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移送起訴
① 移送審查起訴的期限
移送審查起訴的期限: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偵查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該條對審查起訴的期限以及改變管轄後審查起訴期限的計算,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一規定是長期審查起訴經驗的總結,是符合準確、及時辦案要求的。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3款的規定:對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也要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以上規定的審查起訴的期限是針對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案件來說的,實踐中對犯罪嫌疑人未被羈押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不受1個月至1個半月期限的限制,既可以在1個月至1個半月內完成,也可以超過這個期限,但是,必須貫徹迅速、及時原則,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審查。此外,如果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在逃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中止審查,並按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通緝的決定並通知偵查機關執行。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對在逃犯罪嫌疑人應當中止審查,對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審查起訴應當照常進行。中止審查應當由審查起訴部門負責人提出意見報請檢察長決定。中止審查的時間不計入審查起訴的期限。
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應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依法作出提起公訴或不起訴的決定。
② 撤回移送審查起訴屬於刑事訴訟法多少條款
公安機關主動撤回已送審查起訴在刑事訴訟法中沒有明文規定,但在相關內的會議紀要容中有涉及到相關內容,但並不能作為援引的法條使用。根據刑事訴訟法171條第二款之規定,檢察院有退回補充偵查的權利,每次一個月,以兩次為限。
刑事訴訟法171條的法條表述為: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③ 合同詐騙罪依據刑訴法多少條移送審查起訴
依據《刑事復訴制訟法》第一百六十條:
第一百六十條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④ 案件偵查終結後都要移送起訴嗎
如果不構成犯罪復或不應追究刑制事責任的,應撤銷案件,將犯罪嫌疑人立即釋放;如果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條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第一百六十一條 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
⑤ 移送審查起訴後公安機關是否可以變更罪名
查實確實不準確的,可以變更。
我國刑事訴訟中司法機關變更罪名的現狀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無論是舊《刑事訴訟法》,還是新《刑事訴訟法》均對司法機關變更罪名予以肯定,且沒有設定程序規制,這也是司法實踐中頻頻出現司法機關「擅自」變更罪名的立法根據。實踐中,司法機關罪名變更包括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移送審查起訴中擬定罪名的變更,也包括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對公訴機關或者自訴人指控罪名的變更。
(一)審查起訴階段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檢察機關對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有權審查,但對罪名認定若不正確如何處理卻沒有任何規定。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往往徑行改變偵查機關《起訴意見書》中擬定的罪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無需通知偵查機關,也無需徵求被告人或者辯護人的意見,更無需通知被告人或者辯護人。
(二)審判階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對《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一項進行補充性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過程中,合議庭合議的內容被告人及辯護人均無權知曉,因此,常常出現法庭辯論圍繞一個罪名,而判決時卻是另外一個罪名,或者辯論時針對一個罪名而判決時卻成為兩個罪名。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對公訴機關或自訴人指控被告人涉嫌的罪名直接進行變更並進行判決的案例不勝枚舉。
值得說明的是,關於司法機關變更罪名的形式,國內學者往往將其局限於罪名的改變,即輕罪變為重罪、重罪變為輕罪或者同等法定刑的罪名之間的相互轉換。事實上,罪名變更的形式還應當包括罪名的追加、拆分與合並,如檢察機關在對涉嫌貸款詐騙罪的被告人審查起訴時,發現被告人有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的行為且單獨成罪,進而檢察機關將貸款詐騙罪拆分為兩個罪名進行起訴,因此,罪名變更的形式不應當理解為一個罪名轉變為另外一個罪名的簡單置換,而是多種情況並存的罪名變更。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⑥ 移送審查起訴以後是什麼
偵查機關偵查終結,向檢察院移送起訴後,主要是由檢察院負責進行審查和法院進行審理,具體的內容為:
一、檢察院對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根據審查情況分別作出不同的決定:
1、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2、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3、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4、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二、法院受理檢察院的起訴後,依法進行開庭審理,並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1、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2、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3、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一百九十五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6)刑事訴訟法移送起訴擴展閱讀:
一、審查起訴階段審查判斷證據的重點是對證據「三性」的審查
l、從證據的「合法性」來審查,主要審查證據是如何形成的、是由誰提供或收集的,收集的方法是否正確,證據的形成與收集是否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具體地說就是要審查有關人員是否出於不良動機,提供虛假的證據;有關人員是否因生理上、心理上、認識上、表達上等原因,提供了不實的陳述;偵查人員收取證據的手段是否正確、合法,固定保管證據的方法是否科學等。
2、從證據的「客觀性」來審查,就是要審查判斷證據所反映的事實與待證的案件事實是否存在著客觀的內在聯系,有什麼樣的聯系,能證明案件中的什麼問題,內容本身是否合理,有無矛盾,即證據的內容是否客觀真實。
3、從案件各種證據的「關聯性」來審查:
首先對同一的證據,要審查其所反映的內容前後是否一致,有無矛盾。
如當事人就同一事實作過幾次陳述、證人在幾次詢問中就相同的問題提供的證言,應當對他們前後所做的陳述、提供的證言聯系起來進行分析研究,看其所反映的內容前後是否一致,有無矛盾,如有矛盾,就不能輕易採信,而應查明矛盾出現的原因。
其次,對案件中不同類證據的審查,也要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審查判斷,審查各個證據所證明的事實是否一致、協調,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就具體案件來說,要注意分析同案犯口供之間、不同證人的證言之間、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與辯解和被害人的陳述之間有無矛盾。
不但如此,還要分析犯罪嫌疑人供述與辯解、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與案件內的物證、書證、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之間有無矛盾,物證、書證與勘驗檢查筆錄之間有無矛盾等等,以便從中發現問題,進一步查證核實。
再次,對證據進行綜合審查判斷,還應當把案內所有的證據與案件事實聯系起來。只有當證據審查到證據與證據之間,而且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都相互一致,才能就案件事實作出是否起訴、不起訴的結論性意見。
最後還應注意,證據是否充分,是進行綜合審查判斷時必須予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完全依靠間接證據定案的,必須要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
二、期限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偵查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該條對審查起訴的期限以及改變管轄後審查起訴期限的計算,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一規定是長期審查起訴經驗的總結,是符合準確、及時辦案要求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3款的規定:對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也要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以上規定的審查起訴的期限是針對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案件來說的,實踐中對犯罪嫌疑人未被羈押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不受1個月至1個半月期限的限制,既可以在1個月至1個半月內完成,也可以超過這個期限,但是,必須貫徹迅速、及時原則,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審查。
此外,如果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在逃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中止審查,並按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通緝的決定並通知偵查機關執行。
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對在逃犯罪嫌疑人應當中止審查,對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審查起訴應當照常進行。中止審查應當由審查起訴部門負責人提出意見報請檢察長決定。中止審查的時間不計入審查起訴的期限。
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應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依法作出提起公訴或不起訴的決定。
⑦ 人民檢察院審查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
選B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二百八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案件,經檢察長決定,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