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與勞動法者王某
❶ 勞動法 請寫出答案及原因!
1、應該選擇來C,原因是《勞自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應該選擇B,原因是銀行屬於事業單位,女職工退休年齡為50周歲。
❷ 勞動法試題:王某是某建築公司職工,該公司明文規定,違反安全操作規程而發生事故者,責任自負.
這個也算是對自己的測驗吧。
1、王某構成工傷,因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版:職工有下列情形權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場所、工作時間條件均符合)
2、公司不能免除相應責任。因為員工受傷雖是自身違反公司制度,但公司也未盡到監管、培訓等管理職責,放任了員工的違規操作。
3、能享受的待遇太多了,就不答了。
4、這個真不知道了。。。等下查資料看看。
❸ 王某自1999年1月1日開始一直在甲公司工作,2009年王某與甲公司在訂勞動合同時,王某是否有權訂
1、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內勞動者約定容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意思就是你現在就算不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那麼公司也應該和你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❹ 甲公司與勞動者李某
A B C D
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研【2011】31號《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清一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
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解讀
2011年3月9日 法研[2011] 31號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審委會的第一種意見,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你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 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解讀
2010年10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應否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案件的問題請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 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以下簡稱《請示》]。經認真研究,並徵求了最高人民法院內有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於2011年3月9日作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 31號,以下簡稱《答復》)。現就《答復》所涉問題的由來、相關考慮及經過解讀如下:
一、問題由來
在王某與中國某某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中,王某原為某公司員工,但一直未辦理養老金手續。2005年11、12月間,某公司支付給王某同年9、10月的養老金補貼。2006年4月30日,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同年5月1日,某公司與甘肅省隴興勞務派遣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勞務中心)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勞務中心與王某簽訂勞動合同書,並派遣到某公司工作。2008年10月9曰,王某辭職,同年10月27日,勞務中心作出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王某當月向向蘭州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該仲裁委於2009年3月9日作出仲裁裁決僅支持了王某對勞務中心補辦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間的養老保險費手續及支付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等請求,王某不服而起訴。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認為,王某在2006年4月簽訂勞動合同時即應當明知自己權利受侵害,而在2008年10月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訴訟時效,而且對於王某主張的有關社會保險費的請求,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追繳社會保險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當事人可以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處理,故判決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王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此後,王某又向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本案再審申請的審查過程中,經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對案件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仍存在分歧,遂請示最高人民法院。
二、主要爭議問題
該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是,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的案件的問題;理論和實務上對此一直存有爭議,主要有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此類案件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依據勞動法第一百條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的有關規定,追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職責,且此問題屬於社會轉型階段企業改制中出現的問題,涉及面廣,較為復雜,人民法院對此類問題也難以處理。此為傾向性意見。
第二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對此應依法予以受理。其理由是:(1)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五條、第四十七條及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其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人民法院對此起訴就應當受理。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爭議屬於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范疇,勞動者就此申請仲裁後,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 14號)第一條明確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無論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還是在終止後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都不能改變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系發生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這一事實,由此引發的糾紛,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的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可見,人民法院對欠繳保險費案件應予受理。(2)勞動法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雖然賦予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限期繳納的職權,但這僅是行政執法依據,該層次的法規不具有對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主管事項的規范效力;勞動法第一百條的規定,是對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一種行政處理方式,是一種行政執法的依據,而不應是排斥個人肘有關社會保險費尋求民事司法救濟的規范,更不應成為排斥人民法院主管私權救濟的依據。傳統管轄權理論認為,法院依其性質和目的獲得管轄權,任何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剝奪,行政機關不得自行排除,法院也不能自行拒絕裁判職責。(3)在欠繳保險費案件中,會涉及到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具有合同關系、勞動合同的效力、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等問題都需要法院裁判確認。
二、答復意見及其理由
經慎重研究並徵求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之所以認為《請示》所涉及案件應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1.勞動法第一百條規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也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可見,追繳社會保險費是上述行政機關的職權,上述法律、法規對此規定得非常清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依法行使上述職權時,自然要對有關勞動合同及其效力進行必要審查。勞動者對於上述機關的行政決定或者行政不作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的方式來尋求救濟,而不是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
2.在當前我國勞動用工制度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的爭議日益增多,涉及企業改制等深層次原因,影響面廣且日趨復雜。為調整不同時期人民法院對與社會保險有關的爭議糾紛的案件受理問題,統一立案范圍,最高人民法院10年來相繼出台了3個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司法解釋,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對於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糾紛,依照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並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在法律明確規定此為勞動行政部門職責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不宜越俎代庖。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於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從上述規定的文義看,也顯然不能包括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情形。依據此司法解釋條文的內容,勞動者是在符合上述規定的情形下,向用人單位主張損害賠償責任而非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
4.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在人民法院受理本案並無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即使雙方當事人對仲裁結果已經沒有大的爭議,原審法院對本案的處理也是適當的。而且在本案起初的仲裁裁決處理結果相對比較公允前提下,此當事人應該申請社會保險部門向用人單位強制追繳所欠保險費。
5、考慮到司法建議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是人民法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堅持能動司法、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重要途徑。多年來,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司法建議工作,在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的同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重視在審判工作中遇到的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民生突出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了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實踐證明,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議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予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同時,隨著找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國際與國內因素相互作用、機遇和挑戰相互交融的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形成原因更加復雜,社會矛盾化解的難度進一步增大,社會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新形勢對人民法院司法建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於對司法建議在當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的能動作用和《請示》所涉案件的具體案情的綜合考慮,本著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司法能動作用的精神,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該部門依法辦理此類案件,向用人單位追繳所欠保險費。
❻ 勞動法選擇題,請給出詳細理由,謝謝
選C
《勞動來合同法》
第十條自: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❼ 急求。。。。(根據勞動法),,甲公司與勞動者李某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下列事項,無效的有( )
正確答案ABCD
解析:A 發生工傷,公司要付一定責任;
B 合同期滿,李某正式被公司版錄用,如果違法權下列情形的: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單位必須依法賠償李某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經濟補償金;
C 要加上一個條件,李某在試用期內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有不服從掉錢安排的,公司才有權利解除與李某的勞動合同;
D 李某被公司錄用,有權為公司服務並取得報酬,也有權利選擇其他崗位,申請調派或者辭職另謀高就,公司不應加以限制,除非合同上有明確規定要做滿這個職位的期限是幾年或者終身。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❽ 甲公司與勞動者李某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下列事項,無效的有()
勞動法中規定了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和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的情況。
《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❾ 有限責任公司與王某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否合法為什麼
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違反公司規定、法律法規,那麼用人單位有權解內除勞動合同,容但是要結清工資和給予經濟補償的。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這里所說的無確定終止時間,是指勞動合同沒有一個確切的終止時間,勞動合同的期限長短不能確定,但並不是沒有終止時間。只要沒有出現法律規定的條件或者雙方約定的條件,雙方當事人就要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一旦出現了法律規定的情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也同樣能夠解除。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❿ 勞動法案例分析題,求幫忙!!
39、
(1)「甲公司與王某何時建立了勞動關系,為什麼?」:勞動關系從2006年11月2日建立,因為: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2)「公司能否解除與王某的勞動合同,為什麼?」:不能。因為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此問也最好不做。當時應適用勞動法,但現在只能適用勞動合同法了)的規定:不能勝任工作,應先調整工作崗位,仍然不能適應調整後的工作的,才可以協商解除合同。
(3)「王某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與公司達成的和解協議,為什麼」?:不能,因為這份和解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4)「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王某提起的訴訟?」:應當受理。因為雖然勞動爭議仲裁前置,但仲裁委不予受理,法院應查明是否超過仲裁期限。(此點還有疑義)
(說明:我認為你再作這題對你沒有好處、只有壞處,理由是:勞動仲裁的時限已經修改,以後考試不會再去考已經被修改、作廢的條款內容,而繼續作這題會給你心裡留下一個錯誤的印象,導致正式考試時出錯。
40、(1)「若劉某接受培訓後回廠工作。工作2年後,劉某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合同,劉某最多應當承擔多少違約金?劉某是否還應退回培訓期間的工資?為什麼?」:應承擔3年的違約金,共一萬二。培訓期間的工資不退還:因為那是勞動報酬、是員工應得的。
(2)「若劉某接受培訓後未回廠工作,而是去了另一家公司。因為劉某的不辭而別給該廠帶來損失5萬元。該廠除請求劉某支付2萬元違約金外,能不能請求劉某賠償損失,為什麼? 」:
可以。劉某承擔違約金2萬元是基於服務期違約的約定,劉某不依法辭職,應當承擔給單位造成的實際損失。
41、(1)「李某與該科研所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勞動法律關系還是勞務關系?」:我認為是勞務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
(2)「結合本案說明勞動法律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區別」: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成為用人單位的一員、和單位之間存在隸屬關系、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名義進行工作,由用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與勞動者本人沒有關系。而在勞務關系中:提供勞務的一方通常以本人的名義從事勞務活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而且與對方沒有隸屬關系、不必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按照自己的安排使用自己的工具的方法獨立完成工作內容並獲取報酬。
(3)「法院對本案的處理程序是否正確,為什麼?」:不正確。因為李某與某科研所之間的關系應是勞務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關系中的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應屬於法院的受理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