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法原則

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法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04 08:26:46

A.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由《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規范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版民法院進行刑權事訴訟活動以及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

①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

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③依靠群眾。

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⑤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⑥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⑦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⑧各民族公民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⑩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追究在中國境內犯罪的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

刑事司法協助。

B. 涉外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

涉外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具體如下:
1、主權原則
主權原則即追究外國人犯罪適用中國法律的原則,是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的首要原則。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6條規定:「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2、信守國際條約原則
即公安司法機關處理涉外刑事案件時,在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同時,還須兼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履行相應的義務。
具體就涉外刑事訴訟而言,通過國內法保證國際條約的遵行,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將所承認的國際條約內容,通過國內立法程序專門制定為一部法律加以實施;二是在國內法中規定承認國際條約的條件和原則,凡是符合該規定的國際條約即自動變通為國內法而在境內實施。
3、訴訟權利同等原則
訴訟權利同等原則,指外國人在我國參與刑事訴訟,依法享有與我國公民同等的訴訟權利,承擔同等的訴訟義務。
4、使用我國通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使用本國通用語言文字進行訴訟,是各國立法通行做法,也是獨立行使國家司法主權的重要體現,因而也是我國涉外刑事訴訟的指導原則。
5、指定或委託中國律師參加訴訟原則
律師制度是一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只應在本國領域內適用,不應延伸於國外。-個主權國家也不允許外國司法制度在其領域內干涉它的司法事務,這也是主權原則的重要體現。所以一國的律師通常只能在其本國內執行律師職務。

C. 論述當代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有哪些

1、國家追訴原則;
2、控審分離原則;
3、無罪推定原則;
4、公正審判原則;
5、禁止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6、禁止雙重危險原則
7、平等對抗原則

D. 外國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一、無罪推定原則。
又可稱為無罪類推(與有罪類推相對應),簡單地說是指任何人在未經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應視其無罪。無罪推定所強調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

二、正當程序原則
正當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條重要的憲法原則;程序的正當性包含的價值是程序的中立、理性、排他、可操作、平等參與、自治、及時終結和公開;通過正當程序達到憲法的至信、至尊、至上從而實現憲法權威。

三、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是指不得強迫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陳述或強迫其承認有罪。這直接針對和反對的是刑訊逼供以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處罰。

四、審判公開原則
包括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兩個方面內容(但合議庭評議,審判委員會討論不公開) 部分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應公開宣判) 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不公開審理的,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一審法院違反公開審判原則的,二審法院撤銷原判發回重申。
但是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4.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五、直接言詞原則
直接言詞原則是直接原則和言詞原則的合稱。直接原則是指判決只能由直接參加法庭調查、聽取法庭辯論的審判人員親自作出。言詞原則是指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法院的訴訟行為特別是質證、辯論、證據調查都要求的言詞方式進行。

六、自由心證原則
一切訴訟證據的取捨和證明力的大小,法律預先不作規定,而由法官、陪審官根據內心確信進行自由判斷。法官通過對證據的審查判斷所形成的內心確信,稱為心證。心證如果達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即謂之「確信」,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由心證又稱「內心確信」。法官審判案件只根據他自己的心證來認定案件事實。 自由心證制度要求法官依據「良心」和「理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審判經驗,合理判斷證據的證明價值。

七、一事不再理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就是法院對於任何已經生效裁判加以處理的案件不得再行審判;對於所有已經被生效裁判確定為有罪或無罪的被告人,法院不得再予以審判或科刑。

E. 刑事訴訟要遵循哪些原則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指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貫穿在刑事訴訟之中的用以指導司法機關和訴訟參與人正確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原則。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有:

(1)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依法由專門機關行使。刑事訴訟法第3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刑事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依靠群眾要求司法人員在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時候,要走群眾路線,向群眾做調查研究,聽取群眾意見,反對獨立辦案,反對神秘主義。

(4)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就是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案件時,必須以案件本身的客觀事實為基礎和依據,以國家法律為標准和尺度,正確定罪量刑,正確處理案件。

(5)對一切公民的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6)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7)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這是保證刑事訴訟活動嚴格依法進行的一條重要原則。

(8)公民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定:「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這一原則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辯護權;二是司法機關有保障其獲得辯護的義務。

(10)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條原則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只有人民法院經過依法審判,才能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認定被告人有罪;二是在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能被看成是訴訟一方當事人,是訴訟主體,而不是受追訴的客體,舉證責任在控訴方,因而,必須依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利。

(1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司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12)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13)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第16條規定:「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14)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刑事訴訟法第17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司法協助。」

F. 外國刑事訴訟普遍適用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行使的原則

二、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專原則
三、屬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原則
四、法律監督原則
五、未經法院判決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原則
六、有權獲得辯護的原則
七、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八、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
九、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則
十、嚴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則
十一、不追究刑事責任不能追訴的原則
十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十三、依靠群眾的原則
十四、審判公開的原則
十五、兩審終審的原則
十六、追究外國人犯罪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原則
十七、國際司法協助的原則

G. 簡述外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要打很多字的。。。能追加點分嗎?
一、無罪推定原則。
又可稱為無罪類推(與有罪類推相對應),簡單地說是指任何人在未經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應視其無罪。無罪推定所強調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

二、正當程序原則
正當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條重要的憲法原則;程序的正當性包含的價值是程序的中立、理性、排他、可操作、平等參與、自治、及時終結和公開;通過正當程序達到憲法的至信、至尊、至上從而實現憲法權威。

三、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是指不得強迫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陳述或強迫其承認有罪。這直接針對和反對的是刑訊逼供以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處罰。

四、審判公開原則
包括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兩個方面內容(但合議庭評議,審判委員會討論不公開) 部分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應公開宣判) 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不公開審理的,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一審法院違反公開審判原則的,二審法院撤銷原判發回重申。
但是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4.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五、直接言詞原則
直接言詞原則是直接原則和言詞原則的合稱。直接原則是指判決只能由直接參加法庭調查、聽取法庭辯論的審判人員親自作出。言詞原則是指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法院的訴訟行為特別是質證、辯論、證據調查都要求的言詞方式進行。

六、自由心證原則
一切訴訟證據的取捨和證明力的大小,法律預先不作規定,而由法官、陪審官根據內心確信進行自由判斷。法官通過對證據的審查判斷所形成的內心確信,稱為心證。心證如果達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即謂之「確信」,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由心證又稱「內心確信」。法官審判案件只根據他自己的心證來認定案件事實。 自由心證制度要求法官依據「良心」和「理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審判經驗,合理判斷證據的證明價值。

七、一事不再理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就是法院對於任何已經生效裁判加以處理的案件不得再行審判;對於所有已經被生效裁判確定為有罪或無罪的被告人,法院不得再予以審判或科刑。

H. 刑訴法基本原則中國際通行的是哪幾個國際通行我國特有又是哪幾個

罪行法定原則、刑法平等適用原則是刑法領域特有的原則。刑法的原則一般具有普遍性 。

I.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職權原則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則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依靠群眾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平等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九條 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第十一條 審判公開原則保障辯護原則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第十四條 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第十六條 依法不追訴原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八條 刑事司法協助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

熱點內容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
巴彥淖爾中級法院 發布:2025-10-08 16:04:08 瀏覽:186
青島大蝦事件法律知識 發布:2025-10-08 16:00:20 瀏覽:443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辦法 發布:2025-10-08 16:00:19 瀏覽:9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發布:2025-10-08 15:43:13 瀏覽:116
自考本科參加司法考試 發布:2025-10-08 15:40:31 瀏覽:659
重慶萬州律師 發布:2025-10-08 15:34:24 瀏覽:11
法院和紀檢 發布:2025-10-08 15:23:30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