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法律適用原則
Ⅰ 解決行政訴訟法律適用中途時,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一)適用調整被處理行為或事項的法律規范。
(二)遵循從舊兼從輕的法律適用原則。
(三)遵循一事不再罰的法律適用原則。
(四)遵循過罰相當的原則。
(五)遵循「法無明文規定不得處罰」的原則。
Ⅱ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規范的沖突問題包括什麼
行政訴訟法律來適用規范的沖突問自題包括行政訴訟法律規范沖突的概念;行政訴訟法律規范沖突的種類:行政訴訟中法律規范沖突產生的原因分析;行政訴訟中處理法律規范沖突的規則;對於解決行政訴訟法律規范沖突的思考。包括提高立法人員的立法素質;提高法官的司法素質,增強法官准確把握法律真諦的能力;抓緊清理法規
,廢除舊的行政法律規范,減少法律規范沖突;將沖突法規范法律化提上日程。
總之,在行政訴訟實踐中,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困擾著法官們。行政訴訟審理依據的復雜性更是學界關注的問題,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對法院系統在行政訴訟實踐中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
Ⅲ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概念】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審理行政案件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過程中適用法律規范的活動。
【行政審判的依據】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能夠作為行政審判依據的法律規范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行政審判中的參照規章】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規章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依據,而只能作為「參照」。所謂「參照」規章,是指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規章,法院要參照適用,對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原則精神的規章,法院可以有靈活處理的餘地。
【行政審判中的援引司法解釋】根據有關司法解釋,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援引。
【法律規范的沖突】行政訴訟中的法律規范的沖突,即法律規范適用上的沖突,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發現對同一事項或行政法律關系,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規范之間不一致的情形。
【選擇適用的規則】法律規范之間沖突的形式多種多樣,應對不同的形式適用不同的規則:①不同效力層級的法律規范之間不一致的,高層級的法律規范高於低層級的法律規范,即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②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舊規定之間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③法律之間或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分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裁決。④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如為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的,由制定機關裁決。⑤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⑥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時,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裁決。⑦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Ⅳ 論述行政訴訟法適用沖突的形式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沖突,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行政案件的過程中,發現對同一法回律事答實或關系,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法律文件作出了不相同的規定,法院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定就會產生不同的裁判結果。法律適用沖突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特別沖突、層級沖突
Ⅳ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參照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將法律、法規具體運用於各種行政案件,從而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專門活動。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主要解決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判斷的標准問題,即人民法院以何種標准、依據何種法律規范來審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並進而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作出裁判。
中國行政法規范制定主體多元,行政法規范的等級、效力不一,這些行政法規范是否都屬於人民法院的行政訴訟法律適用對象,它們對人民法院的約束力和效力如何,是行政訴訟法律適用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中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適用法律要遵循以下規則:
1、法律、法規是行政審判的依據。行政審判的依據是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和裁判的標准和尺度。中國行政審判的依據是法律和法規。這里的「法律、法規」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2、參照適用規章。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兩種。規章在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處於參照地位。所謂參照,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對規章進行斟酌和鑒定後,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規章予以適用,作為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根據;對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律、法規原則精神的規章,人民法院有靈活處理餘地,可以不予適用。
3、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的地位。一般而言,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的范圍,對法院沒有拘束力。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中可以參考適用其他規范性文件,但應對其合法性進行更為嚴格的確認。發生沖突時,人民法院不必送有關機關裁決,可直接決定適用與否。
4、人民法院對司法解釋的援引。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法律在審判中應用的問題所作的解釋。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援引。
行政訴訟法律沖突適用的規則
人民法院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時,除要根據事實外,還需要依據相應的法律規范來作出判斷。在適用法律規范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同時有幾個法律規范均適用於該具體行政行為,而幾個法律規范之間卻不相一致的情形,此即行政訴訟法律沖突。
在出現行政訴訟法律沖突的情況下,其適用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行政訴訟法律沖突適用規則,是指人民法院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時,為解決法律適用沖突所採取的方法和所遵循的規則,由此決定選擇適用相應的行政法律文件或具體行政法律規范條款。
Ⅵ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依據是什麼
中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工作人員: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Ⅶ 請問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規則是什麼
適用規則,可分三個復層次制去理解:
1、《行政訴訟法》第5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定、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2、規章因其效力位階較低,只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適用的依據。
3、「其他規范性文件」效力位階比規章更低,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只能對其「審查適用」,而非「依據」或「參照」。
Ⅷ 行政訴訟與行政活動的法律適用區別
行政訴訟與行政活動的法律適用區別如下:
1、行政訴訟中法律適用的主體是人民法院。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我國的行政訴訟是指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審理行政案件,對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的活動。這樣行政訴訟中只有人民法院才是法律適用的主體,才有權適用法律。而行政機關作為被告,只是訴訟當事人之一,在行政訴訟中無權決定對法律的適用,即不能最終依法確認自己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因此,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主體只能是人民法院,而非行政機關。
2、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屬於第二次適用法律。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是對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作過的法律適用再次適用,也稱之為審查適用。所以,通常稱之為人民法院在對行政案件審理中第二次對法律的適用。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無論採用正式文書形式還是未採用文書形式,從實質意義上講,該具體行政行為都是行政機關適用法律、法規或其他規范性文件於特定法律事實的結果。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也需要對查處案件事實情況進行分析,並對其所適用的法律文件加以選擇、適用,並作出認為符合法律規范的決定。因此,在進入行政訴訟程序之前,行政機關已經對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決定,這是第一次法律適用。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依照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後,經過審理直至作出裁判,對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最終是否合法的判斷。在此過程中仍需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規范,這便是第二次適用法律。行政機關第一次法律適用時所面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即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依據。第二次適用法律雖然也涉及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但審查對象已不是行政管理相對人一方的行為事實,而是行政機關所認定的行為事實。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正是在審查行政機關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所進行的法律適用是否合法的基礎上所作的再次適用。
3、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解決的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合法性審查是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人民法院原則上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除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賠償外,不解決合理性問題。這是行政訴訟法律適用不同於刑事、民事訴訟法律適用的特點之一。因為行政機關在多數情況下享有自由裁量權,只要在法定許可權和幅度內,行政機關可以依自己的判斷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因而司法機關不能具體介入到行政機關的判斷中去,甚至代替行政機關作出自己的決定,這有違權力制衡的原則。因而,在行政訴訟中,衡量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唯一依據只能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且可以參照規章,不存在人民法院的任何主觀判斷標准。
4、法律適用的范圍限於法律、法規和規章。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據法律、法規,參照行政規章,而不同於行政機關第一次適用法律時,可以適用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而與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不抵觸的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如鄉鎮政府的決定同樣也可以作為行政機關執法的依據。
Ⅸ 論述行政訴訟法律沖突的適用規則
行政訴訟法律沖突選擇適用規則,是在行政訴訟中存在同一法律事項的相互沖突時,指導人民法院解決法律適用沖突,選擇應當適用的法律規范,以此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具體原則和方法。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解決相應法律適用沖突的規則包括: 1層極沖突適用原則 不同層級法律規范產生沖突一般屬違法沖突,按照法律優先原則,高層級法律規范優於低層級法律規范,但高層級法律規范授權低層級法律規范作出與高層法律規范不同的規定除外。根據這一規則,當一個案件中,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與某一高層級的法律規范沖突時,人民法院一般應依高層級的法律規范來解決該案中的實體爭議。 2、平級沖突適用規則 它是解決制定機關不同但效力層級相同的行政法律規范相沖突應適用何種規范的規則。目前,我國尚沒有制定這類沖突規則,採用的辦法是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裁決。例如,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效力等級相同,人民法院認為它們之間不一致的,應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3、特別沖突適用規則 一般法是關於某類事項的普遍的一般的規定,特別法是對這種普遍規定的例外。在同一效力層級上,特別法優於普通法。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沖突適用規則的使用前提必須是特別法與普通法處於同一層級時,若普通法是高層級法,而特別法是低層級法.特別法作出的特別規定又未經高層級法的授權,那麼這種特別規定應屬無效,人民法院仍應適用普通法。 4、新法優於舊法 對新、舊法之間的沖突,新舊法沖突適用規則應體現為新法憂於舊法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當新的行政法律規范與舊的行政法律規范相沖突時,除舊法具有溯及力外,人民法院應當適用新法,即對新法生效後發生的事件適用新法,對新法生效前發生的事件適用舊法。但當新法明確規定有溯及力時除外。 5、人際沖突適用規則 人際沖突適用規則一般規定,不同民族、種族或者具有特殊身份的個人,適用就該民族、種族或者具有特殊身份的個體作出特別規定的法律規范。 6、區際沖突適用規則 區際沖突所涉及的兩種法律規范沖突需要採取不同的適用規則。目前,內地相互間的法律沖突尚缺乏統一的沖突適用規則,而對內地與港、澳,台地區的法律沖突,即中國內地法律規范與港、澳、台地區法律規范的沖突,適用「屬地管轄」原則:發生於港,潰、台地區的行政案件,適用在港、澳、台地區施行的法律規范,發生於中國內地的行政案件,則適用當地施行的法律規范;同時,此類沖突還可以通過雙方協議來解決。
Ⅹ 行政訴訟法律沖突適用的規則由哪些內容
行政訴訟法律沖突適用的規則主要有以下幾種:
⒈特別沖突適用規則。即特別法的規定與普通法回的規定出現不一答致的情形時,一般應當優先適用特別法的規定。
⒉不同等級沖突的適用規則。在各種不同效力等級的行政法律規范發生相互沖突時,應該選擇適用效力等級較高的行政法律規范,即高層級的法律規范優於低層級的法律規范。
⒊同級沖突適用規則。在制定機關不同而效力層級上相同的行政法律規范之間出現沖突的情況下,應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⒋新舊法沖突適用規則。新的行政法律規范與舊的行政法律規范的規定不一致時,應適用的規則是新法優於舊法和法律不溯及既往這兩個原則。
⒌人際沖突適用規則。不同民族、種族或特殊身份的人,適用就該民族、種族或特殊身份的人作出的特別規定的法律文件或規范。
⒍區際沖突適用規則。在不同行政區域內行政法律規范發生適用沖突時,應當適用適用於該行政區域的行政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