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司法考試行政訴訟法多選真題

司法考試行政訴訟法多選真題

發布時間: 2021-01-05 15:32:23

A. 2014司考卷二第80題解析

本題涉及的是工商局,為政府部門。根據《行政復議法》第12條和《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24條規定,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復議機關的確定有三種情形:(1)實行中央垂直領導的部門,上一級主管部門為復議機關;(2)經國務院批准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部門,若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復議機關有特別規定,則依此規定;沒有,則復議機關為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由申請人選擇;(3)除前兩種之外的部門,復議機關為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由申請人選擇。工商局為非實行中央垂直領導的部門,它曾是經國務院批准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部門,但後實行雙重領導。故,應適用第3種情形,即復議機關既可以是上一級部門,即該工商局的上一級工商局,也可以是該工商局的本級政府,即縣政府申請復議。因此選項A錯誤。
根據《行政復議法》第9條規定,確定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首先要看單行法律是否有超過60日的特別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雖然規定當事人對監督檢查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但該期限短於60日,應當適用於《行政復議法》規定的一般期限,故,選項B錯誤。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5條規定,經復議後向法院起訴的一般期限為15日,法律可以規定特別期限。《反不正當競爭法》雖規定「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但此規定與《行政訴訟法》規定的一般訴訟無異,故選項C正確。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爭議的兩種主要途徑,二者之間關系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關系是,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由選擇為原則,以行政復議前置為例外(《行政訴訟法》第44條)。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對處罰決定實行的是自由選擇安排,即既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先復議再向法院起訴,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故,選項D正確。更多關於歷年真題的最新解析可以看中法網學校的歷年真題詳解。

B. 關於一道行政訴訟法的司考真題

崔某不服的是市政府的行政復議決定吧,根據《行政訴訟法》17條:經復議的案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權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所以本案件由市中院管轄。至於17條中規定的「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第十九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情況則是在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時適用的。但是我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這說明本案屬於復議前置案件,必須先行復議才能向法院起訴,所以當事人也只能是對復議決定不服起訴甲市政府,那當然管轄法院就是甲市中院了,乙縣法院的級別就不夠了,故不能選A。
有點啰嗦,希望你能看明白。

C. 司法考試都要考什麼

考試分4卷進行,(1)試卷一考察科目《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理學》、《法制專史》、《屬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2)試卷二考察科目。《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3)試卷三考察科目。《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與仲裁製度》(4)試卷四考察科目。試卷四將考察科目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法學理論功底。

(1)要有司考必勝的信念;(2)合理安排復習時間;(3)多看法條;(4)反復做真題;(5)司考的重點永遠是考試的重點;(6)必要時可以參加輔導班。

司法考試的通過率比較低,號稱天下第一難考,因此要做好充分准備。
祝你成功!!!!!!!!!!

D. 2015年通過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2015司考會考嗎

這里是網路知道法律欄目,你提問的「2015年通過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2015司考會專考嗎」,真正知道屬會不會考的人是無權告訴你的。你還是自己看一下2015年的司法會考復習提綱,如果提綱上寫的是了解的內容,你就一般性復習一下,如果是要求熟悉、掌握的內容,就得化時間重點記住了。

E. 在司法考試中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一般都佔多少分左右

每年的司法考試,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佔分是:
2010年62分;2009年57分; 2008年57分; 2007年63分; 2006年65分; 2005年48分。
一、行政法分值多、體系獨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試中的分值比例一般為8-10%,其中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集中了絕大部分考題。尤其是行政訴訟法號稱是行政法考試的「半壁江山」,佔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題有幾個特點:
(1)綜合性。考單一法律、單一法條的題目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題目涉及幾個法律的幾個法條。
(2)理論性。行政法和憲法、法理學的關系非常密切,必須熟悉法條背後所隱含的理論。近年來的考試加強了對行政法理論的考察,比如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原則分析一個案例。
二、對學習行政法的建議
(一)弄清體系。
從總體上說,行政法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國家賠償。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可以稱為行政法的總論,它們不是考試的重點,往往被忽略。但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誤區。作為理論基礎,必須牢牢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可以稱為行政法的分論,屬於行政救濟法,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共性。比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當事人、受案范圍、證據、決定(判決)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國家賠償也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對比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也能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備司法考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礎上抓重點,「全面撒網,重點撈魚」。從歷年真題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點法律是《立法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國家賠償法》及其解釋,要重點突破。至於《公務員法》、《政府采購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等,是非重點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對於重點或非重點的法律,都要進一步找出重點內容,重點掌握。我一貫反對「重點法條」的提法,它誤導考生只學習必考法條,其他的可以不管,這個思想看似功利實用,實則害人不淺。

F. 司考行政訴訟法考點回顧:公務行為和個人行為的區別

公務員的職務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劃分


一、劃分的必要性

1、公務員的雙重身份:

公民——民事行為

國家公務員——職務行為

2、訴訟與賠償使用的法律與原則不同:

民事行為——民事訴訟、民事賠償

職務行為——行政訴訟、行政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1

年)第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非職務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國家賠償法》第五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劃分標准

1、主觀標准說

又稱實質內容理論,主張採用行為人的主觀意思表示判斷行為的性質。

(1)以國家機關(僱用人)的意思表示為准:工作人員(受僱人)必須執行國

家機關命令委託的事項,凡超出命令委託范圍的軍部屬於執行職務的行為

單國家機關事中、事後追認的,亦可認定為執行職務的行為。

(2)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意思表示為准:只要工作人員實施該行為的目的是

為了國家機關的利益,那麼該行為就屬於執行職務的行為;如果工作人員

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實施的行為,就不屬於執行職務的行為。

理論缺陷:

(1)以國家機關的意思表示判斷某一行為的性質,容易導致國家機關以為委託命令為

由推卸責任,不利與保護受害人的權益;

(2)以工作人員的意思表示為准,難以確定公司利益交織情況下行為的性質,容易擴

大國家責任的氛圍。

2、外表形式理論:又稱客觀標准說,該理論主張,執行職務的范圍應當以社會觀念為

准,凡在客觀上、外形上可視為社會觀念所稱的「職務范圍」,或者受害人有理由

相信工作人員是在執行職務,或客觀上足以認為其與執行職務有關的,不論行為者

意思表示如何,其行為均可認定是執行職務的行為。(日本、瑞士、台灣)。

3、我國:綜合標准說。

也有學者認為是與行使職權有關論」(簡稱有關倫),即凡與執行職務、行使職權有關

的行為,只要符合其他賠償真人的構成要件,國家就應該對該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賠

償責任。——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五條。

具體標准:

(1)職權因素:國家公務員根據法律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實施的行為都是職權行為,

無論該行為合法與違法。——行為人是否享有職權是判斷行為性質的重要標

准。

(2)時間因素:上班時間——職務行為:下班時間——個人行為。

(3)崗位(地點)因素:在工作崗位上——職務行為;離開過崗位——個人行為。

(4)職責因素:不在上班時間或工作崗位,但與職責有關:職務行為;

在上班時間或工作崗位,但與職責無關:個人行為。

(5)目的因素:維護公共利益——職務行為;實現個人利益——個人行為。

(6)命令因素:以行政首長的命令、指示、委託實施的行為是職務行為。

G. 司法考試考哪些內容

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抄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15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
具體考試科目如下: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主觀題考試設置選做題的,應試人員可選擇其一作答。
具體考查科目為: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H. 司考三大訴訟法怎麼學

一、刑事訴訟法
近年來,刑事訴訟法的分值穩定在72分以上,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刑事訴訟法的復習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談法考復習方法,就不能不談法考命題規律。說到刑事訴訟法的命題規律,還是一句老話:應該以重點法條、真題為主線,另外要關注新的司法解釋及修改的法律。
刑事訴訟法在整個法考中分值佔到近1/8,所以各位考生應從現在開始,分三個階段進行復習。第一階段是基礎知識階段,這個階段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基礎相對較差的學員。第二階段是攻堅階段,即法條加做題。法條應以刑事訴訟法典、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和六部委的規定為重點復習,對於每一章節都要對應相關法條進行學習。第三階段即沖刺階段,仍然是法條加真題。但此時考生要學會舍棄,看重點法條,不要多,但要精,當然這是建立在第一、第二階段上的舍棄。還可以把練習題(包括真題)不熟悉、記憶不牢的再次復習。
另外,刑事訴訟法,在2018年的法考考試中不能掉以輕心,大家要引起關注,認真總結2017年的真題,建議朋友們聽一下獨角獸網校VIP保過班左寧老師的課,左寧老師作為出題人弟子,曾參與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對刑事訴訟法的相關內容了解的比較透徹,相信你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聯系緊密,經常結合在一起進行考察。民事訴訟法的分值多在60分左右,仲裁法的分值多維持在8分左右。二者加在一起基本佔到70分左右的分值,相當可觀吧。在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的復習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著重理解法條。法條是法考民事訴訟法部分的主要考察對象,因此對於法條的理解幾乎是法考民事訴訟法復習的全部內容。考生應當注重對法條本身的理解和記憶,有效應對2018法考。
2.把握司法考試重點。法考對於民事訴訟法的考察是有重點的,有些內容恆考重點。考生在復習中要區分重點和非重點,找出可能考察的知識點,著重加以掌握。
3.注重體系化記憶。法考對於法條的考察已經從單一考察轉向多個法條的體系化考察。通常一道題目的各個選項是來自不同法條的,我們要學會總結法條的共同特徵,體系化的理解和記憶,全面把握法條規定,以應對體系化的司考。
三、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在法考中所佔的分值不太穩定,波動較大,徘徊在30分左右。行政訴訟法的復習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原來的司法考試和律師考試中,出過很多直接針對理論知識出的題目,因此,大家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把握。
2.領會法條的基本含義。相對於司法考試來說,法條就是提綱挈領的作用,法條就是對理論知識的總結,因此先理論,後法條,但是到了後期應以重點法條為主,把重心轉到每年司法考試恆重的法條上。
3.注重理論與法條的結合復習。法條都是從理論出來的,法條就是對理論知識的概括。因此在司法考試復習中,一定把二者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對相關知識點通過法條強化記憶。記得在備考的那段時間,我每天臨睡前都會看一看獨角獸網校的法考地圖,醒來之後,再看一看,不知不覺中,腦海里形成了法考各個學科的體系,真正讓我學到了「精髓」。
4.通過歷年司法考試真題的復習研習,來掌握出題老師的出題規律和模式,做到不變應萬變,通過真題發現問題,總結自己的盲點,進行司法考試的檢驗,達到更好的理解記憶。

I. 司法考試行政法的復習方法

行政法的學習方法
來源:中法網 作者:吳鵬
一、行政法分值多、體系獨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試中的分值比例一般為8-10%,其中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集中了絕大部分考題。尤其是行政訴訟法號稱是行政法考試的「半壁江山」,佔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題有幾個特點:(1)綜合性。考單一法律、單一法條的題目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題目涉及幾個法律的幾個法條。(2)理論性。行政法和憲法、法理學的關系非常密切,必須熟悉法條背後所隱含的理論。近年來的考試加強了對行政法理論的考察,如2003年司法考試卷四的論述題,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原則分析一個案例。
考生普遍反映,行政法是「天下第一難考」中最難的科目,是難上加難。主要原因有兩個:
(1)不熟悉法理學、憲法,對於行政法特有的邏輯規律沒有把握。比如「控權法」的思想,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權、保障公民權的法,不理解這一點就不可能理解法律條文。
(2)不熟悉行政機關的體系和行政行為運作的模式,對於行政活動的實踐沒有「感覺」。比如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工作部門的職能等等,十分的混亂和龐雜。即使是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行政機關和行政行為,人們也難以准確地說出一二三來。
二、對學習行政法的建議
(一)弄清體系。
從總體上說,行政法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國家賠償。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可以稱為行政法的總論,它們不是考試的重點,往往被忽略。但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誤區。作為理論基礎,必須牢牢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可以稱為行政法的分論,屬於行政救濟法,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共性。比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當事人、受案范圍、證據、決定(判決)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國家賠償也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對比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也能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備司法考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礎上抓重點,「全面撒網,重點撈魚」。從歷年真題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點法律是《立法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國家賠償法》及其解釋,要重點突破。至於《公務員法》、《政府采購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等,是非重點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對於重點或非重點的法律,都要進一步找出重點內容,重點掌握。我一貫反對「重點法條」的提法,它誤導考生只學習必考法條,其他的可以不管,這個思想看似功利實用,實則害人不淺。
(三)務虛務實
首先要重視對理論的學習,司法考試改變了過去偏重法條測試的做法,越來越強調理論知識的考察,前三卷的客觀題強調「主觀化」,第四卷論述題、分析題等新題型的出現,都說明了這一點。行政法和法理學、憲法具有密切的關系,理論性非常強。其次要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要了解行政機關的結構、行政行為的方式,要思考行政案件的特殊性,提高對行政法的感性認識。演習歷年真題務虛和務實相結合的好方法。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J. 司考真題 關於07—39與川08—43兩題的疑問。

第一個的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應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但以縣級人民政府名義辦理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案件可以除外;(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四)其他重大、復雜的案件。」依據上述法條的規定,本案應當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故A項說法錯誤,不當選。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本案中,縣政府的處理決定是針對孔、李二人土地權屬糾紛做出的行政裁決行為。這也正是張某提起行政訴訟的對象。所以,法院審理對象是縣政府做出的行政裁決的合法性問題,而不是縣政府為孔某核發土地使用證的行為。故B項錯誤,不當選。第54條規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三)被告不履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可見,如果縣政府的處理決定合法,法院應當判決維持縣政府的處理決定,而不應判決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故C項錯誤,不當選。《行政訴訟法解釋》第24條規定:「行政機關的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兩個以上利害關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關系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沒有起訴的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起上訴。」本案中,孔某向某縣政府提出書面申請,請求為其核發土地使用證,但某縣政府以申請辦證引起與張某發生土地權屬糾紛為由立案,在組織孔某與張某多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對雙方的土地權屬爭議作出決定,認定土地屬於孔某。張某認為該土地使用權應確定由其享有,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縣政府的處理決定。可見,孔某是適格的第三人,依法享有上訴權。故D項說法正確,當選。

第二個解析:
《行政訴訟法》第19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行政訴訟法》第14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本題中,甲村對省人民政府的復議決定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應該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答案B是正確的。

熱點內容
君山司法局 發布:2025-10-08 10:00:47 瀏覽:659
保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10-08 09:52:02 瀏覽:56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全集父子 發布:2025-10-08 09:50:42 瀏覽:804
黃茜如法院 發布:2025-10-08 09:49:03 瀏覽:690
民法與公司法的關系 發布:2025-10-08 09:36:22 瀏覽:21
法治定位 發布:2025-10-08 09:27:01 瀏覽:181
人民調解及法律援助培訓講稿 發布:2025-10-08 09:26:19 瀏覽:104
信息法規基本內容 發布:2025-10-08 09:25:41 瀏覽:263
小學生法治漫畫 發布:2025-10-08 09:03:29 瀏覽:685
中國法治是笑話 發布:2025-10-08 08:55:52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