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制監督是行政行為嗎

行政法制監督是行政行為嗎

發布時間: 2021-01-03 11:30:37

① 如何提升法制辦作為全縣行政執法監督權威作用

一、整合監督力量,搭建法制監督平台。

將整合監督力量,搭建監督平台作為法制工作的著力點。通過建設「三個平台」,克服內部監督利益關聯、相互禮讓,外部監督主體眾多、難成網路的弊端,確保監督公平有效。

1、搭建層級監督平台。

加強行政復議監督,嚴格依照《行政復議法》受理案件,不拖延、不推諉,為當事人排憂解難。強化復議調解,將依法辦案與說服教育相結合。

2、搭建民眾監督平台。

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對各行政執法部門梳理確認後的行政執法依據、崗位、職責、程序向社會公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設立行政執法投訴信箱,搭建行政執法監督平台。及時啟動法定監督程序,實行「受理、批辦、回復」一條龍式服務,依法糾正各類違法執法行為。

3、搭建媒體監督平台。

凡是執法過程中有違法、違紀行為及「吃、拿、卡、要」被新聞媒體曝光的,均納入依法行政量化考核中,並將違法違紀人員移交監察、組織、人事部門處理。同時要求各行政執法主體要主動接受媒體監督,每個執法單位要與1至2家新聞媒體「結對子」,明確媒體對本單位監督的目標,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

二、完善監督機制,提升法制監督實效。

該辦著力加強同司法、監察、信訪、效能等部門監督力量的有效配合,建立四項聯動機制,在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方面發揮有效作用。

1、建立政府法制與司法機關聯動機制。

通過建立和實行「兩法銜接」信息共享、政府法制部門與司法機關聯席會議等制度,會同各行政執法部門,及時溝通信息、移送案件,依法重點打擊了一批制售偽劣食品等危害民生的刑事犯罪行為。

2、建立政府法制與監察機關聯動機制。

通過聯合實施行政執法檢查、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建立行政執法違法和不當執法行為通報制度、問責移送等方式,建立完善了政府法制和監察聯動機制,將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到實處。

3、建立政府法制與信訪工作聯動機制。

積極參與重大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和合法性審查把關工作,每年審核信訪事項均在50件以上,確保信訪事項依法合規辦理,多數案件做到了人走事結,息訴罷訪,有效化解了行政糾紛和社會矛盾。

4、建立政府法制與效能糾風部門聯動機制。

該辦將效能建設和行政執法評議情況納入對各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行政考核體系,提高考核比重。先後配合相關部門組織依法行政情況督查,對各行政執法部門社會測評,提升了法制監督的實效。

三、發揮監督作用,履行法制監督職能。

1、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創新中履行法制監督職能。

在推進城市管理、國土資源、文化市場、海洋漁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創新中主動發揮參謀助手作用、依法履行法制監督職能,從法律層面保障了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順利組建。

2、在理順行政執法體制機制中履行法制監督職能。

該辦積極梳理區級、鎮(街道、園區)級的職責關系,不斷整合行政執法機構職責,推動行政執法重心下移,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充分發揮政府法制機構職能作用,加大對綜合執法工作的業務監督和指導,及時防止和糾正行政執法中的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3、在依法向各大功能區賦權中履行法制監督職能。

對《關於賦予各大功能區行政審批許可權的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支持和保障各大功能區加快發展的意見》等文件進行了審查把關,確保向各大功能區下放的有關產業發展、投資、規劃、土地、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行政審批許可權合法有效。對委託各大功能區行使的行政審批事項,該辦及時督促相關部門做好相關委託協議、行政審批專用章印模等手續的備案工作,確保賦權到位、落實到位、監督到位。

② 如何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程序

一、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國法制建設的要求。1、要完善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認真貫徹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堅持便民利民原則,依法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解決行政爭議,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在實現復議救濟功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復議的監督功能。
2、要充分發揮人大對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作用。行政執法監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人大要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相關職能部門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3、要藉助新聞輿論監督的強大威力。把一些行為和問題直接暴露,孰是孰非,一目瞭然,處理者亦須盡快拿出公正的處理意見。誠懇接受輿論和群眾的監督,高度重視和解決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
二、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1、建立良好的行政執法管理工作體制。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規范行為的機制。
2、加強行政執法人員隊伍建設。行政執法人員平時即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執法觀。要文明執法、文明服務,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成為一支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廉潔高效、文明執法,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隊伍。
三、要改善行政執法的外部環境。
1、轉變政府職能,突出管理和服務重點。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緊緊圍繞職能轉變和理順職責關系,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規范機構設置,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完善行政運行機制。梳理執法依據和清理行政職權,為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打下基礎。
2、減少行政執法層次。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實施。
3、加強法制宣傳,執法過程本身就是宣傳法律的過程,要使執法活動取得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必須提高管理相對人的法律素質。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法律、法規、政策,使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行政執法工作得到全社會的認同和配合,也有利於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③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授權性法律規范 2、行政法制監督 3、指定代理 4、財產保全 二、簡答

授權性規范是指規定授權人們可以為或可以不為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其特點是既不要求人們必須為某種行為,也不禁止人們為某種行為,而是授權人們為或不為某種行為,在法律條文中,這種法律規范通常使用「得」、「可以」等字樣來表述 。
行政法制監督制度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及外部其他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的行為進行監督的制度。主要是行政層級監督、監察機關監督、人大監督和司法機關監督。
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關系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2條、第93條的規定,財產保全分為訴訟中財產保全和訴前財產保全;此外,在知識產權法中還規定了訴前行為保全制度。
1、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2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
第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下列民事行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條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實施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實施的與其年齡、智力或者精神健康狀況適應的民事行為,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接受獎勵、贈與、報酬等純獲利益的民事行為。
第二,意思表示真實。就是指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是其自由決定的內心意思的真實反應,即行為人內心意思的形成是自由形成的真實意思。
第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第四,標的確定和可能。
3.環境保護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a.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
b.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台治理的原則。
c.污染者治理、開發者保護的原則。
d.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原則。
e.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
4、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法院不受理對哪些事項提起的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法院不受理以下事項的行政訴訟:
a.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b、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c、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d、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④ 法治是以法制為基礎的是對還是錯

「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基礎。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內針對法律制度缺乏容的問題,中國的法制建設首先從立法開始。至今,中國已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法治的關鍵。中國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各政黨和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和所有公民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在依法問題上,別無例外。「執法必嚴」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只要法是「良法」,那麼執法越嚴格,民主的意志就越能得到實現。「違法必究」是法治的最終保障。違法而不追究,法律必將失去權威和人們的信仰,也必將鼓勵違法,最終使法律形同虛設。

⑤ 依法行政與法治思維能力 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表現在哪些方面

目前,我國城市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處罰權與管理權的分離,人為製造了城管與其管理對象之間的對立。作為一個了處罰權以外再沒有其他任何管理職能的部門,「城管」在行政相對人眼裡的形象可想而知,更不必說城管的管理對象多是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人群,
第二、執法人員整體素質不夠高,法律意識不夠強。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法律意識直接關繫到執法的質量問題。目前,我國城市管理執法中運用粗暴、野蠻手段以達到嚴格執法目的屢見不鮮,不按規定執法、徇私枉法現象層出不窮。導致公眾對法律的歪曲認識,覺得法非為保護其權益而制定,而是強迫、壓制其之根源。法律是對人們各種行為正確與否的衡量標尺,但並非要求使用暴力或不文明的手段來達到法律規定的要求,文明執法才是根本體現。
第三、不能嚴格按照程序執法、權責劃分不明確。在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過程中,尤其是影響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很多情況下並沒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處罰案件中存在程序違法,徇私枉法、人為剝奪當事人權利等現象,一些執法人員不亮證執法;扣押物品不開具清單;個別人員仍然習慣於圖簡單,撕張罰款單了事,沒有填定預定格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極個別單位適用簡寫程序超過范圍;罰款不給收據或者以其它白條代替;不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就扣證扣照;不告知當事人享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等,也有個別單位不按規定辦事,擅自低價處理沒收財物,同時有的地方存在執法不公正,沒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城市管理中不同等級的行政機關、同級行政機關的不同部門之間權責劃分不明確,以致遇事相互推諉、相互扯皮,致使拖延解決問題的時間,導致執法效率、質量不高,嚴重影響城市管理的進行和城市的發展。
第四、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缺乏有效監督。在行政執法中,就是行政執法權在隨行政權擴張後,其權力的行使者即行政執法部門內缺乏自我約束機制,而外部監督又存在著約束不力的問題,導致整個行政執法監督機制的運行失去應有的效能。客觀地說,僅內部監督力量是不夠的,往往是上級有號召,有要求才會去做。目前各地行政執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視突擊性的監督忽視經常性的監督,重視出了問題的時候監督,忽視預防性的事前事中監督,重視對實體法執行的監督,忽視對程序法執行的監督,重視對行政執法個人的監督,忽視對行政執法機關的監督現象。以致公眾被不文明執法侵權或受損時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執法隊伍的整體形象。
第五、執法人員的安全保障措施較為薄弱,被管理對象的救濟途徑不夠暢通。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是順應市場要求的需要而進行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城市的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由於人們的法律意識不夠高及其他原因,可能出現執法人員受到厲言威脅、人身攻擊等現象。以致執法人員不能夠放心大膽地投入工作,影響執法活動的效能。同時,對管理對象的救濟途徑也極度缺乏,在這些被管理者中絕大多數是生活無有保障的低收入人群,當他們的行為被禁止時可能他們真的就沒有了其他的謀生方式,所以,我們應該健全相應的救濟措施,幫助他們找到合法、適合的謀生方式。
第六、城市管理的要求標准與當前我國實際經濟發展水平不太相符。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確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前進,但由於城市中有一大批勞動者是從農村進城打工謀生的農民,他們的文化素養、法律意識不高,能夠從事的行業也非常狹窄,因此,即使當他們觸犯了法律時他們自身也可能意識不到。所以城市管理的標准應該根據不同的對象作出不同的要求,以求與我國的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相符

⑥ 提交行政復議後,法定的答復時間是多少天

提交行政復議後,法定的答復時間是60天,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30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規定如下:

第三十一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

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復議決定書,並加蓋印章。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6)行政法制監督是行政行為嗎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的時間規定如下:

1、行政復議申請人應自知道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復議。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2、相關行政復議機構在收到復議申請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對於決定受理的,收到復議申請書之日即為受理之日。

3、相關行政復議機關應自受理復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特殊情況下,經相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批准,可延長30日。

4、復議申請人如對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⑦ 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個人、組織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是管理對象。在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則是( )

行政相對人 也就是說的咱老百姓。。。與行政機關相對。。。當然是咱老百姓監督行政機關了。。。所以是監督主體。。。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

⑧ 「以權謀私」、「權力侵佔」、「職務犯罪」這些情況是哪些法律有所規定的

「以權謀私」刑法、行政法中有相關規定,「權力侵佔」在刑法和經濟法中有涉及,「職務犯罪」一般發生在刑法。

隨著高科技的運用和人民法律意識的逐步提高,職務犯罪的特點也就呈現出「犯罪主體特性」「犯罪手段隱蔽性」「追求犯罪安全性」「犯罪形式智能化」等多元化特點。其產生和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觀層次上個人素質方面的,也有宏觀層次上制度結構方面的。

(8)行政法制監督是行政行為嗎擴展閱讀:

以權謀私:指用手中的權力牟取私利。利用職務之便,指行為人利用其職責范圍內主管、管理、經手公共財物的便利條件,假借執行職務的形式非法佔有公共財物。利用職位之便以權謀私,就是指利用自己職務優勢,濫用權力為自己牟取私利。

職務犯罪主體:職務犯罪的主體在我國法律中規定:一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二是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中的國家工作人員、三是人民團體中的工作人員、四是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

職務犯罪: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財產、人事關系等多種實權的國家公務人員濫用職權、謀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層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質特徵是以權謀私、權錢交易。主要表現是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經濟犯罪和瀆職侵權犯罪,是腐敗現象最突出的表現。

腐敗製造社會矛盾,引發社會沖突,對經濟建設和政局穩定起著破壞作用,使國家和人民身受其害。當中國全面進入現代化進程和市場經濟建設的關鍵階段的今天,反腐敗斗爭是關繫到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敗,關繫到黨和國家的興衰命運甚至生死存亡的嚴峻斗爭。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⑨ 執政為民以人為本是法治政府的什麼特徵的體現

是法治政府的社會特徵的體現。

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思想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所決定的,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思想基礎。

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范、以維護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為根本任務、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環節,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幸福生活的期待,實現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高度統一。

積極推動開展為民辦實事工作,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各地的各級便民政務服務網路,加強政府對社會有效治理和對社會建設的持續投入,提供惠及民生的公共產品,使廣大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設帶來的實效,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9)行政法制監督是行政行為嗎擴展閱讀:

嚴格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內容。堅持依法決策,建立健全依法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嚴格執行重大決策科學論證、合法性審查、社會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和集體決策等制度,增強行政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堅決防止和克服"決策一出台、矛盾跟著來"。

規范權力行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讓群眾更好了解政府權力運行、參與監督管理。

嚴格行政執法,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引導人民群眾通過法定途徑反映訴求、解決問題、維護權益。

強化監督和行政問責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每一級政府,每一個幹部都要自覺接受各專門機關監督,進一步加強審計、監察監督,支持審計、監察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專項審計。

強化執法監察,推進行政問責和績效管理監察,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和消極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進行嚴格問責。

加強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通過公布權力清單等方式推進政務公開,積極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政府運行、更廣泛地參與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監督政府行為,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承諾和群眾執法評議活動,以人民群眾的意見和感受作為評判法治政府建設績效的根本依據。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