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機構行政法
㈠ 在行政法理論上,()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A.國務院直屬機構 B.國務院各部委 C.國務院辦事機構
C,因為其不能獨立行使相關決定,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㈡ 公證員協會的法律性質是什麼A 社團法人 B國家行政司法機關 C公證處的辦事機構 D財團法人
A 社團法人
㈢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是事業編還是行政編有沒有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一般為仲裁院或仲裁辦公室,設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或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具體什麼編制,不一定!
大部分都是事業編制或參公
㈣ 派出機構中,為什麼有的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有的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一、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二、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有:
1、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e、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4)辦事機構行政法擴展閱讀: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在一定區域內設立派出機關。派出機關是人民政府派出的國家行政機關,而派出機構是政府職能部門派出的從事某種專門職能的機構)我國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主要有三種類型: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行政公署;
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區公所;
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街道辦事處。
另外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也屬於派出機關。
鄉(鎮)人民政府是最基層的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所轄行政區域內的行政事務。
在鄉(鎮)人民政府系統中,只有鄉(鎮)人民政府一個行政主體,除行政法律規范授權的情形外,其他任何內部機構或派出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
派出機關是一級人民政府根據業務管理的需要,按法律規定在所管轄區域內設立的代表機關。
派出機關不能構成一級國家行政機關,其權利是派委機關的延伸,因而是派出它的那一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分支機構。
行政資格首先,派出機關具有行政法上的主體資格,是由一級人民政府經有權機關批准,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設立的行政機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國務院的批准下設立行政公署。縣,自治縣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批准下設立區公所。市轄區,不設區的市在經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批准下設立街道辦事處。
派出機構在一般情況下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但是有例外,就是法律法規規章有授權。
㈤ 法律的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法律,法律的定義
法律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體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
法律詳細地規定了人們可以做什麼,應當做什麼或者禁止做什麼,人們只有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辦事,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一旦違反它,觸犯它,將給自己帶來不利後果。在我國,法律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規章;
7、國際條約。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商法、訴訟法等部門法比較齊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框架。
合法、違法與犯罪
我們按照法律規定辦事,就是行為合法,是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的。
違法是因過錯而違反法律的規定的行為,是國家禁止或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的。違法包括一般違法和嚴重違法。一般違法是違反民事、行政法律的行為,給社會造成的危害較輕,所以相應承擔的責任也一般是經濟、民事或行政的責任。而嚴重違法也就是俗稱的犯罪,是違法當中最嚴重的一種,但不是所有違法都是犯罪,犯罪是違反刑法的,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因而要承擔相應刑事懲罰的行為。
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
法律責任是行為人因違反法律而應承擔的帶有強制性的責任。按違法行為的性質和違法程度,法律責任可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違憲責任。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包括懲罰、補償和強制三種。
法律制裁即懲罰,具體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違憲制裁。
二、公民應掌握的主要法律簡介
(一)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1、憲法的地位和內容
憲法是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全面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稱為「法律的法律」。
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根據憲法規定,我國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凡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外,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5)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和取得賠償權。
(6)社會經濟權利。它包括公民的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獲得物質幫助權、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權等。
(7)教育、科學、文化的權利和自由。這就是說,公民有受教育權和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8)婦女、婚姻、家庭、母親、兒童和老人的權益受國家的保護。
(9)國家保護華僑的正當權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
根據憲法規定,我國公民必須履行以下基本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反對任何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護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