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自認的法條規定

民事訴訟法自認的法條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05 17:49:07

A. 行政訴訟中有一原告筆誤在訴狀中承認了對方的理由該怎麼辦

根據最高法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其中第97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原則上,自認的對己不利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如果經審查,發現自認的事實與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也不予確認。


一、《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

1、一方當事人在法庭審理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對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2、對於涉及身份關系、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應當由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的事實,不適用前款自認的規定。

3、自認的事實與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

1、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2、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3、當事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但未經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事實的承認直接導致承認對方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在場但對其代理人的承認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4、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B. 民事訴訟法自認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1、自認必須發生在訴訟過程中;2、自認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專事實的承認;3自認必須是明確表屬示的;4自認必須具有合法性。
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八條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分關系的案件除外。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當事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但未經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事實的承認直接導致承認對方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在場但對其代理人的承認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C. 民事訴訟法中自認與認諾的區別是什麼

自認是指對方當事人主張的具體事實,通過訴訟承認或通過調解放棄爭議.
認諾是指以訴訟請求為對象的認諾.是當事人基於訴訟中的處分原則實施的關於民事案件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的主張.

D. 民事訴訟中的自認規則

當事人在法庭上對對方提出對己方不利事實或證據的認可,或自己對己方不利事實或證據的陳述都可以視為自認。

法庭上自認後不得推翻自認,除非對方當事人許可。當事人並對自認所帶來的結果(敗訴)負責。

E. 微信上的聊天記錄可以當證據嗎

微信聊天記錄怎麼查?我們已經習慣了使用微信來聊天,不僅僅是文字的溝通,還可以發送圖片,語音等,在我們越來越依賴微信的時候,我們還應該學會解決微信聊天記錄刪除了怎麼恢復的技能。看完下面這三個恢復方法,得小心手機里的聊天記錄了!

方法一:藉助PC端微信備份恢復

方法二:利用蘋果恢復大師
作為一款專業的數據恢復軟體,它是專門針對的iOS設備的,下載完成後運行蘋果恢復大師(官網:www.ifonebox.cn/)。這里我們用蘋果恢復大師的第一恢復模式。點擊【通過設備掃描恢復】-【下一步】-【微信聊天記錄】,就可以進入蘋果恢復大師微信聊天記錄恢復功能了。

進入微信聊天記錄的恢復界面時,橙色字體是已經刪除的微信聊天記錄,黑色字體是未刪除的微信聊天記錄,勾選需要恢復的微信聊天記錄後,點擊【恢復到電腦】即可將刪除的微信聊天記錄導出到電腦上查看啦。

微信聊天記錄怎麼查?通過上文對微信聊天記錄刪除了怎麼恢復的介紹,我們也知道了恢復微信聊天記錄一點都不難,趕緊參考以上的方法,來恢復你手機的微信聊天記錄把~

F. 民事訴訟法作業(簡答題)

一、辯論原則之基本原則屬性二、辯論原則的含義與沿革(一)辯論原則的基本含義(二)羅馬民事訴訟中辯論原則之雛形(三)大陸法系民事訴訟中辯論原則之確立(四)英美法系民事訴訟中辯論原則之體現(五)辯論原則的發展趨勢三、辯論原則的根據(一)辯論原則的根據之主要觀點(二)對辯論原則諸根據論之評論(三)本書對辯論原則之根據的理解四、辯論原則與相關范疇的關系(一)辯論原則與處分原則的關系(二)辯論原則與當事人主義的關系(三)辯論原則與職權主義的關系(四)辯論原則與闡明權的關系五、辯論原則與民事訴訟模式第二章 我國辯論原則之檢討一、我國辯論原則的含義及其淵源(一)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與理論中辯論原則的一般含義(二)我國辯論原則的淵源二、中外辯論原則之比較(一)辯論原則之含義界定上的不同(二)對民事訴訟程序是否具有基本的指導作用之區別(三)如何為辯論權提供保障之觀念上、方式上的差異三、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辯論原則之缺陷分析(一)內容的「空洞化」使其難以契合於「基本原則」之屬性(二)對「客觀真實」的不當理解和追求使其輕視了訴訟程序的公正性(三)裁判不受辯論內容的制約容易導致權力濫用和腐敗(四)造成法院的負擔、責任過重並引發一些內在的程序矛盾四、辯論原則之重新界定第三章 辯論原則的內容(一)一、辯論原則與訴訟標的(一)法院裁判應當受當事入主張的訴訟標的之約束(二)訴訟標的理論對法院裁判范圍的影響(三)法院裁判應否受原告法律上見解的約束二、辯論原則所適用的事實范圍(一)民事訴訟中事實的分類(二)辯論原則所適用的事實范圍之爭論(三)本書的觀點三、辯論原則與證據資料的收集提供(一)證據資料的收集提供屬於當事人的許可權和責任(二)法院對證據的調查收集問題第四章 辯論原則的內容(二)一、自認的含義、分類與構成要件(一)自認的含義(二)自認的理論分類(三)訴訟上自認的構成要件二、自認的效力與撤銷(一)自認的效力(二)自認的撤銷三、擬制的自認、間接事實之自認與權利之自認(一)擬制的自認(二)對間接事實的自認(三)關於權利自認的問題第五章 辯論原則的補充——闡明權一、闡明權制度與理論的主要內容(一)闡明權的含義與必要性(二)闡明權的立法沿革(三)闡明權的具體內容(四)闡明權的性質(五)衡量是否怠於行使闡明權的標准二、我國關於闡明權制度的立法、理論與實踐(一)立法現狀(二)理論研究的現狀(三)我國關於闡明權的司法實踐(四)完善闡明權制度的措施及其應注意的問題第六章 辯論原則的例外——職權探知原則一、職權探知原則的界定(一)職權探知原則的含義(二)本書對職權探知原則的理解二、訴訟要件(一)訴訟要件的內容(二)訴的利益與訴訟要件(三)訴訟要件應依職權進行調查三、人事訴訟程序(一)人事訴訟程序的一般界定(二)婚姻無效事件與撤銷婚姻事件的程序第七章 我國辯論原則之重塑所面臨的障礙及其克服一、辯論原則的觀念障礙及其克服(一)對私權自治或意思自治原則的不信任(二)對程序公正觀念和程序保障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三)程序的自我歸責觀念和既判力觀念存在嚴重欠缺二、辯論原則的制度障礙及其克服(一)民事訴訟程序的分化程度較低(二)當事人的取證權利缺乏制度保障

G. 證據裁判原則在民事訴訟中有哪些例外情形

你好,
證據裁判原則的適用例外
證據裁判原則的適用例外有「相對免證的事實」或「毋庸證明的事實」。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其訴訟法典(或證據法典)及實體法中,對免證事實做出明確規定。比如,《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第201條規定了「關於裁判事實的認知」(即司法認知),第301條和第302條規定了民事訴訟中的推定;《德國民事訴訟法》第288條規定了「自認」,第291條規定了「於法院已經顯著的事實」,第292條規定了「法律上的推定」;法國《民法典》第1349條至第1353條規定了「推定」,第1354條至第1356條規定了「當事人自認」等。
再如,我國台灣地區「民事訴訟法」第278條規定「於法院已顯著或為其職務上所已知的事實」為司法認知的事實,第279條至第280條規定了「自認」,第281條和第282條分別規定了「法律推定」和「事實推定」;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事訴訟法》第434條規定:「一、明顯事實無須陳述及證明;眾所周知之事實視為明顯事實。二、法院履行其職務時知悉之事實無須陳述;法院採納該等事實時,應將該等事實之文件附入卷宗。」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公證法》(第36條)和司法解釋《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5條)、《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8條、第9條、第13條、第74條、第76條)、《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5條、第68條、第70條)等規定,眾所周知的事實、公證的事實、預決的事實、推定的事實、當事人訴訟上自認的事實等,無需當事人舉證證明。
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1998年)第334條規定:在法庭審理中,下列事實不必提出證據進行證明:①為一般人共同知曉的常識性事實;②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認的並且未依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事實;③法律、法規的內容以及適用等屬於審判人員履行職務所應當知曉的事實;④在法庭審理中不存在異議的程序事實;⑤法律規定的推定事實。
我國有學者將以上事實納入司法認知的事實。筆者認為,司法認知的事實主要包括眾所周知的事實、法院依職務所知悉的事實和公證的事實。因為採用這些事實均具有司法認知的特徵,均須遵循相同的程序規則。司法認知、事實預決、推定、訴訟上自認均具有各自的規范內容、法律特徵,必須遵循各自的程序規則,所以不能將預決(事實)、推定(事實)、訴訟上自認(事實)納入司法認知(事實)的范疇,而應當分別規定和討論。
既然免證事實是證據裁判原則和證明責任或者證明對象的例外情形,同時為防止法官濫用職權採用「免證事實」而違背證據裁判原則,就得採取法律明定原則。筆者認為,我國由司法解釋規定免證事實有輕率之虞,特別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就此所作出的解釋的效力是否或者能否及於審判值得疑問。再者,我國相關法律或司法解釋並未具體規定司法認知、事實預決、推定、訴訟上自認的程序規則,為立法上的大漏洞。
上述「相對免證的事實」或「毋庸證明的事實」,其真實性已被確定或當事人間沒有合理爭議,其主張者無需運用證據證明,法院直接採用為裁判的根據。不過,訴訟中沒有絕對的免證事實,若當事人(特別是不利一方當事人)提出充足反證、發現新的事實或者撤銷自認等,所謂的免證事實則成為證明對象。
證據裁判原則的適用例外還有經驗法則、地方習慣、交易習慣、行業慣例、國際慣例等,通常不構成證明對象,法院直接予以採用。不過,對某個經驗法則、地方習慣或行業慣例等,本案法官不了解或者當事人有爭議的,則需進行調查。調查方式通常採用自由證明,調查方法包括民意測驗、查閱資料、咨詢專家等。
法官採用免證事實、經驗法則、地方習慣或行業慣例等之前,應當保障當事人的程序參與權,特別是要保障不利一方當事人的異議權或反證權。否則,將構成上訴或再審的理由。

H. 民事訴訟自認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1、自認必須發生在訴訟過程中;2、自認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的承內認;3自認必須容是明確表示的;4自認必須具有合法性。
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八條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分關系的案件除外。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當事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但未經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事實的承認直接導致承認對方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在場但對其代理人的承認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I. 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第八條如何理解

本條是對當事人自認的規定。

自認是當事人對不利於自己事實的承認。自認有如下特徵:(1)自認必須發生在訴訟過程中。只有當事人在訴訟中的自認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當事人訴訟外的承認應當比照一般的證據進行正常的舉證和質證,不能成為免除當事人舉證責任的法定事由;(2)自認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的承認;(3)自認須是明確表示的;(4)自認須有合法性。訴訟中的自認有如下效力:(1)免除事實主張的一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2)對自認的一方當事人具有拘束力;(3)對法院具有拘束力。

本條第二款是講擬制的自認,又稱默示自認,指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陳述的案件事實的默認。默示自認與自認產生相同的法律後果。默示自認應當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既未表示承認也未表示否認;(2)必須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後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否定。

本條第三款所講的訴訟代理人在訴訟中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的承認,根據承認的范圍和承認的條件可以分為兩類:(1)代理人訴訟過程中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的承認視為當事人自己的承認,但對案件主要事實的承認能夠直接導致對方訴訟請求也被承認的情形應加以禁止和限制,非經特別授權的除外;(2)代理人的承認超出了其代理的許可權范圍,但當事人在場未做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自己的承認。

人民法院確認當事人自認無效時,應當審查和掌握以下三個條件:(1)自認是當事人在受脅迫和重大誤解情形下作出的;(2)當事人必須要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受脅迫和重大誤解的事實;(3)當事人的自認必須與案件中已經形成的事實不相符合。

關聯法規

《 民事訴訟法》第71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5條第1項

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 麻煩採納 謝謝

熱點內容
君山司法局 發布:2025-10-08 10:00:47 瀏覽:659
保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10-08 09:52:02 瀏覽:56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全集父子 發布:2025-10-08 09:50:42 瀏覽:804
黃茜如法院 發布:2025-10-08 09:49:03 瀏覽:690
民法與公司法的關系 發布:2025-10-08 09:36:22 瀏覽:21
法治定位 發布:2025-10-08 09:27:01 瀏覽:181
人民調解及法律援助培訓講稿 發布:2025-10-08 09:26:19 瀏覽:104
信息法規基本內容 發布:2025-10-08 09:25:41 瀏覽:263
小學生法治漫畫 發布:2025-10-08 09:03:29 瀏覽:685
中國法治是笑話 發布:2025-10-08 08:55:52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