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

發布時間: 2021-01-05 21:40:22

㈠ 行政訴訟法的shi實現,iy對於公民怎麼做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回院提起訴訟的答,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180天,也就是六個月內提出。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另外《行政訴訟法》也對起訴和復議做出了相關規定:

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對提起行政訴訟條件的相關規定: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㈢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哪些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3)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沒有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受案范圍的原因是:

(一)抽象行政行為可以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行政機關監督的方式確保其合法性。

(二)抽象行政行為的對象范圍大、不確定,其合法性問題不適合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的各類決定的統稱。

行政訴訟法沒有將這類內部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主要原因是:這類行為往往涉及高度經驗性的判斷,例如機關領導對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態度和水平的印象,需要靠日積月累形成,人民法院沒有這方面的條件。另外,這類行政行為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權益。

行政調解。這是指行政機關勸導發生民事爭議的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的一種行政活動。行政調解針對的是發生了民事權益爭議的當事人,沒有強制性。

仲裁是法定機構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決的行為。

公安、國家安全等國家機關具有行政機關和偵查機關的雙重身份,可以對刑事犯罪嫌疑人實施刑事強制措施,也可以對公民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指導行為是行政機關以倡導、示範、建議、咨詢等方式,引導公民自願配合而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屬於非權力行政方式。其特點是自願性、靈活性、簡便性和經濟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㈣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哪些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來十三條規源定: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㈤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該提起行政復議。

錯。錯在應該二字,如果改為可以就對了,因為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當然了,有幾種回情況,答行政復議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還有一些情況一旦選擇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決定就是終局的,不得再提起行政訴訟,但是這些都屬於特殊規定,因此這道判斷題籠統地說「應該」,顯然不對。

㈥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那些屬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訴訟范圍,即不可訴范圍包括哪些

〈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內起的訴容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還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㈦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依法向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及其訴訟的一種訴訟活動是不對的,需要認為已經侵犯到了合法權益,才有權訴訟。

正確的是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7)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㈧ 行政訴訟法能切實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有效監督什麼依法行使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㈨ 行政訴訟法中哪一條規定行政賠償

行政訴訟來法第三十八源條、第六十條有關於行政賠償的規定。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君山司法局 發布:2025-10-08 10:00:47 瀏覽:659
保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10-08 09:52:02 瀏覽:56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全集父子 發布:2025-10-08 09:50:42 瀏覽:804
黃茜如法院 發布:2025-10-08 09:49:03 瀏覽:690
民法與公司法的關系 發布:2025-10-08 09:36:22 瀏覽:21
法治定位 發布:2025-10-08 09:27:01 瀏覽:181
人民調解及法律援助培訓講稿 發布:2025-10-08 09:26:19 瀏覽:104
信息法規基本內容 發布:2025-10-08 09:25:41 瀏覽:263
小學生法治漫畫 發布:2025-10-08 09:03:29 瀏覽:685
中國法治是笑話 發布:2025-10-08 08:55:52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