行政訴訟實行舉證倒置制度。就是說您不必證明自己無過錯。而是要公安局拿出證據(要被法院認可的證據)證明您的違法事實和對您處罰的依據是正確的。對方拿不出有效證據,您就勝訴。交警大隊將根據法院判決,撤消對您的處罰

Ⅳ 交通違章行政復議程序怎麼走

交通行政復議程序怎麼走
1、申請復議是有時限的,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在行政機關做出處罰決定後60日內,並規定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計算,但是沒有類似行政訴訟那樣「如果行政主體沒有告知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和申請期限,則法定期限從行政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上述權利之日起計算」的規定。嚴格執行上述規定,實踐中就出現了行政相對人因為超過了法定期限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卻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現象。考慮到兩種救濟制度的銜接,行政復議應增加上述規定。第二,申請復議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申請復議,也可以書面申請復議。口頭申請復議就是由行為人本人到你所選擇的上一級機關的法制部門,對交通警察給你實施的處罰進行口頭陳述,並說明你不服的原因和理由。並且要提供交通警察給你開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2、書面申請復議,就是寫一個行政復議申請書,在申請書裡面要載明申請復議的事實、理由和你復議的要求,來遞交給法制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會依法對你申請的事項進行調查。然後做出行政復議決定。
3、行政復議中的必要第三人。《行政復議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而實踐中,有些明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因為不知道行政復議案件的存在,沒能夠參加到行政復議中來,喪失了陳述、申辯、舉證以及提起訴訟的權利,最終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並且,等到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利害關系人再參加訴訟、提出異議,並使行政復議決定的內容被法院判決推翻,則會使行政復議事實上失去意義,造成行政救濟資源浪費。作為行政復議標的的法律關系的主體及具體行政行為直接影響的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權利人的存在,在行政復議申請書和被申請人的答復等案件材料中顯而易見,前者如工傷認定案件中的勞動關系相對方,後者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相鄰權人。直接利害關系是指1.民事侵權關系中的各當事人,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受害人。2.民事合同關系中的當事人,如前面提到的工傷案件中的勞動關系相對方。前面兩種情況可以統稱為民事債權債務關系的主體。3.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直接影響的人,如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就該土地使用權享有抵押權的權利人。
4、向何單位申請行政復議。有關《行政復議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該項規定: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Ⅳ 交通違章處罰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需要交費用嗎那麼又由誰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收取訴訟費用。訴訟費用由敗訴方承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分擔。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參考答案】
答:該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不合法且不合理。理由如下:
一、從合法性看,該市的新舉措不合法 ,違反了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法律優越,即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法律;二是法律保留,即行政機關活動應當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為前提和基礎。
(1)從法律優越角度看,該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導致了多處公民的私權利遭到侵犯,比如隱私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也就是說,該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違反了現行民事法律。法典是保障人民權利的聖經,正是由於該市沒有嚴格依法行政,才導致了公民權利遭到了侵犯。
(2)從法律保留角度看,交通管理部門行政職權必須有法律的依據,不能採取法律沒有規定的手段。根據我國現行法,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並且只能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國務院制定的有關交通管理條例進行交通管理,而不能另闢蹊徑。沒有法律依據的所謂新舉錯,是違背依法行政原則的。

二、從合理性看,該市的新舉措不合理,違背了行政合理原則
(1)行政合理原則要求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和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該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造成了社會各方面的矛盾,談不上科學合理,且這項舉錯導致了部分公民社會公德的淪喪!
(2)行政合理原則要求行政裁量決定符合並體現法律對裁量許可權的授權目的,不得以形式合法背離立法的實質要求。該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似乎實現了管好交通的目的,但實際上違背了法律對於管好交通的最終目的——保持正常的社會秩序,維持社會穩定。
(3)行政合理原則要求行政裁量決定建立於對相關因素的正當考慮之上,不得考慮不相關的因素。行政行為作出時涉及到多種因素,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時,應當全面考慮行為所涉及到或者影響到的因素。該市治理交通秩序新舉措很明顯沒有考慮到這一措施可能帶來社會副面影響。
(4)行政合理原則要求行政裁量決定應當符合行政法的正當程序和最一般法律正義要求。機動車輛違章行駛、停放的證據材料應當由交通管理部門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程序收集,並使用;制止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而採取的措施必須與其違法行為相關,而不能影響到與該違法行為無直接關聯的名譽權(因為違章照片、錄像資料在當地電視台播出)。

三、沒有依法行政,就沒有依法治國。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行政機關都要把依法行政作為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基本途徑。只有把依法行政納入到日常具體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不是一個原則性的口號,不能僅僅停留在憲法中,必須落實具體到依法行政實踐當中去。只有如此,才能實現依法治國方略的宏偉目標。(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Ⅶ 交通違章處罰不服,提起行政訴訟需要交費用嗎由誰承擔

交通違抄章處罰不服,提起行政訴訟需要交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收取訴訟費用。訴訟費用由敗訴方承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分擔。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