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勞動法立法工資
❶ 同工同酬立法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立法上已經有相關法律規定了,比如我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但不是很具版體,缺權乏可操作性!
1、依據我國《勞動法》第46條之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也就是說,同為勞動者,條件都一樣,但工資確有差別,這是勞動者的權利,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同工同酬。
2、依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3、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用人單位沒有遵循這一原則的就很普遍了,這與立法不夠完善有很大關系。
4、的確像你說的,勞動者申請仲裁後可能導致失去該份工作。但是權力是爭取來的,也許犧牲一個換來的是法律上的公平。
就談這些了!
❷ 勞動法對工資發放時間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1、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回拖欠勞動者答的工資。
用人單位通常在下個月支付上個月的工資,這是允許的,比如5月的工資在6月支付,如果拖過6月就違反50條規定了。
2、但是勞動法沒有明確規定應在幾號發上個月工資,你查查當地是否有自己的《工資支付條例》,裡面會詳細規定。例如深圳市的規定是不得超過支付周期7天。(如果周期是每月底,就是次月7日前發;如果周期是每月20日,就是27日前發)。
(2)如何完善勞動法立法工資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工資發放時間是根據你簽訂的勞動合同上面的為准,單位不同時間是有差異的,不過一般工資發放都是在一個月的上旬到中旬這段時間內,少部分是在下旬。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網路
❸ 勞動法中關於工資的問題
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版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權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❹ 勞動法 兼職 工資怎麼算
兼職工資是由雙方約定而成的,兼職可以是可以根據計時或計件的形式來確定應發工資的數額。但是兼職工資也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
(4)如何完善勞動法立法工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二條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最低工資規定》第五條 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第十二條 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後,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一)延長工作時間工資;
(二)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三)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實行計件工資或提成工資等工資形式的用人單位,在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基礎上,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相應的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者由於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未提供正常勞動的,不適用於本條規定。
❺ 2020勞動法新規拖欠工資怎麼辦
勞動者工資被拖欠怎麼辦?
盡管法律如此規定,但是還是存在一些不良企業無故拖欠工資,如果勞動者遇到此種情況,應該採取什麼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拖欠工資可以得到哪些補償或者賠償?
(一)、冷靜理智地對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農民工的工錢被拖欠問題,已引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採取相關解決措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即是其中之一,因此,勞動者應當保持冷靜的心態,理智處事。
(二)、用法律的武器維權
如果工資被拖欠了,可以向各地勞動執法部門舉報,也可以到各地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去申請仲裁,如果對仲裁不服,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訴、強制執行。如果請不起律師,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勞動爭議訴訟費每件也只有10元錢。因此請運用法律的武器,藉助政府、法律的幫助,獲得應得的報酬。
(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已要求各地,重視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已經把不良企業惡意拖欠、剋扣勞動者工錢,作為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的重點,依法嚴厲查處剋扣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責令用人單位補清所拖欠的工資,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特別對拖欠農民工資的,舉報一件就會查處一件。
具體來講,在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情況下,要先和用人單位協商,如果協商無法解決,則可以通過以下法律途徑來解決:
1、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勞察機構投訴舉報。《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2、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勞動法》關於仲裁時效規定於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分三種情況:(1)針對勞動糾紛案件,經勞動仲裁後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2)經仲裁後都服從,勞動仲裁裁決生效後,用人單位不執行的,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3)屬於勞務欠款類(持有欠條)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❻ 勞動法有關工資的法律規定,分析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存在的原因和如何完善相關法律
勞動法規定:工資不可延發,最長為三十天。拖欠當然是現階段我國法律體系和內容還不完善,給許多牟利者提供了方便之門。政府機關加強法規發制建設,一人為本,愛民,親民。
❼ 簡述工資立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主要包括按勞分配原則、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原則專和工資總量屬宏觀調控原則。
第一,按勞分配原則。按勞分配即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與我國的經濟制度相適應,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可知,按勞分配原則是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之一。
第二,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原則。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目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工資水平,正是由此目的決定的。根據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原則是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之一。
第三,工資總量宏觀調控原則。我國正處於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市場機制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不健全,所以,國家還需要對工資總量進行宏觀調控。根據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工資總量宏觀調控原則是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之一。
❽ 關於勞動法,工資法的問題
剋扣工資必須有合理合法依據,一般都不能成立,如果說是補繳扣稅,那應該提供依據,且補繳的應該是個人承擔部分,公司部分由公司承擔。
❾ 新勞動法對建築企業工人工資是怎麼規定的
沒有新勞動法一說,目前的執行的還是以前的勞動法。據說明年會修改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