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司機加班費
① 勞動法 加班費
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的規定,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
不定時工作制是針對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或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採取的一種工時制。根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半年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或職責范圍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企業應當根據標准工時制合理確定勞動者的勞動定額或其他考核標准,以便安排勞動者休息。其工資由企業按照本單位的工資制度和工資分配辦法,分別以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即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實踐中常見延長工作時間的形式 a)未經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職工宣布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b)超過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核定范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c)任意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且不作考勤或不作加班記錄; d)以規章制度方式減少考勤記錄,達到延長工作時間目的。 針對上述形式,勞動者對非標准工作時間制度要多留心眼,詢問公司是否取得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公司對工作時間、考勤的規定及實際執行情況。並注意收集和保存相關記錄、材料。
所以,如果公司未經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職工宣布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每天超過標准工時的應視為是延長工作時間;如果公司已經獲得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且與員工在訂立合同前已經協商一致,則應該按照不定時工作制來計算工時。
② 新勞動法對駕駛員加班如何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內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容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
2、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③ 按勞動法規定加班費怎麼算
關於加班費,在以下法律法規中有相關的規定,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二、關於加班加點的工資支付問題
1.《規定》第十三條第(一)、(二)、(三)款規定的在符合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制度工時以外延長工作時間及安排休息日和法定休假節日工作應支付的工資,是根據加班加點的多少,以勞動合同確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標準的一定倍數所支付的勞動報酬,即凡是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或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補休的,均應支付給勞動者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或日工資標准150%、200%的工資;安排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另外支付給勞動者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或日工資標准300%的工資。
④ 按勞動法加班費是多少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加班工資應當按以下方式計算:
1、工作日加班: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150%;
2、休息日加班不能補休的: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200%;
法定休假日;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300%.
勞動部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 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⑤ 勞動法加班費怎麼算啊
1、依據勞動法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法定的公休日為104天/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並按下述規定方法計算工作時間和加班工資: a.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b.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c.加班工資的計算: 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 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200% 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 據此,你應該可以算清你應得的加班工資,一並向用人單位索賠。2、單位的做法是違法的,如果你還想繼續幹下去,可以電話投訴到當地勞動執法監察大隊,他們會依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進行監督檢查,並責令糾正;如果你不想在這幹了可以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勞動仲裁,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⑥ 勞動法關於加班費的規定
在我國現行的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中,員工加班用人單位需要向其支付加班費,一般平時加班,例如晚上需要加班的
用人單位需支付勞動者1.5倍加班工資,如周末安排員工加班則需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法定節假日,例如國慶、五一、勞動節等安排員工加班則需像其支付三倍工資。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應該按照以下標准向員工支付超過正常工作時間之外的工資報酬:
1、用人單位要求員工延長工作時間的,一般需要向員工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加班薪資報酬;
2、休息日,例如周末安排員工工作但又不能夠提供補休政策的,則需要向員工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加班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例如春節、端午節等安排員工工作的,則向員工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⑦ 司機工種特殊,加班時間及加班費如何算
各位律師界的專業人士,您們好!最近我司在工資結算時發現司機加班時間超長,加班工資比基本工資高。一般情況下,按照勞動法,凡是在規定工作時間以外繼續工作便視為加班。可問題的症結是,由於司機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一般在規定的上班時間8點到傍晚5點(午休1小時),相對來說工作比較清閑,實際工作大概3小時,其他5小時都是閑著。而到了傍晚下午後的時間,公司高層領導比較多,此時司機出車的幾率比正常上班的時間更多。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否按勞動法規定繼續發放高額加班工資?可同時這樣算加班時間的話,絕對超出勞動法規定的一個月加班最多不能超過36小時。請問在此情況下,應該如何解決? 兩個方面需要解決:1.由於公司司機的工作,上班時比較閑,下班後工作的時間反而比較多,是否可以依照勞動法為依據,公司可自行規定加班規定(避免超出勞動法規定的36小時)?因為司機並非上班時間一直工作,而下班後由於工作量過多未在上班時間完成而加班,而是此工種的特殊性給人誤解加班特別多。2.司機工種特殊,若還是按照勞動法死硬套,這樣的話,我們公司的司機每個月的加班時間都是超過36小時,這樣我公司每個月都違反勞動法,而事實並非如此,司機上班時間有極度充裕的時間休息,只是下班後的工作才比較忙碌。如何規定司機加班規定?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