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的勞動不包括家務勞動對嗎

勞動法中的勞動不包括家務勞動對嗎

發布時間: 2021-01-04 21:23:47

① 家政服務中僱傭的保姆是僱傭關系還是勞動關系

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凡是與用工方形成勞動關系的哪怕沒有勞動合同,同樣也適用《勞動法》呢?比如:家庭保姆一般與用人方無勞動合同,但形成了事實的勞動關系,那他適用《勞動法》還是其他規定呢?勞動合同關系等同與勞動關系嗎?謝謝!解答人:社區咨詢小組成員公爵家政服務僱傭關系主要有三種:一是家庭直接請保姆,無論有無合同,都與保姆形成僱傭勞動關系;二是保姆與家政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作為公司的聘用員工,接受其培訓、管理,向公司上繳管理費,由公司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同時,家政公司與接受服務的家庭簽訂服務合同,派員工向客戶提供勞務;第三種則是家庭通過家政中介服務公司或其他勞務中介方聘請保姆,保姆和有關家庭按約定向中介支付一定費用後,形成僱傭勞動關系。由於現在勞動用工方式的多元化,提供家務勞動的主體已不限於保姆個人,而可能是提供勞務承包、勞務租賃的企業,不同方式和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家政市場多種勞動、勞務關系。對於這三種,第二種是勞務關系,其他兩種是勞動關系。但實際上是屬於勞務關系還是勞動關系不能一概而論,目前這還是法律的盲區,以前的通說是勞務關系,在仲裁時也採取的個案審查制度,即只要符合勞動關系的條件的就屬於勞動關系,否則就屬於勞務關系!

② 家政行業法定節假日有哪11天

1、陰歷除夕至正月復初二春節放制假三天。

2、1月1日元旦放假一天。

3、清明當日放假一天。

4、5月1日勞動節當日放假1天。

5、端午當日放假1天。

6、陰歷八月十五中秋當日放假1天。

7、10月1日至3日國慶放假3天。

以上11天是國家法定節假日。這些節假日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勞動法中的勞動不包括家務勞動對嗎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1月10日下發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提出一個「月計薪天數」的概念,用以計算日工資、小時工資,而俗稱的節假日加班三薪、公休日加班雙薪正是以日工資、小時工資為計算基數。

《通知》明確指出,按照《勞動法》第51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也就是說11個節假日即使不上班也應計薪,除去不計薪的104個雙休日,月計薪天數應為(365-104)/12,即21.75天,再由月工資收入除以21.75得出日工資水平。

以北京市月平均工資3008元為例,則勞動者節假日加班應以138.3元為基數,發放三薪或雙薪。

③ 保姆適用勞動法嗎

保姆不適用勞動法。

《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提出勞動法適用范圍: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家政服務業本身的特殊性,如工作時間、福利待遇、勞動保障等本身的特殊性,無法用《勞動法》來調整。家政工與僱主之間的關系被認為是僱傭關系。

④ 年輕人因為工作經常加班而想辭職,是不是太不會吃苦了

一、導語

知乎搜索框內輸入「加班」,彈出下列相關的話題:

「員工拒絕加班算曠工嗎?」

「真的有不加班的工作嗎?」

「把「不加班」作為選擇工作的標准怎麼樣?」

「年輕人因為工作經常加班而想辭職,是不是太不會吃苦了?」

……

《奇葩說第六季》也曾響應「加班熱」,推出辯論專場:「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

職場人,必須用「加班」體現價值嗎?

「996」、「007」的時代背景下,豆瓣7.8分的熱門職場日劇——《我,到點下班》發出宣言:懂得有效工作,我們也能准點下班。

該劇改編自朱歸野子的同名小說,女主角東山結衣已經年滿32歲,日本知名網頁製作公司擔任項目總監。

少時,看著長期早出晚歸的「工作狂」父親,東山心中埋下了「到點下班回家」的種子。工作後,因過度加班而犧牲健康,喚醒了她的初心,不顧職場的「加班文化」,堅持從不加班。

正如她說:

「我的努力到底為止,我要准時下班。」

《我,到點下班》(劇照)

「我行我素」的結衣,雖然遭到部長的質疑和責難,但是她從未違背不加班的前提:在法定工作時間內,高效有序地完成任務。

東山是怎麼做到堅持不加班的?我們能否做到八小時外不加班?從她身上可以汲取哪些經驗或策略?接下來,我們一起詳細分析。

二、有效工作=時間×效率

《奇特的一生》講述了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高質高產的工作方式,也就是他堅持五十六年如一日的「時間統計法」。

⑤ 開一家家政公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開個家政公司只需要滿足以下三點即可。

一、為家政公司選址

首先為自己的家公司選擇一個營業地址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想開一家中介型的家政公司,最好選擇在寫字樓租賃辦公場所。如果是服務型的家政公司的話,我們最好在一些小區附近開設家政公司,這個方便客戶找到自己的家政公司,而且自己也有個門簾好做宣傳。

二、注冊營業執照

注冊好營業執照是我們開家政公司的第二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我們要帶著自己家政公司的備選名字、法人代表身份證、股東身份證、租賃房產的證明、填好注冊資金,就可以到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了,一般來說,營業執照會在一個月之內頒發下來。

三、招聘家政職工

一切都准備好了之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招聘家政服務員工了,一般在公司上班的職員在1-5名即可,可以根據自己公司情況而定。而招聘家政服務人員,我們至少也要保證10名以上的員工可以合作。當然在此基礎上家政服務員工是越多越好的。

(5)勞動法中的勞動不包括家務勞動對嗎擴展閱讀

家政公司分類

家政公司一般分成三種,服務型、中介型和會員型。

服務型

員工屬於公司管理和培訓,由公司發工資,服務項目以鍾點工為主;

優勢:統一管理,員工的控制度比較好,客戶服務滿意度較高;

劣勢:公司運作需要按照勞動法來實施,運行成本較高,承擔的風險較大;

2、員工的積極性並不高,且在非工作時間會去接私活,長時間下去,又會反過來影響到正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3、員工工作時間難以滿負荷,做鍾點的服務,一般每天工作量都不會多於6小時,大部分在4-5小時,這樣一個員工每月的實際工作時間大約在130小時左右,這樣算下來1500元的工資不算低喲。

中介型

概念就比較簡單,收集大量家政員工的信息資料,然後推薦給客戶,收中介費而已。這類公司大部分是以介紹12小時或24小時制的保姆、月嫂或養老人員為主。

優勢是:成本低,風險小,利潤可控,不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搞管理和培訓;

劣勢是:員工隊伍很不穩定,生意的波動也很大,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相對較弱。

會員制家政服務組織

會員制家政服務組織(或稱為:綜合型家政服務組織)運作模式既不同於純粹的中介型家政服務組織,又不同於全面管理的員工制家政服務組織,它是中介型家政服務組織和員工制家政服務組織兩種模式的綜合運作方式,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經營管理模式。

該類運作模式是一種根據不同經濟收入的僱主對家政服務員的需求,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對僱主的不同服務需求而採取差異化服務的一種運作模式。

優勢是:此運作模式的經營管理方式、經濟收益等方面要優於中介型家政服務組織。

劣勢是:要求家政服務企業規模大、場地大、投入大。

⑥ 保姆受傷僱主有什麼責任

你上法制網查查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5-09/21/content_197406.htm!
勞動關系內涵發生巨變 十一年前法律相對滯後

糾紛激增勞動爭議處理筐小難容

今日關注

重新界定並擴大勞動關系的范圍

細化勞動法制定下位法完
善體系

出台規范勞動爭議處理專門法律

編者按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全國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勞動爭議已經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勞動爭議在現階段的多發,也是一種正常的「異常」。說其異常,是因為無論是勞動爭議案件的數量和增長幅度,還是勞動爭議的復雜程度,都保持著上揚的趨勢;說其正常,是因為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體制轉軌的特殊時期,相關制度還不健全,勞動爭議多發不過是特殊時期諸多比較突出的矛盾之一。
正常也好,異常也罷,建立完善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法律制度,已是迫在眉睫的課題。為此,我們推出「關注勞動爭議」系列報道,用發生在您身邊的事,用最前沿專家的眼,探討解決勞動爭議案件的辦法。

報道策劃 陳曉英 采寫 陳磊 陳修琪 本報記者 李青

勞動爭議范圍窄 勞動者維權艱難

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從貧窮的山區來到繁華大都市———上海打工的周岱蘭並不知道,她的命運會和一個她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詞———「勞動爭議」聯系在一起。這個她至今還未理解的詞語讓她的生活陷入了一個新的困境。
周岱蘭是安徽省廬江縣農民,家境貧困。2002年6月,經保姆中介所介紹,周岱蘭來到上海市普陀區一戶人家當保姆。2003年12月24日,周岱蘭在僱主家擦玻璃時,不慎失足從4樓摔了下去。僱主及時將受傷的周岱蘭送到普陀區一家醫院急救。這時,產生了一個難題,誰來承擔周岱蘭的治療費用。僱主認為,自己雖然墊付了大量醫葯費,但這只是盡道義上的責任,從法律層面上來說,自己並沒有責任為傷者支付所有費用。周岱蘭能否向保姆中介所索賠呢?為周岱蘭提供法律援助律師表示,周岱蘭只是經過保姆中介所介紹就業的,而不是保姆中介所委派去工作的,她和保姆中介所沒有隸屬關系,不屬於勞動爭議范疇。因此,周岱蘭無法進入勞動爭議的范疇。
9月16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長黎建飛教授的家中,他為記者講述了上述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在略顯憂傷的敘述中,黎建飛的語氣突然加重:「周岱蘭案件並不是特例。」
黎建飛告訴記者,在北京,像保姆、清潔工等家政工作人員因為擦玻璃、打掃房子等家務活從高層建築掉下去的事件時有發生。而像保姆、導游、翻譯人員等與僱主的關系,根據原勞動部的有關規定,不屬於勞動關系,其與僱主發生糾紛,不能申請勞動仲裁,也無法提起勞動訴訟,勞動者的權益一旦受到侵犯,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案件提起訴訟。比如周岱蘭案件,就不能按照工傷認定提起訴訟,只能按照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提起訴訟,但具體操作起來難度非常大,賠償的數額也很少,更重要的是,案件的性質變了。
江西省於都縣燕向鐵山壠鎢礦子弟學校教師吳仕燕也同樣碰到了勞動爭議的難題。
2000年12月4日,她向校長遞交了辭職信,並於2001年1月5日,回到老家雲南。2001年2月26日,該校以曠工為由,對她給予除名處理。2005年4月,她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原單位撤銷除名決定。但省勞動廳勞動仲裁處駁回了她的仲裁請求。
江西名德師律師事務所萬律師告訴記者,像教師、律師、醫生等類似於公務員的職業,與單位產生勞動糾紛的,只能按相關的行業法律向法院進行專門的行政人事申訴。這些勞動關系不屬於勞動法第2條規定的范疇,因此,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都無法按勞動案件進行處理。
對此,黎建飛認為,現在很多明明屬於勞動糾紛的案件既不能申請勞動仲裁,也不能按照勞動爭議案件提起訴訟,致使許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這一切的根源是因為「目前我國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太窄了」。
長期研究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系副主任孫德強副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也告訴記者,我國現在的勞動爭議范圍非常狹窄,很多應該納入勞動爭議范圍的勞動糾紛都沒有被納入,導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時告狀無門。

范圍為何過窄 兩大原因制約

是什麼導致我國的勞動爭議范圍太窄了呢?
孫德強一針見血地指出,根源在於勞動法在做相應規定時,運用的是列舉式立法方法,而不是概括式立法方法,這就導致無法通過司法實踐擴大勞動爭議的范圍。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黎建飛說,我國的勞動法公布於1994年,當時的勞動關系主要指單位和職工之間的關系。就單位來說,企業都是清一色的國有單位,並且大多是民法上所稱的「法人」的表現形式,所以勞動法使用了「單位」這一稱呼。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單位」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僅僅包含國有企業,還包括個體經濟組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等經濟組織形式。在這種意義上,傳統觀念中的規范性單位的范圍日漸縮小,非規范性的單位的范圍日漸擴大。但是,這些非規范性的單位並未進入勞動法調整的范疇,勞動者與之發生勞動糾紛後,無法依照勞動法進行維權行動。
從職工方面來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有企業的職工都有固定的身份,屬於固定工,人數大概有五千萬,這是當時的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主要范圍。目前,擁有固定工身份的職工越來越少,非固定工身份的職工越來越多。比如承包經營中的勞動糾紛。一項建築工程經過層層轉包,最後到了個人手中,於是,個人拉起一班人馬開始施工。一旦其中一個勞動者出了事故,他該找誰呢?發包工程方通過承包合同發包了工程,其沒有直接使用勞動者,與勞動者沒有建立勞動關系;施工方雖然是用了勞動者,但他又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用人單位。結果是勞動者自己來承擔勞動風險,同時無法通過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還有大量的自由職業者,比如保姆,上海市有幾十萬人,北京市僅城八區就有20萬戶人家請了保姆,保姆總數也在幾十萬人。這么大的人群,卻被排除在勞動法調整范圍之外。
「也就是說,我國的勞動關系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相比之下,相關法律法規就顯得滯後了。」黎建飛說。
黎建飛指出,除此之外,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情況還沒有進入勞動爭議的范疇,也是導致勞動爭議的范圍太窄的一個原因。
何潔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何潔原是江西某造紙廠的職工,由於企業效益不佳,她下崗了,廠里只發給她最低生活費。為了生活,她又去了一家百貨超市做營業員。一天,她騎著自行車去上班,由於下雨路滑,再加上擔心上班遲到車速較快,在一次避讓中摔倒,卻不想摔得不輕,住院花去了三千多元。找超市老總報銷醫葯費,老總說:誰知你是怎麼摔的?再說你的醫保關系不在我這里。找造紙廠,造紙廠說你不是為我上班摔的,怎麼能找我報銷醫葯費呢?
孫德強認為,制定勞動法時沒有的勞動糾紛或者很少出現的勞動糾紛,已經大量出現,然而卻找不到救濟渠道。

修訂細化勞動法 出台勞動爭議法

怎麼解決勞動爭議范圍太窄的問題呢?黎建飛認為:「首先必須對勞動關系進行正確的認定。」
黎建飛說,用「僱主」和「勞動者」的概念稱呼勞動關系雙方比較准確。司法實踐中,只要使用了勞動者的勞動力,並為其支付報酬,就是僱主。僱主不一定局限於現實中有完整結構的組織和民法意義上的法人,還包括個人。另外,臨時用工的、靈活用工的,全部要納入僱主的范疇。「倘若我家需要人打掃衛生,我就找來一個人給我家打掃衛生。這時,我就是僱主,出了事故,我負責。」
「同樣,只要是為他人勞動並收取勞動報酬,就是勞動者。」黎建飛補充說,「比如我了解的一個案件,當事人為一個工地做飯,由於地滑,摔了一跤,導致身體癱瘓。當其找工地要求賠償時,工地負責人不承認,說『我不認識你,跟我們沒有關系』。我當時就評說,只要他不是給本人和妻子兒女做飯,而是為他人做飯,就與他人存在勞動關系,就一定有相對方。在這個案件當中,工地就是相對方。」
明確了僱主和勞動者的范疇,也就明確了勞動關系的范疇。黎建飛認為,勞動關系就是僱主和勞動者之間基於使用勞動而產生的關系。無論是勞務派遣,還是為多個用人單位提供勞務,只要勞動者通過出讓勞動力支配權給用人單位並獲得勞動報酬,用人單位通過管理、支配使用勞動力,組織開展勞動並獲取勞動成果,雙方形成的關系即為勞動關系。如果在這樣的視野下認定勞動關系,我們就可以將很多勞動糾紛納入勞動法的調整范疇。
黎建飛教授提醒說,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勞動關系的認定,突破現行勞動法對勞動關系的規定,才能推動勞動爭議范圍的擴大。如果盲目要求擴大勞動爭議的范圍,必然遇到沒有法律依據的尷尬局面。另外,要考慮勞動仲裁和勞動訴訟的銜接。例如,大量不進行登記或者已被注銷的非法用工單位產生的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然而,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就工傷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勞動仲裁可以裁定非法用工單位承擔責任,但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要求訴訟主體必須適格,從法律上看,該用人單位是虛擬登記的,並不存在,法院不能認定其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不能成為承擔責任的主體。一旦法院要求其變更訴訟主體,由用工單位的負責人出任,勢必改變案件的性質。
因此,黎建飛建議,要擴大勞動爭議的范圍,首先在理論上要正確理解和界定勞動關系。然後,在適當的時候修改相關法律,包括勞動法第2條,擴大認定勞動關系的范圍。最後,細化勞動法,在勞動法內部對勞動爭議進行規范,制定家庭勞動法等下位法,完善勞動法的體系。
只有勞動的內涵清楚了,勞動關系的內涵才能清楚,勞動關系的主體才能擴大,勞動法調整的范圍才能擴大,勞動爭議的范圍自然就會擴大。
孫德強也認為,只要我們承認,勞動關系不同於民事關系,勞動法律關系不同於民事法律關系,勞動爭議訴訟不同於民事訴訟,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勞動爭議的處理不同於民事爭議的處理,出台規范勞動爭議處理的專門法律也就成為必然。目前,一方面,我們可以建議立法機關盡快修訂勞動法,擴大勞動法對勞動爭議的調整范圍。另一方面,建議立法機關對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進行審查,並予以廢除,在此基礎上出台勞動爭議法,對勞動爭議的范圍作出明確的概括式規定,將近年來出現的新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爭議的范圍,並留夠足夠的解釋空間。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法劉澤海答案 發布:2025-10-08 14:44:22 瀏覽:937
婚姻法對女人太不公平的條例 發布:2025-10-08 14:31:45 瀏覽:700
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2025-10-08 13:59:44 瀏覽:947
民事訴訟法質證時間 發布:2025-10-08 13:54:49 瀏覽:742
公司法的司法解釋三 發布:2025-10-08 13:26:02 瀏覽:220
聯合司法鑒定 發布:2025-10-08 13:17:21 瀏覽:477
經濟法律法規知識點 發布:2025-10-08 12:40:02 瀏覽:915
紀委辦案法規集 發布:2025-10-08 12:09:10 瀏覽:505
湟中縣司法 發布:2025-10-08 11:15:41 瀏覽:899
張倩法學 發布:2025-10-08 11:15:40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