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同級復議上級復議
『壹』 申請不服行政處罰決定要申請復議或訴訟的途徑有
不服行政處罰決定復議、訴訟的途徑大致有兩類:
1、第一類是不服處罰可以六十日內直接向作出決定的上級機關或同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或者三個月內直接向作出決定的同級法院申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2、第二類是設定了必須先進行行政復議後才能進行行政訴訟的行政程序,不過較少,另外這樣的規定時間和上述基本一致。
(1)訴訟法同級復議上級復議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一般是60天,一般向處罰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具體以實際為准。行政訴訟一般是3個月,向同級人民法院起訴,具體以實際為准。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行政復議基本制度包括一級復議制度、合議制度、書面審查制度、迴避制度、聽證制度和法律責任追究制度。
行政復議基本原則是獨立復議原則,獨立復議原則是通過《行政復議法》第三條所確立的原則,指復議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不受其他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合法原則是通過《行政復議法》第四條所確立的原則。合法是指要求復議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責許可權。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對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按法定程序進行審查,並根據審查的不同情況,依法作出不同的復議決定。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第三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貳』 同級復議的概念
同級復議是指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上內級機關申請容行政復議,或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可以是同級行政主體也可以是上級行政主體。
《行政復議法》
第十二條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三條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四條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叄』 民訴法同級復議的適用情形
你好 本人剛學民訴法的哈,一起交流交流~第四十七條 迴避決定的復議情形肯定是的,就是檢察院在抗訴時,人民法院做的再審以及當事人在有新的證據時申請重審時算不算復議呢?我不知道哈,你覺得呢?
『肆』 行政復議的問題,請求幫助
在現實中,向行政機關的上級部門提出行政復議比較容易操作,行政機關一版般都有負責受理的專權門機構或者人員,而且他們對業務比較專業和熟悉。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向同級的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也是可以的,但是實際操作可能沒那麼方便,有的的地方政府可能沒有設立專門受理行政復議的機構或者人員,有的是交由信訪部門受理的,處理起來沒有行政部門那樣駕輕就熟。
行政復議不可以同時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部門和同級的人民政府提出,如果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部門受理後,又向同級的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應當去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部門撤回行政復議。否則,如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部門與同級的人民政府在互不知情下作出不同的復議結果,就後產生沖突和矛盾,您自己也將由於造成很大麻煩。
『伍』 在刑事訴訟中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復議的有哪些,向同級人民法院復議的有哪些
刑訴法305條對強制醫療程序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一次。
『陸』 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和同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嗎
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收訴
『柒』 行政機關向誰申請復議
行政復議不同於行政訴訟,不找法院。一般是找復議對象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機關
『捌』 行政復議地點的選擇地原則是什麼行政復議該找誰是同級行政主體還是上級行政主體
行政復議地點的選擇地原則是向作出行政處罰地的行政機構提起復議。復議機關可以是同級行政主體也可以是上級行政主體。
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是指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反映行政復議的本質和基本特點,必須在行政復議活動全過程加以貫徹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可以用來解釋行政復議條文的具體含義,而且在行政復議法對某些具體問題缺乏明確規定時,可以依據基本原則體現的精神來加以處理和解決。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有:
(1)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必須嚴格地按照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職責許可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行政相對人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按法定程序進行審查和裁決。合法包括三項內容:①主體必須是有法定復議許可權的行政機關;②復議過程要依法定程序進行;③復議決定適用法律正確。
(2)公正原因
公正原則包括公平和正確兩個方面。公平要求復議機關的行使復議權時應公平地用一個標准對待雙方當事人,不能有所偏袒。正確,則要求復議機關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都要正確,不主觀臆斷、不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3)公開原則
公開原則是指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過程中,應充分透明,不搞暗箱操作。除涉及到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外,整個過程應當向行政復議申請人和社會公開。
(4)及時原則
及時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盡快完成復議案件的審查,並作出相應的決定。這一原則是對復議機關工作效率的要求。
(5)便民原則
便民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程序中應當盡可能為行政復議當事人,尤其是為申請人提供必要的便利,從而確保實現行政復議的合法、正當的目的。盡量減少申請人在人力物力上的耗費,減輕申請人的負擔。
(6)有錯必糾原則
有錯必糾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對被申請復議的行政行為進行全面審查,不論是違法還是不當,也不論申請人有否請求,只要有錯誤一概予以糾正。這是行政復議不同於行政訴訟的重要之處。
(7)保障法律、法規實施原則
行政復議不同於行政訴訟,其目的不僅在於解決行政爭議,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於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
(8)司法最終原則
司法最終原則又稱救濟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一般不是最終發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復議當事人對該決定不服的,除少數法律規定行政機關有終局裁決權的以外,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後作出終審裁決才是發生法律效力的終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