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院設立的建議
範文如下:
xx縣人民法院為適應改革要求,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在狠抓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工作中,不斷探索、改革、創新,使之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服務於審判業務,有力地推動了法院審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局面。
一、主要成績與做法
(一)抓好 「兩庭」基礎建設和法庭裝備建設,適應了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
xx縣法院「兩庭」建設起步較早,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的,有部分審判法庭建設不規范,存在著規格比較小,功能不全,設施簡陋等問題,很難適應現行審判工作的需要。比如開庭,由於法庭較少,很多庭審不得不擠在審判人員辦公室內進行,當事人一多,整個辦公區亂哄哄的,像在趕大集似的。針對這種情況,1999年我院投入資金87萬元,將原有的一大一小兩個審判法庭改造成了兩中、六小法庭、一個會議室,改造面積達1950平方米。20**年,投資23萬元,新建法院門樓一座和100平方米的立案大庭一個;20**年,投資30萬元裝修辦公樓一座;20**年投資11萬元改建職工食堂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老幹部活動中心一個;20**年,我們發揚連續作戰、艱苦奮斗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方籌集資金修建北留人民法庭。目前,征地手續已經辦好,工作進展順利。
隨著法庭基礎建設的逐步到位,以往的法庭裝備越來越顯得落後,為了適應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從1996年開始至今,院里先後配備了法台、法椅、旁聽席382套,辦公桌椅32套,亞偉速錄機9台,法庭音響3套,電視機5台,背投2台,空調19台,傳真機2台,一體化印刷機2台,錄像機2台,照像機7台,復印機2台,列印機32台,碎紙機1台,微機41台,檔案密集架48列,掃描儀2台,證據展示1台,監控1套,警車24輛。上述設備購置共投入資金352萬元。大大地改善了法院辦公、辦案條件,提升了人民法院、法庭的形象。
(二)抓好以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了審判質量和效率,確保司法公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7年,院里從緊張的經費中擠出20多萬元為刑事一庭、二庭、北留法庭和副院長配備了全院第一批電腦;1999年至20**年,院里又先後擠出40多萬元,為其餘法庭配備了40台電腦,9台速錄機;20**年10月,院里又籌措資金24萬元,將全院電腦聯了網,建成了區域網,在辦公區、八個審判法庭和一個大會議室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多媒體閉路監控設施。20**年--20**年又投資14萬元新增電腦25台,證據展示台和背投各一個。陽城法院法庭硬體工程逐年得到加強。為了使計算機更好地服務於審判工作,院里多次組織電腦培訓班,集中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並派出十多名書記員到北京學習電腦速錄技術,激起每個人的學習興趣。
截止目前,全院60多名幹警都熟練掌握了計算機操作。在庭審中,藉助電腦開展高效審判,實現了開庭記錄完全可以和當事人的陳述一致的效果,許多案件當庭宣判,當庭及時製作判決,當庭簽字送達。區區一個山區縣城,能有如此快速的庭審質量,令很多外來人員驚嘆為「電子化法院」。幾年來,從效率低下的手工記錄到快捷高效的電腦速錄,使辦案節奏顯然加快,實現了案件流程管理的網路化。用電腦製作立案排期公告、收取訴訟費、文書製作、司法統計、審判監督等,運用信息網路與計算機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了審判效率,確保了司法公正,使全院審判工作走上了現代化辦公的快車道。《xx審判》、《人民代表報》、《xx法制報》、《太行日報》等以《電腦奏響高效曲》為題刊登了我院的事跡。20**年元月,xx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我院「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抓好經費保障工作,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人民法院的經費保障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同級財政預算內拔款;二是同級財政預算外資金拔款;三是上級法院補助收入。各級財政的預算內拔款基本上只能保證人員經費和少量的公務費,一些貧困縣區連人員經費都不能保障,工資欠發嚴重;預算外資金1997年前是按訴訟費收入的20%進行政府基金調控的,加上上繳省法院20%,縣里年年各種攤派(如修路、植樹、挖河道等)又佔10%,實際能開支的只剩下50%,辦案經費捉襟見肘。到1999年經過多方努力、協調,縣財政方按10%進行政府調控,20**年按5%調控,20**年我們同財政局有關部門進行了座談,讓財政局的同志真正了解法院各項支出和案件支出的實際情況,才以每季1.5萬元調控,法院經費逐漸得到緩解;上級補助收入從1995年至今實在微乎其微,貧困縣區顯得多一些,陽城法院這幾年也僅能補助幾萬元。分析這幾年的經費保障工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是加強財政預算管理,保障經費供給。 為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法院依法履行審判職能並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院黨組十分重視財政預算工作,我們改變了過去那種一等二靠三拖拉的辦事方法,主動出擊,迎事而上。在財政預算內,除按人員預算個人部分費用,還積極爭取公用費用,一些大、要案則以專項報告申請撥款。在預算外資金中,我們積極向財政部門匯報法院辦案及收費、開支、裝備情況,並經常向有關股室傳送有關行政司法工作計劃及作法的簡報,力求爭取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多方交流、溝通,促進了雙方了解,理順了資金供給渠道,有力地保障了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法院工作得到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經費追加也基本上能得到保障。
今年,省財政廳同省法院下發了《xx省縣級人民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准》的通知後,我們積極打報告,同縣財政局有關領導和股室匯報,出面協調落實此項工作,使公用經費保障工作盡快地落實。
二是徹底落實「收支兩條線」,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前些年,為了遏制亂收費,我院於1996年在全市法院率先成立專門的「訴訟費收費室」,並清理了以往各庭室的票據、賬本,收繳了各庭室公章,避免了打白條、亂收費現象。1998年,為了進一步規范訴訟費管理,讓財政、審計、紀檢更放心,讓人民群眾更明白、更滿意,我們採取了「訴訟費用收由銀行代收,支出由會計師事務所代記賬」的全透明的「內帳外管」的管理辦法,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實行,從收到支「涇渭分明」,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也成為全省基層法院管理經驗交流的先進單位。xx市政府專門在xx縣召開現場會議,《太行日報》、《xx日報》、《人民代表報》、《法制日報》、xx電視台等還做了專門報道。
此外,我院還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財務管理、固定資產、辦公用品、車輛安全、來客接待等制度,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在法院得到進一步地加強。
三是積極探索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不論是財務管理還是行政裝備,都是近幾年行政工作的重點。我們深挖管理潛力,加強訴訟費的管理,多次開展了節支活動,在活動中一些庭室主動購置了磁卡電話,加強了電話費的管理;還有的庭室實行了辦公用品及燃油、修理費定額包干,有的庭室辭退了部分不合格的臨時人員;下鄉辦案、因公外出能使用摩托車的不使用小汽車,能坐班車的不坐專車,領導幹部上下班一律不用小汽車接送;汽車修理能自修的不送修,能小修的不大修;節約「一張紙、一瓶墨」的活動在法院深入開展,在經費開支上實行了「經費限額管理卡」,以庭室為單位,一庭一卡,將每個庭室每個月的支出分別登記在卡上,將收結案數和所收訴訟費也登記在卡上,開支與業績一目瞭然,大大激活了幹警工作的勁頭,統一規范了開支。
在訴訟費案款、罰沒款和其他費用管理上我們制定了《案款專管辦法》、《罰沒款、扣押款、贓物管理辦法》和有關《訴訟費預收、結算、退款辦法》,使涉及金錢標的的財物管理在法院得到全方位的監督約束。多年來,我院在財務工作和管理上沒有出現過一例違法事件。堅持為審判服務,為法院發展服務,為幹警服務成為司法行政工作者的重要宗旨。在資金管理上,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加強管理,以有限的經費較好地保障了法院的審判工作順利進行,被譽為法院的「好管家」和「無名英雄」。
力求抓大事,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走彎路,是我們司法行政工作所一貫堅持的。我們年年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監督。這幾年連續配套了一大批辦公辦案設備,尤其是改善了辦案、執行「乘車難」問題,配備了警服、戒具、警車,行政裝備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推動審判工作和執行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是充實了司法行政管理幹部知識,提高了隊伍素質。司法行政管理幹部需要不斷充實知識,增強管理的水平,而實際上他們的培訓學習機會極少,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司法行政幹部一個人要干多種工作和勝任多個工作。十多年來,我院黨組十分重視司法行政幹部的素質教育工作,經常幫助、鼓勵司法幹部學習政治理論和人員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長,使司法行政幹部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各得其所,各干其事。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也抽時擠空的學習,努力使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受到上級法院及財政、審計部門的表揚,我院財務室《案款收取應規范》、《訴訟費管理實打實》、《節支措施有新招》、《陽城法院財務公開透明》、《便民措施受稱贊》、《陽城法院堅持推行財務公開制度》等稿件被有關報刊登載,論文「如何做好訴訟費管理工作」一文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全國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如何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在《xx審判》發表,許多論文還在《行政事業財務》、《中國財政》、《xx審判》等刊物上刊登。
二、今後工作需要加強的重點
(一)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要形成制度
由於基層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編制的原因,多數是兼職或一人多職,他們承擔著法院的計劃采購、財務管理、後勤服務、信息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工作既繁瑣還無法評價,不像法官辦案可以用數字衡量,常常有不理解、不被人重視的現象,因此造成的學習培訓機會也很少。事實上司法行政人員不僅要熟悉審判工作和行政工作,還必須使自己成為工作上的專家,著力提高業務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不斷發展。面對新形勢下的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不斷地培訓司法行政幹部,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走出去學習,深造。要經常對司法行政工作人員進行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要通過多方培訓使司法行政幹部充實知識,開闊視野,來提高司法行政幹部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二)要加強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建設
就目前各地縣的情況來看,多數基層法院沒有成立專門的司法行政裝備機構,更沒有人員編制、辦公設施等,行政裝備工作一直由辦公室的同志兼顧,這樣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人浮於事、職責不明、不得已才管的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很大程度上抑制著整個法院審判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建議上級部門應當及早著力於基層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人員建設,以完善基層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不足。
Ⅱ 為什麼要設立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
目前地方法院的設置,大多是以行政區劃為依據實施的,存在如下兩個問題內:
第容一,按行政區劃設立的司法機關在管轄所屬行政區劃內案件時,易受地方保護主義干擾,影響司法獨立。
第二,中國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司法機關承擔業務量有很大差距,一些地方司法資源出現閑置,一些地方卻要承受巨大案件數量壓力,苦不堪言。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因此,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Ⅲ 當前全市兩級院推進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有何意見,建議
並沒對緩刑提出修改兩會對深化司法改革情況:1.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法院深入推進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試點,認真落實人民法院65項改革舉措,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難題,努力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一是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解決立案難問題。全國法院於去年5月1日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基本解決立案難問題,為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敞開大門。加強立案監督,杜絕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現象,把方便帶給群眾、把困難留在法院。依法制裁違法濫訴、虛假訴訟,維護正常訴訟秩序。配合立案登記制改革,推進網上申訴信訪和視頻接訪工作,實行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訴信訪案件,健全信訪聽證制度,進一步落實信訪終結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接待群眾來訪人數同比下降12%。二是推進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建設,實現工作重心下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迴法庭創新工作機制,立足深圳、沈陽,在巡迴區開展巡迴審判,妥善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就地化解矛盾,解決群眾往來奔波、訴訟不便等問題。兩個巡迴法庭共審結案件件,被群眾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發揮改革「試驗田」、「排頭兵」作用,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案責任制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審判質效。三是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建設,解決訴訟「主客場」問題初見成效。為平等保護本地、外地當事人合法權益,排除各種干擾,積極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改革。北京市第四中級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兩個跨行政區劃法院審結案件2961件。北京四中院推進行政應訴工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出庭率達到100%,推動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釋明等制度,杜絕非法干預,案件審結後服判息訴率達到100%。四是推進知識產權法院建設,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9872件,專業審判水平明顯提升。創新機制,突出主審法官主體地位,探索審委會直接開庭審理案件。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幫助法官查明技術事實。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探索把專業機構關於技術問題的意見寫進判決書,增強裁判公信力。五是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提升審判質量效率。針對審判中存在的行政化、層層審批、權責不清等問題,出台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意見,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探索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組成審判團隊案件,提高案效能。嚴格落實對干預案件進行記錄問責的「兩個規定」。推行院庭長案常態化。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院庭長不再簽發未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法官在職責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同時加強審判管理和監督。相關試點法院審判質效明顯提升,上海法院法官人均結案187件,貴州試點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量同比增長2至4倍。六是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努力破解執行難問題。完善網路查控體系,連通2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並與有關部門聯網,實現網路查控、遠程指揮功能,在解決「被執行人難找、財產難尋」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河北、浙江、廣西等地法院積極開展審執分離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湖南、內蒙古、遼寧、江西等16個省區市法院建立異地執行協作機制。加強信用懲戒,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3個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對失信被執行人從事民商事行為、擔任重要職務等進行全面限制。擴大限制高消費范圍,新增限制乘坐高鐵和一等座以上動車席位等措施。截至今年2月,各級法院採取信用懲戒措施467萬人次,將338.5萬名被執行人納入失信名單公開曝光,35.9萬人懾於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各級法院受理執行案件467.3萬件,執結381.6萬件,分別上升37%和31.3%。堅決維護司法權威,敢於碰硬,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不論是什麼人,堅決依法制裁,對1.4萬人決定司法拘留,對1145人給予刑事處罰。七是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提高司法公信力。針對一些案件審理程序不規范、類案不同判等問題,健全審判監督指導機制,統一裁判標准。制定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司法解釋24件,促進司法公正。深化量刑規范化改革,山西、遼寧、湖北、寧夏等地法院出台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的具體規定,規范法官裁量權。加強案例指導工作,發布指導性案例12件,統一司法尺度。八是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進一步提升法院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扎實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發揮法官遴選委員會作用,指導試點法院嚴格執行員額比例,嚴格法官入額標准,上海、廣東、海南、青海等18個試點省區市已完成10094名法官入額工作,提高了法官隊伍整體素質,充實了一線審判力量。參與制定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加強法官職業保障。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審判輔助
Ⅳ 行政法院的介紹
行政法院是專門審理行政訴訟的法院。行政法院是大陸法系地區特有,例如法國、德國、台回灣地區答等,與處理民事、刑事訴訟的普通法院屬兩個體系。包括有自己的地方行政法院、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在普通法地區中,公民控告政府行政部門的程序和普通民事訴訟無大分別,只是被告換成政府,亦無行政法院之設。
Ⅳ 對加強兩級法院行政審判工作有何意見及建議等
一、切實加強對行政審判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行政審判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神聖職責,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方面。搞好行政審判工作是人民法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要求,是踐行司法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衡量各級法院現代法治意識高低的重要標尺。各級法院領導,特別是「一把手」,務必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高度,從落實求真務實、司法為民要求的高度,充分認識行政審判工作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積極採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把行政審判工作搞好。
二、大力加強行政審判法官隊伍建設。行政審判是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是對行政權力的司法監督和制約,是展現人民法院法治水平和隊伍形象的重要窗口,要求行政審判法官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各級法院務必結合行政審判工作的特點,加強行政審判法官隊伍建設,按照法律規定配齊行政審判人員,盡快消除當前存在的「一人庭」、「二人庭」等不能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組織機構不健全的現象。各級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副庭長和審判長的配備要堅持高標准、嚴要求。行政審判人員要有相對的穩定性,要注意保留業務骨幹。行政審判庭庭長要進入審判委員會。要充分發揮各級法院的積極性,加大培訓力度,盡快提高行政審判人員的整體職業化水平。
三、積極開展行政審判制度創新。行政審判具有不同於其他審判工作的特殊性。各級法院要按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總體部署,根據行政審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改革和創新行政審判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訴權保護,完善訴訟程序,強化行政審判的親民便民措施,有效地推動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爭取短期內使行政審判工作上一個新台階。
四、努力營造良好的行政審判司法環境。各級法院要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定期專題匯報、採取行政訴訟法執法檢查等方式,主動自覺地接受黨委領導和人大監督,爭取政府支持,依法排除各種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和非法干預行政審判工作的現象,杜絕「官官相護」,認真清除妨礙行政案件受理和審判的各種「土政策」,優化司法環境,確保司法公正。務必時刻注意維護行政審判的中立性和獨立性,遇有當地要求與有關部門「合署辦公」、『聯合執法』等現象,要積極向有關方面做好說服工作。要加強行政審判工作的司法宣傳,增進社會各界對行政審判工作的了解和理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Ⅵ 人民法院執行行政訴訟,可以發出哪些司法建議
《行政訴訟法規定》六十五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回定。
公民、答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帳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執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Ⅶ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院司法建議相對人怎麼維權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專
(一)對應當歸還屬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帳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執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Ⅷ 行政訴訟制度改革方向和具體建議
1、《行來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人民源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Ⅸ 如何完善行政訴訟法
第一,修正行政訴訟法之理念。行政訴訟法應充分體現人權保障理念,將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作為行政訴訟的主要目的更為適宜,以最低限度地保證行政訴訟定糾止紛作用的發揮。現行行政訴訟法在程序保障和操作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一是對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保護范圍過窄,僅限於人身權和財產權的保護。二是對原告資格規定過於嚴格,一般只限於具體行政行為直接指向的相對人,不包括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三是對相對人的訴權保護不夠,存在一系列的限制條件。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應將公民一方擁有的訴權,特別是針對國家行政機關的訴權解釋為基本人權,把保護人權作為主要訴訟目的,從法治角度強調訴訟權是人權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從程序上為保護人權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和制度保障,從而使行政訴訟真正成為保障人權和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
第二,拓寬對行政相對人的救濟渠道。一是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二是延長原告起訴期限。
第三,完善行政審判方式。一是引入調解機制。確立被訴行政行為「違法推定」原則,即起訴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全面確立司法最終救濟原則。
第五,建立公益訴訟等特別程序。
第六,改善行政審判環境。行政訴訟主體的特殊性決定了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應該在行政訴訟制度領域,因為,行政訴訟制度,最急需獨立審判,同時也最容易形成獨立審判的格局。而且,我國憲法和組織法留了一個空白,就是法院可以設立特別法院,像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運輸法院等特別的法院系統。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國外的經驗可循,歐洲大陸許多國家都設有行政法院。當然,在目前情況下,如果設立獨立的行政法院有較大障礙的話,至少應該明確規定以一級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都應當提級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