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責任底薪勞動法

責任底薪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1-04 14:29:03

A. 有責任底薪和無責任底薪怎麼解釋

所謂無責任底薪,是指員工即使沒能完成用人單位所下達的任務指標也可以拿到該單位所規定的最低薪水;所謂責任底薪就是你必須得完成單位所規定的任務,如果一點沒完成就沒有薪水。
無責任底薪指員工不用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指標就能得到的薪水,員工對此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有一點「不勞而獲」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員工每個月「保底」的薪水。對於得到無責任底薪需要付出什麼,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要求,不少公司僅要求員工每天坐班或出去跑業務就可以給無責任底薪。而很多正在尋找工作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工資≠無責任底薪,所以上當受騙。
無責任底薪基本上是指員工本本分分、規規矩矩地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且沒有違反公司規定而得到的出於鼓勵目的的薪水。而工資既可以指總收入又可以指某項單獨的薪水,很明顯是有空可鑽。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六條之規定:在勞動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B. 什麼是責任性底薪

責任底薪也就意味著:如果達到公司提出的所謂業績標准,才能拿到底薪和這部分業績的提成,如果達不到,那麼就要扣除或者不給底薪,只給這部分業績的提成,但是有上面《勞動法》的原因,必須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所以比如:責任底薪1000+銷售額提成10%,業績標準是達到10000元銷售額,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是1200,結果你做到9900,他就有理由扣你底薪了,但是全扣了就達不到1200的最低工資標准,所以扣部分。以上說的大家可能都明白,但是我想說一個招聘公司最好玩的小把戲,就是說責任底薪+提成,但是只給提成,不給底薪,美其名曰高提成,完成業績底薪自然就到了,事實上就是提成剛到底薪的標准,這種公司模糊概念,往往有不懂或者覺得找份工作不容易的人就幹了,這是絕對欺騙和壓榨勞動者的行為,這里我順便說一句,國家規定三險一金是必須給交的,轉正期正規公司都是3個月以內,如果有公司說一年轉正,放心,不用幹了,就是變相不給你三險一金,還有公司無故加班,法定假日和周末雙休都占,比如給雙倍甚至三倍工資,有的公司厚著臉皮加班不但不是雙倍,連平時的工資都達不到,給二分之一還美其名曰是公司補助,這種事情在落後地區屢屢可見,應聘者一定要問詳細,勞動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事,貶低勞動價值(他們美其名曰這地區勞動力成本)就是錯誤,欺騙勞動更不可饒恕

C. 無責任底薪跟有責任底薪是什麼意思

責任底薪的勞動合同一般是企業對銷售崗位人員的薪資規定,是企業的自行規定,體現了企業的自主管理權,勞動法對此無相關規定。無責任底薪:一般是指無需業績考核即可拿到的工資。有責任底薪:一般是指需要完成相應的業績考核才能拿到相應的工資,未完成業績的,則按比例發放。但勞動法對工資有兜底性規定,無論企業如何進行薪資設計,勞動者的月工資都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依據《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另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六條之規定:在勞動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一條侵犯勞動者經濟權益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D. 什麼是責任底薪

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造成他人損害,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版任,這種侵權責任在侵權責任法權上稱為用人單位責任,用人單位責任具有以下特徵:1.責任主體為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包括除個人之外的一切組織,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因此,除了我們很熟悉的公司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合夥企業、分支機構、社會團體等都是用人單位所涵射的對象。2.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了他人損害,不論工作人員是否有過錯,用人單位都應承擔侵權責任。3.用人單位責任屬於替代責任。實施侵權行為的是工作人員,承擔侵權責任的卻是用人單位,行為主體和責任主體相分離。需要強調的是,必須是因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的行為即職務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是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不符合用人單位責任構成要件,則應由工作人員自己承擔侵權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E. 廣州的勞動法的最低工資,公司如果是責任底薪,一些月份根本就沒法領工資。

12333 剋扣 違法

沒合同 可以要雙倍月工資賠償 和 解聘 補償 炒他

責任底薪
依據《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另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六條之規定:在勞動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有權向勞動保障部門舉報,也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和提起訴訟:未按照約定支付工資的;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的;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的;拒不支付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違反工資支付規定的其他情形。
責任底薪也就意味著:如果達到公司提出的所謂業績標准,才能拿到底薪和這部分業績的提成,如果達不到,那麼就要扣除或者不給底薪,只給這部分業績的提成,但是有上面《勞動法》的原因,必須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所以比如:責任底薪1000+銷售額提成10%,業績標準是達到10000元銷售額,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是1200,結果你做到9900,他就有理由扣你底薪了,但是全扣了就達不到1200的最低工資標准,所以扣部分。以上說的大家可能都明白,但是我想說一個招聘公司最好玩的小把戲,就是說責任底薪+提成,但是只給提成,不給底薪,美其名曰高提成,完成業績底薪自然就到了,事實上就是提成剛到底薪的標准,這種公司模糊概念,往往有不懂或者覺得找份工作不容易的人就幹了,這是絕對欺騙和壓榨勞動者的行為,這里我順便說一句,國家規定三險一金是必須給交的,轉正期正規公司都是3個月以內,如果有公司說一年轉正,放心,不用幹了,就是變相不給你三險一金,還有公司無故加班,法定假日和周末雙休都占,比如給雙倍甚至三倍工資,有的公司厚著臉皮加班不但不是雙倍,連平時的工資都達不到,給二分之一還美其名曰是公司補助,這種事情在落後地區屢屢可見,應聘者一定要問詳細,勞動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事,貶低勞動價值(他們美其名曰這地區勞動力成本)就是錯誤,欺騙勞動更不可饒恕。

F. 責任底薪和無責任底薪是什麼意思

責任底薪:簡單來說就是當完成了單位每個月制定的業績量才能拿到的底薪。與公司獲利無直接聯系。

無責任底薪:無責任底薪是指沒有發生本人承擔責任的事的最低薪金。

無責任底薪,簡單地說,就是員工每個月「保底」的薪水。對於得到無責任底薪需要付出什麼,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要求,不少公司僅要求員工每天坐班或出去跑業務就可以給無責任底薪。

(6)責任底薪勞動法擴展閱讀

依據《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另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六條之規定:在勞動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有權向勞動保障部門舉報,也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和提起訴訟:未按照約定支付工資的;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的;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的;拒不支付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違反工資支付規定的其他情形。

G. 有責任底薪和無責任底薪區別在哪

有責任底薪與無責任底薪的區別:

責任底薪就是你必須得完成單位所規定的任內務容,如果一點沒完成就沒有薪水。

無責任底薪是指員工即使沒能完成用人單位所下達的任務指標也可以拿到該單位所規定的最低薪水。

前者是底薪與工作業績用量化的形式,數據為依據,直接和薪資掛鉤。後者只注重考勤、規范等這樣的工作形式。

(7)責任底薪勞動法擴展閱讀:

依據《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另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六條之規定:

在勞動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
巴彥淖爾中級法院 發布:2025-10-08 16:04:08 瀏覽:186
青島大蝦事件法律知識 發布:2025-10-08 16:00:20 瀏覽:443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辦法 發布:2025-10-08 16:00:19 瀏覽:9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發布:2025-10-08 15:43:13 瀏覽:116
自考本科參加司法考試 發布:2025-10-08 15:40:31 瀏覽:659
重慶萬州律師 發布:2025-10-08 15:34:24 瀏覽:11
法院和紀檢 發布:2025-10-08 15:23:30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