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91年民事訴訟法207條

91年民事訴訟法207條

發布時間: 2021-01-03 17:37:53

A. 公職人員民間借貸引發民事訴訟法

一樣的可以依法起訴的。

B. 被告對判決有異議,要求重新審查被凍結財產,重新開庭

被告對判決有異議,如果一審判決尚未生效的,可以上訴至上一級法院;如果對財產保全有異議的,可以申請復議。如果判決已經生效的,可以申請再審。


一、對一審判決不服的

1、《民事訴訟法》第164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民事訴訟法》第176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二、對財產保全裁定有異議的

1、《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2、最高法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10條:對當事人不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裁定提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及時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

三、對生效判決申請再審的

1、《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3、《民事訴訟法》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C. 以一審程序再審未上訴的生效判決,發現有民事訴訟法200條1至5項之一的再審事由的,可以申請再審嗎

你好。

民事訴訟法剛剛修訂,二百條是關於再審的提起事由。前四項都與證據有關,如果確有缺證、漏證、偽證、新證的情況,申請再審沒有問題。

你的表述我是這么理解的:案件經過原一審、原二審後,提起再審。以一審程序再審後,沒有在上訴期內提出上訴,於是判決生效。現在發現原先的判決依據的證據有問題,想提起再審,卻被法院以92意見的「經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維持原判的,不得申請再審」為由駁回再審請求。

法院適用這條法條沒有問題。最高院廢止司法解釋(第七批)中,把205、206都廢了,唯獨沒廢207。法條能用,但關於這條法條的理解,我有不同見解,認為本案依然有再審可能。

207表達的意思,是「原有判決,經審判監督程序維持原判後,不得申請再審」,並不是「有問題的再審判決不得再審」。本條是排除當事人惡意再審使案件永不結束的情況,但如果再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或者出現其他情況,符合再審條件,再審沒有問題。

所以我認為,中院直接拿這條駁回再審是有問題的。

我記得你非常認真,所以我特意詢問了所里的老律師才做回答。不過我也不能保證我的見解正確,僅供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 2010
第八條對終審民事裁判、調解的再審申請,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再審:
(一)有再審申請人以前不知道或舉證不能的證據,可能推翻原裁判的;
(二)主要證據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證明力的;
……
第十四條人民法院對下列民事案件的再審申請不予受理:
(一)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
(二)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和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
(三)人民法院判決、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但當事人就財產分割問題申請再審的除外。
……
第十五條上級人民法院對經終審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或者經兩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復查均駁回的申請再審或申訴案件,一般不予受理。
但再審申請人或申訴人提出新的理由,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及本規定第七、八、九條規定條件的,以及刑事案件的原審被告人可能被宣告無罪的除外。

所以我認為中院的裁定不正確。僅供參考。

D. 關於《民事訴訟法》的有關問題

再審的來標准不是對判決不服源,一審適用審判監督程序後是可以按原來的程序上訴的,至於申請再審,根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7條規定,依據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案子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也就是說不是維持原判的,符合法定條件。當事人是可以申請的。而檢察院和法院的啟動再審程序沒有限制。

E. 比較起訴上訴申訴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申訴制度是中華法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制度,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已經產生了申訴制度的最初雛形,如「路鼓」與「肺石」之制。歷代統治者為了平息民怨,穩定階級統治,冤情告申訴制度建立完備,在漫長的訴訟歷史中,「有錯必糾說」成為了申訴制度的理論基礎。對於申訴的性質,理論界認為有兩大類,一類是非訴訟性的申訴,主要是對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某些處理決定不服而提起申訴,不涉及訴訟程序,不屬於訴訟行為,只是一般意義的民主憲政權利,如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申訴權、《公務員法》第十五章規定的申訴;一類是訴訟性的申訴,主要是對生效判決、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申訴,由訴訟案件引起,申訴處理原則和程序都按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是一種訴訟行為,是民主憲政權利在訴訟中的具體化,如《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的申訴。在此,本文只討論後一種申訴,即訴訟性的申訴。

當事人申請再審制度,在我國法律規定中,正式確立於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1991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將原來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但在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五)項仍規定:「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對此處的「申訴」,1991年《民事訴訟法》沒有作詳細規定,直到2012年修正的《民事訴訟法》,才將此款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至此,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生效判決、裁定不服,提出的是再審申請,而不是申訴。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對「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當事人也可以向原審申請再審。因此原審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面臨的民事申請再審案件將會增多。對於立案部門來說,做好刑事、行政案件的申訴案件、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立案工作非常重要。本文試圖從立案審查的角度,分析民事申請再審與刑事申訴、行政申訴的區別,以期更好地開展立案審查工作。

一、提交訴狀不同

1、刑事申訴

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訴,應當提交申訴狀,寫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聯系方式及申訴的事實與理由。因此,對於刑事申訴,申訴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申訴狀」。

2、行政申訴

對於行政申訴應提交的訴狀,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作出規定,按理應提交的是「行政申訴狀」。但是《行政訴訟法》解釋卻沒有申訴的規定,而是在第七十三條用「申請再審」來表述。因此,筆者認為,對於不服生效的行政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申訴狀」或「行政再審申請書」均可。

3、民事申請再審

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因此,對於民事申請再審,應當提交「民事再審申請書」。若當事人提交的是「民事申訴狀」,應向其釋明讓其更改為「民事再審申請書」。

二、申請主體不同

1、刑事申訴

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的規定,有權提起申訴的人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按《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案外人認為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申訴。因此,有權提起刑事申訴的主體有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案外人。

2、行政申訴

按《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的規定,有權提起行政申訴的只有當事人,案外人不可提起行政申訴。

3、民事申請再審

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有權提起民事再審申請的是當事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五條的規定,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因此,有權提起民事再審申請的有當事人及案外人。

三、申請客體不同

1、刑事申訴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刑事申訴的客體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2、行政申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及《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七十三條,行政申訴的客體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以及有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調解協議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生效行政賠償調解書。

3、民事申請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及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民事申訴再審的客體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以及有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調解協議內容違反法律的生效調解。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民事訴訟法》意見第208條的規定,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裁定,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而根據《民事訴訟法》意見第207條、209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以下簡稱《人民法院再審立案意見》第十四條的規定,以下民事案件的再審申請不予受理:(1)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產還債程序審理以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案件;(2)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和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3)人民法院判決、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但當事人就財產分割問題申請再審的除外。

四、申請期限不同

1、刑事申訴

現行《刑事訴訟法》及其解釋對刑事申訴的期限沒有作出規定,但在《人民法院再審立案意見》第十條規定了刑事申訴一般在刑罰執行完畢兩年內提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超過兩年提出申訴:(1)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宣告無罪的;(2)原審被告人在本條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3)屬於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

2、行政申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對生效判決、裁定申請再審,應當在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但對生效的行政賠償調解書,「可以在二年內」申請再審,沒有規定起算時間。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有關規定。對生效民事調解書申請再審的起算時間,根據《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五條的規定,亦為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因此,對生效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申訴,亦應在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

3、民事申請再審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五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該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以下情形,應該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提出:(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2)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3)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4)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另外,根據《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六個月期限,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對於案外人申請再審,根據《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五條的規定,「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申請再審。因《民事訴訟法》已修改,筆者認為,對於案外人申請再審的期限,除了上述條款規定外,還不應超過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最長期限即六個月,因此,案外人申請再審,應為「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五、管轄法院不同

1、刑事申訴

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三條的規定,刑事申訴由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但二審法院裁定準許撤回上訴的案件,申訴人對一審判決提出申訴的,可由一審法院審查處理。未經終審法院審查處理的疑難、復雜、重大案件也可由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七十四條的規定,對死刑案件的申訴,可以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直接審查處理,也可以交由原審人民法院審查。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寫出審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層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

2、行政申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行政申訴。

3、民事申請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對於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對於案外人申請再審,根據《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五條的規定,應當向做出原判決、裁定、調解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希望能幫助到您,謝謝。

F. 刑事訴訟法第196條與第207條我有矛盾! 請高手解決下!

196條說的是上訴審(判決未生效是啟動的二審)程序的時限,207條說的是審判監督程序審理案件(判決生效後啟動的再審或提審)程序的時限,兩種審判不一樣,後者的抗訴是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

G. 民事訴訟法第207條第一款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法第207條第一款,意思是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可以上專訴;而二審判決、裁定屬是最終判決、裁定。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七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H. 依91年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終結執行的案子,現在可以提執行異議嗎

恢復執行院應編立抄執恢字執行案件重新予執行
律依據:《高民院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意見》第六條規定:列案件民院應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立案:
()申請執行受欺詐、脅迫與執行達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效律文書;
(二)事履行或完全履行執行解協議事申請恢復執行原效律文書;
(三)執行實施案件裁定終結本執行程序式報結發現執行財產供執行申請執行申請或者民院依職權恢復執行;
(四)執行實施案件委託執行結案確委託已立案受託院退委託;
(五)依照民事訴訟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終結執行案件申請執行條件具備申請執行申請恢復執行

I. 民間借貸糾紛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第幾章第幾條規定提起訴訟

1、向法院遞交起訴狀及副本,附上借條及相關證據,同時提交你們公司的營業執版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法定權代表人證明書、授權委託書及被委託人的身份證明等。並交納50元案件受理費。
2、你們在法院立案後等候通知即可,法院會通知對方應訴、答辯、舉證等,然後通知雙方開庭,開庭後能調解就調解結案,不能調解依法判決。
3、其實根據什麼法律規定在訴狀中用不著寫這么祥細,只寫「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依法提起訴訟」或「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即可,具體是什麼法條留著給法官在判決書中去寫。
4、相關法律:
程序方面:《民訴法》第108條至112條;
實體方面: 《民法通則》第90條、第108條;《合同法》第196條、206條、207條。
以上你可自己找來看一下。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