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7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7

發布時間: 2021-01-05 05:51:13

❶ 刑事訴訟有哪些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2.依靠群眾原則[刑事訴訟法第版6條/第43條/第63條/第84條];
3.以事權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4.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5.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9條]。
6.審判公開原則[審判公開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刑事訴訟法第11條]。
7.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❷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7有關二審後要求申訴時間限制嗎

刑事案件二審後要求申訴,沒有時間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專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屬>的解釋》第三百七十一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處理。

❸ 2017年兩會關於疑罪從無地方法院會執行嗎

疑罪從無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判決原則,不是2017年「兩會」規定的。
全國回所有法院答一直以來都是按照這一規定執行的。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對第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判決、裁定:
(四)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❹ 刑事訴訟法: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的異同

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的異同如下:

相同點:

結果相同,都是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後做出不將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審判導致訴訟終止。

不同點:

一、適用范圍不同

法定不起訴適用的情形: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酌定不起訴適用情形: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

二、處理方式不同。

法定不起訴的是依照法律規定不能起訴,檢察院沒有自由裁量權。而酌定不起訴,檢察院是可以不起訴,具有自由裁量權。

(4)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7擴展閱讀:

法律的價值是指作為主體的人對於作為客體的法律內涵的應有的價值因素的認識,是法律對人的需要的滿足。不起訴制度雖然僅是刑事訴訟中起訴階段的一個制度,卻深刻體現了刑事訴訟基本的價值和意義。不起訴制度至少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有利於保障人權

不起訴有利於保障人權

人民檢察院通過對偵查終結的案件的審查,對不應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或者不需要追究或無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及時地做出不起訴的決定,可以防止過去那種久偵不決、久押不放的做法,從而及早的解除犯罪嫌疑人被追究的狀態,恢復其人身自由。

因此,不起訴有利於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體現刑事訴訟法保障人權的宗旨。

利於節約司法資源

不起訴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實現訴訟經濟原則的要求

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嫌疑人具有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或無法追究,或者認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輕微,不需要判處刑法或可以免除刑法時,及時地做出不起訴決定,終止訴訟程序,這樣可以縮短訴訟時間,減少訴訟成本,節約有限的司法資源,體現訴訟經濟原則。

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處理大案要案

不起訴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處理大案要案。

近些年來犯罪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重大犯罪上升尤為突出。我們應當把工作重點放在重大犯罪上,因此,對那些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或者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及時果斷的做出不起訴的決定,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花大力氣辦好大案要案。

❺ 2017取保候審期間要注意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1)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這是對被取保候審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活動地域的限制。如果有正當理由需要離開,必須經過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批准。負責執行的機關在批准被取保候審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得到決定取保候審機關的同意。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取保候審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偵查、起訴和審判的順利進行,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做到隨傳隨到。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不能利用自身仍有的一定自由實施干擾證人作證的行為,諸如對有關證人進行威脅、毆打、報復或者引誘證人作偽證。
(4)不得偽造、毀滅證據或者串供。即被取保候審人不得利用未被羈押的便利條件與其他同案人訂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隱藏、銷毀、偽造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違反上述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6條第2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並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人保
人保又稱保證人制度,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並出具保證書,由其以個人身份保證被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不逃避和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保證方式。
保證人擔保是純粹的人格擔保。保證人如果沒有盡到法定的義務,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即被保證人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末及時報告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財產保
財產保又稱保證金制度,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在取保候審期間,不逃避和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保證方式。
實行財產保,符合我國的國情,適應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與犯罪分子作斗爭的需要,有利於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覺地履行義務,保證取保候審強制措施的實施。

熱點內容
紀委辦案法規集 發布:2025-10-08 12:09:10 瀏覽:505
湟中縣司法 發布:2025-10-08 11:15:41 瀏覽:899
張倩法學 發布:2025-10-08 11:15:40 瀏覽:387
帶拼音道德經 發布:2025-10-08 11:13:00 瀏覽:773
杭州王律師 發布:2025-10-08 11:12:50 瀏覽:729
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時間是多久 發布:2025-10-08 11:08:32 瀏覽:724
此人在法院 發布:2025-10-08 10:57:14 瀏覽:716
安全類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8 10:46:19 瀏覽:583
中央12法制欄目社會與法全網追蹤 發布:2025-10-08 10:45:34 瀏覽:1
勞動法關於年休假待遇的規定 發布:2025-10-08 10:21:39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