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配合抓人
Ⅰ 派出所抓人移交刑警隊然後在移交看守所是什麼意思
派出所抓人後送刑警隊,應該是指在刑事案件中的刑事拘留,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被刑事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由公安機關執行,並送看守所羈押。
按照《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八條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
(1)刑事訴訟法配合抓人擴展閱讀:
按照《人民警察法》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違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個人,依法可以實施法律措施。具體程序如下:
第九條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准,對其繼續盤問: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
(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
對被盤問人的留置時間自帶至公安機關之時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並應當留有盤問記錄。對於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通知其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對於不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對被盤問人需要依法採取拘留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作出決定;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Ⅱ 公安局抓人後會及時通知當事人家屬嗎
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拘留的,除有礙偵查的或無法通知的,24小時內通知家屬;逮捕的,也是24小時內通知家屬。
在現實生活中,公安以有礙偵查為由幾乎都沒有通知家屬,如果比較嚴重建議委託律師介入。
拓展資料:
第一百二十五條: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製作《逮捕通知書》,送達被逮捕人家屬或者單位,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不予通知:
(一)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隱匿、毀棄或者偽造證據的;
(二)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三)其他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
上述情形消除後,應當立即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對沒有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的,應當在逮捕通知書中註明原因。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的法律文書,簽發《逮捕證》並立即執行,將執行回執及時送達原決定的機關。如果未能執行,也應當將回執送達原決定的機關,並說明未能執行的原因。必要時,可以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協助執行。
逮捕後,應當及時通知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訊問,並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資料來源: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35號))
Ⅲ 刑警隊抓人,多久之內要通知家屬呢超過時間還不通知家屬怎麼辦(現已經抓了半個多月了)
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除外。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六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3)刑事訴訟法配合抓人擴展閱讀:
未接到刑拘不通知的情形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二十五條 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製作《逮捕通知書》,送達被逮捕人家屬或者單位,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不予通知:
(一)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隱匿、毀棄或者偽造證據的;
(二)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三)其他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
上述情形消除後,應當立即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對沒有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的,應當在逮捕通知書中註明原因。
Ⅳ 請問警察抓人的程序是怎麼走的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涉嫌故意傷害的,則根據傷情等級要處於不同的刑罰:
1、如果構成輕傷的,則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如構成重傷的,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的傷情檢驗即是這個目的。注意是驗傷了之後才能抓人並非是傷好了才抓人。
警察需要找你的老丈人問話,這叫做做問詢筆錄。問詢筆錄首要記載證人、 被害人和知情人所供給的依據、證言,假如案子建立,就要作為依據資料存檔。不能只通過問詢其他證人就去抓人。
此外,現在是法制社會,不需要嘗試塞個幾萬塊錢去解決問題,把事實情況如實匯報會得到合理的處理結果的,如果真的存在徇私舞弊的情況請盡快向檢察院公安局督察部門舉報。
根據《拘留所條例》,刑事拘留的條件與步驟:
1、公安機關執行拘留必須出示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拘留證(持證);
2、執行拘留的人員不得少於兩人;
3、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
4、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24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5、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6、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檢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必須由檢察長決定,送達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拘留的期限(刑訴法89條)
(一)拘留期限的計算方法
拘留的時間=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時間+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時間。
(二)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時間
1、公安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2、案情重大復雜的,可以延長1至4日;
3、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准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到30日。檢察院必須在7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上述3種情況是說,公安機關在拘留後的第3天或者第7天或者第30天,必須提起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
拓展資料
呈請拘留報告書:
××公刑字(20××)5號
犯罪嫌疑人黃××,男,1956年生,漢族,××省××縣人,系××省××縣農葯廠臨時工,現住××省××縣城關鎮××街×號。
黃××1963年至1973年在××縣沿河路學校讀書,1974年至1977年在××縣大屯鄉插隊,1977年10月頂替其父在××農葯廠工作,1983年9月因犯有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1988年9月刑滿釋放後回××縣農葯廠做臨時工。
犯罪嫌疑人范××,男,1956年生,漢族,××省××縣人,系××省××縣農葯廠臨時工,現住在××縣第五中學宿舍2單元5號。
范××1963年至1969年在××縣實驗小學讀書,1969年9月至1973年在縣第五中學讀初中,1973年9月因盜竊被勞動教養3年,1976年9月解除教養後在家待業,1977年10月被分配到××縣農葯廠工作,1983年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1988年9月刑滿釋放後回××縣農葯廠做臨時工。
犯罪嫌疑人肖××,男,1966年生,漢族,××省××縣人,系××省××縣農葯廠臨時工,現住××縣人民武裝部宿舍××樓402室。
Ⅳ 要求公安局抓人需要哪些程序
公安局抓人的程序如下:提請、批准逮捕,公安機關提請逮捕,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
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對符合法定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有權作出逮捕決定。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的案件時,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偵查部門填寫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一並送交本院審查批捕部門審查。審查批捕部門在接到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後,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意見,經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逮捕或者不予逮捕。
決定逮捕的,應當製作逮捕決定書,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執行。決定不逮捕的,應當製作不予逮捕決定書,並將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立即釋放,需要繼續偵查的,可以採取其他強制措施。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有關逮捕程序的規定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八十條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5)刑事訴訟法配合抓人擴展閱讀:
我國《刑事訴訟法》關於逮捕條件的規定
第八十一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Ⅵ 立案後多久抓人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內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容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司法活動。公安機關經濟偵查大隊接受報案、控告、舉報、自首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審查期限一般情況下,在七日以內決定是否立案。重大、復雜線索,經縣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立案審查期限可延長至三十日。特別重大、復雜線索,經地(市)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立案審查期限可延長至六十日。一旦立案偵查,原則上第一時間抓捕,至於說什麼時候能夠抓捕歸案,則沒有具體的時間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