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行政法規怎麼處罰
Ⅰ 違反了行政法規應付的罰款怎麼做分錄
罰款的會計分錄是:
借:營業外支出-罰款
貸:銀行存款
Ⅱ 違反消防行政法規,則應受到什麼處罰急~~~
一般是行政處罰。但是特殊情況下有刑事處罰。
62 、我國現行的消防法規主要有哪些 ?
答: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制定的如《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高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城市消防規劃建設管理規定》以及古建築、倉庫管理等 40 多部消防行政法規;《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及各類滅火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等 100 多部消防技術規范。
63 、什麼是消防監督 ?
答:消防監督是指各級公安消防機構依照國家消防法規對各項消防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屬於國家行政治安管理的范疇,是各級公安機關的一項共同任務。
64 、《消防監督程序》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
答:《消防監督程序》共分 7 章 26 條,包括總則、消防監督檢查,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監督,建築工程消防監督,消防產品質量監督,火災調查處理、附則等、它是保障公安消防機構正確實施消防監督的重要程序法則。
65 、什麼是消防行政處罰 ?
答:消防行政處罰是指公安消防機構依據消防法規,對違反消防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組織實施法律制裁的行政行為。
66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 適用范圍是什麼 ?
答:《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適用於下列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工業和民用建築:
1 ,五層及九層以下的住宅 ( 包括底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 ) 和建築高度不超過 24 米的其它民用建築以及建築高度超過 24 米的單層公共建築;
2 .單層、多層和高層工業建築 ( 不含炸葯廠、花炮廠、炸葯庫、花炮庫、無商廠房、地下建築、煉油廠和石化工廠的生產區 ) 。
67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
答:《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適用於下列新建、改建和擴違的高層民用建築及與其相連的附屬建築:
1 .十層及十層以上的住宅建築 ( 包括底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 )
2 .建築高度超過 24 米的其它民用建築。
68 、《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規定》基本內容是什麼 ?
答:《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規定》共分 7 章 42 條,其內容有總則,化學危險物品的生產和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儲存,化學危險物品的經營,化學危險物品的運輸裝卸以及罰則、附則。
69 、公民在消防工作中應負哪些責任 ?
答:公民應負責其所在崗位和住宅的防火安全並有權對違反消防安全規定的行為進行勸阻,制止或向有關部門報告。
70 、機關、企事業單位法人在消防工作中應負什麼表任 ?
答: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法人代表對本單位的消防工作負責,並應確定一名負責人分管消防安全工作。
71 、消防監督人員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
答: 1 ,對分管區的單位,督促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組織; 2.進行消防宣傳,督促消除火險隱患,及時制止有能引起火災或爆炸危險的行為;3.指導專業消防隊和義務消防隊,開展防火檢查,制定重點部位的滅火方案,並定期演練;4.參加火災事故的調查、勘查和鑒定,提出處理意見。
72 、哪些人可以擔任單位專職防火人員 ?
答: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專職防火人員,應有單位推薦,經消防業務培訓,由當地公安消防機構核發消防檢查證。
73 、公安消防機構在消防安全檢查中要做哪些工作 ?
答:1.公安消防機構在組織消防安全檢查中對發現的不安全因素,應做好記錄,並提出整改意見。
2 .屬於重大火險隱患,確需責令停業整改的,經當地縣以上政府批准,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後及時進行復查驗收。
74 、對消防設施,單位和個人應負哪些責任 ?
答: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維護消防設施不得損毀和擅自挪用消防設備、器材,不準埋壓和圈佔消火栓,不準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
75 、火災原因有什麼單位負責查處 ?
答:公安消防機構負責組織查明起火原因,核定火災損失,並提出處理意見。
76 、生產維修不合格消防產品或無證生產、維修消防產品應如何處理 ?
答:對生產、維修不合格消防產品或無證生產維修消防產品,由省以上公安消防機構會同技術監督部門對其產品予以查封,並處三千至五千元罰款。
77 、違反消防規定造成火災事故的怎樣處罰 ?
答:對違反消防規定造成火災的,追究單位領導和責任人行政責任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可以對單位處以直接經濟損失 5 %以下罰款。
78 、各類消防罰款收入由消防部門使用嗎 ?
答:各類消防罰款收入按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一律上交當地財政,不是由消防部門使用。
79 、對存在重大火險隱患的單位應採取哪些措施 ?
答:對存在重大火險隱患的單位,由縣以上公安消防機構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責令整改,拒不整改的,由有關部門追究單位領導和責任人的行政責任,並監督限期整改。
80 、我國的消防組織形式有哪些 ?
答:我國現階段設立的消防組織形式主要有:消防隊、消防監督部門、防火委員會、消防聯防隊、消防協會和消防學院。
Ⅲ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分別可以設定哪些行政處罰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的許可權,一是可以在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二是對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以及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即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這五類的行政處罰,不能夠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公民的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人身權未經法律規定的和程序,不受侵犯。所以只有違反了法律規定,同時經過法律明確規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權利才受到限制。所以行政法規不能對公民的人身權利作出限制性規定或者懲罰性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即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執照、吊銷除企業營業執照外的其他執照,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行政處罰,不能夠規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公民的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人身權未經法律規定的程序,不受侵犯。所以只有違反了法律規定,同時依照法律明確規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權利才受到限制。所以地方性法規不能對公民的人身權利作出限制性規定或者懲罰性規定。
對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處罰的許可權的規定,總的想法是地方性法規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對帶有地方特點的行政管理中的違法行為設定行政處罰,作為行政處罰的補充。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已經有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結合本地具體情況,根據法律、行政法規關於行政處罰的規定,予以具體化,但是,不得超越、行政法規關於哪些違法行為應當給行政處罰,給予什麼種類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處罰的幅度等的規定。例如,已經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的種類中沒有罰款的,地方性法規不能增加規定罰款的處罰。為什麼這樣規定,因為,一、地方性法規與法律、行政法規不得抵觸,這是憲法規定的原則。有的說,這不是抵觸而是補充。行政處罰涉及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超越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就應當說是抵觸。二、要維護全國法制的統一,法律、行政法規,全國都要執行,不能一個地方一個樣子。那麼,如果認為法律、行政法規的某些規定,不能適應情況的需要,怎麼辦?應當提出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法律、國務院對行政法規進行修改。第二種情況是,省級地方人大對本省的特殊問題,如禁放鞭炮、限制養犬等,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這種地方性法規,可以對除人身罰和吊銷企業執照外的行政處罰做出規定。如果有了全國性的法律、行政法規,那麼就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規定。如果有了全國性的法律、行政法規,那麼就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規定。如果有了全國性的法律、行政法規,那麼就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規定。如果有了全國性的法律、行政法規,那麼就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Ⅳ 規范可以作為行政處罰依據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四條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規范性文件不能作為處罰依據也不是一概而論。(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
第九條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條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一條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二條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十四條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Ⅳ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國家稅務總局可以設定什麼處罰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國家稅務總局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5)違反行政法規怎麼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九條 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Ⅵ 公民企業違反行政法律法規後,承擔行政責任的行政處罰有哪些方式
罰款,拘留,吊銷主管機關頒發的證照等等。
Ⅶ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嗎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但是不是所有的處罰,一些特大事件的處罰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同意。
Ⅷ 違反環境法規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環來境保護法》的源規定,肯定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違反《環境保護法》的具體規定的不同,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就會不同。
比如: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再比如: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因此,你想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否違反、違反後會受到何種處罰,你可以在網上查閱《環境保護法》中的「法律責任」部分,自行對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有哪些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有: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二、根據《行政處罰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中國的行政處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人身罰
人身罰也稱自由罰,是指特定行政主體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人身罰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1.行政拘留。也稱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在短期內剝奪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
2.勞動教養。是指行政機關對違法或有輕微犯罪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且又具有勞動能力的人所實施的一種處罰改造措施。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
2013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意味著已實施50多年的勞教制度被依法廢止。決定規定,勞教廢止前依法作出的勞教決定有效;勞教廢止後,對正在被依法執行勞動教養的人員,解除勞動教養,剩餘期限不再執行。
2013年12月底,北京市所有勞教所均已摘牌,所有勞教人員也均已被釋放。
(二)行為罰
行為罰又稱能力罰,是指行政主體限制或剝奪違法行為人特定的行為能力的制裁形式。它是僅次於人身罰的一種較為嚴厲的行政處罰措施。
1.責令停產、停業。這是行政主體對從事生產經營者所實施的違法行為而給予的行政處罰措施。它直接剝奪生產經營者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權利。只適用於違法行為嚴重的行政相對方。
2.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這是指行政主體依法收回或暫時扣留違法者已經獲得的從事某種活動的權利或資格的證書。目的在於取消或暫時中止被處罰人的一定資格、剝奪或限制某種特許的權利。
(三)財產罰
財產罰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的剝奪財產權的處罰形式。它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行政處罰。
1.罰款。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者承擔一定金錢給付義務,要求違法者在一定期限內交納一定數量貨幣的處罰。
2.沒收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等)。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將違法行為人的部分或全部違法所得、非法財物包括違禁品或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收歸國有的處罰方式。
(四)申誡罰
申誡罰又稱精神罰、聲譽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譴責和警戒。它是對違法者的名譽、榮譽、信譽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損害的處罰方式。
1.警告。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者提出告誡或譴責。
2.通報批評。是對違法者在榮譽上或信譽上的懲戒措施。通報批評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並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執照,拘留。昆明刑事辯護律師網頁鏈接
Ⅹ 對於違反銀監局規定的處罰有哪些,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都包括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規定審查批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和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品種的;
1、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的;
2、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報告突發事件的;
3、違反規定查詢賬戶或者申請凍結資金的;
4、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措施或者處罰的;
5、違反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調查的。
(10)違反行政法規怎麼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監督管理機構
第八條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設立派出機構。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派出機構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在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授權范圍內,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九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與其任職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
第十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應當忠於職守,依法辦事,公正廉潔,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牟取不正當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機構等企業中兼任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