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制監督與監督行政
1. 簡述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制監督的區別是什麼
(一)行政救濟的含義: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害其合法權益,請求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對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行為實施糾正,並追究其行政責任,以保護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合法權益。行政救濟是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互動的一個過程,更側重於行政主體提供救濟的過程,其途徑主要是行政復議,當前中國行政復議存在著復議機構缺乏獨立性,復議程序不嚴謹等缺陷,針對這些不足,應該賦予復議機構獨立地位,實行行政復議程序司法化。
(二)行政法制監督的含義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
行政法制監督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
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國家公務員和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2.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來制監督的概念】源也叫監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確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特徵】①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廣泛性;②行政法制監督對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監督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法制監督所作的劃分。如依照監督機關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如依照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的關系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等。
3.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監督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其次,弄清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行政法制監督包括對各級政府制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國家公務員是否守法、廉潔奉公進行監督。 第三,就可以分析行政法制監督的方式了。(一)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國家權力機關對行政主體的監督是全面的,具有最高權威性的。其監督方式主要有: 1.法律監督; 2.工作監督; 3.人事監督。 (二)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審判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 檢察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查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的方式進行。 (三)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是指行政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和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屬於內部監督,有較大的監督范圍。 行政監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主要是通過檢查工作、受理復議申請等方式進行監督。 (四)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的監督
公民、組織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或申訴、申請等方式進行。
4. 輿論監督在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輿論監督在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輿論監督與國家的立法、執法和司法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新聞記者被喻為「無冕之王」。人民通過輿論工具監督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我國憲法賦予的權利。
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具有廣泛性、及時性等特點,是現代社會進行法制監督的強有力手段。通過新聞輿論的監督,可以使許多違法行為暴露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之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對違法行為的揭露和追究,而且可以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因此,在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應當加快民主政治的步伐,讓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使他們敢於通過輿論工具檢舉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行為。
另外,新聞機構的改革也需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使新聞輿論敢於揭露違法的行政行為,震懾違法行政者,真正發揮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
(我的搜索和綜合歸納,不一定完全符合....)
1.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由於監督的主體對行政的監督是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程序和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實施的,所以稱為行政法制監督。
•2.行政法制監督體系 •我國行政法制監督體系由以下七類主體構成,它們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中的專門機構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國家檢察機關,國家審判機關,社會力量為主體的群眾或社會組織,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
5. 行政監督的性質是行政法制監督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行政監督有廣義和抄狹襲義之分。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政黨、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社會組織、社會輿論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統內部,依法對政府和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監察和督促的行為。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按行政系統的組織層級或專門監察機關,依法對行政系統自身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監察和督促的行為。我們這里介紹的是廣義的行政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由於監督的主體對行政的監督是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程序和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實施的,所以成為行政法制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包括對各級政府制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國家公務員是否守法、廉潔奉公進行監督。
所以答案是行政監督的性質是行政法制監督是錯誤的。
6. 為什麼說行政監督在本質上是法治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內涵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指有權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所行使的行政職權行為和遵紀守法狀況進行監督的組織和個人。對這一概念我們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行政法制監督主體范圍極其廣泛,它包括有權對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進行監督的一切組織和個人,具體包括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社會團體、人民群眾和大眾媒體等。相對於其他行政法主體來說,它的范圍要寬得多。
第二,不同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其對行政主體所實施的監督效力不一樣。一般來說在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中,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對行政主體及其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督可以產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改變具體行政行為、追究違法、違紀公務員的相關責任等。而國家機關系統以外的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如公民和大眾傳媒對監督對象的監督,往往不產生直接法律效力。
第三,行政法制監督主體與行政監督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系統外部的個人和組織,它所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和國家公務員,監督的內容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和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的狀況。而行政監督主體則正是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行政主體,它所監督的對象
則是行政相對人,監督的內容主要是行政相對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具體情況等。
國家工作人員是被監督的對象
7.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監督包括哪些內容
(1)行政監察機關:行復政監制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2)、國家審計機關: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3)、上級行政機關: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活動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
8. 行政監督與行政法制監督(監督行政)有什麼不同
行政監督與監督行政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監督是行政權的一種形式,又稱行政監督檢查;監督行政是對行政的監督。行政監督檢查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能所實施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並能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監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社會性,有的具有法律意義,有的不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
2、監督的主體不一樣。行政監督是對政府和行政人員進行監督;監督行政是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是否遵守法律進行監督。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而監督行政的主體主要是行政主體以外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
3、監督的對象和客體不同。行政監督檢查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其客體是行政相對人的守法行為和執行行政決定、命令情況等。而監督行政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其客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所實施的行為。
4、監督內容不同。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是指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群眾組織、民主黨派、公民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遵守法律,執行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的活動。
(8)行政法制監督與監督行政擴展閱讀:
監督是即對現場或某一特定環節、過程進行監視、督促和管理。使其結果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行政監督可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通常由:
1、以行政監督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監督與特別監督。
2、以行政監督的內容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安、工商、海關、資源、環境保護、審計等行政監督。
3、以其實施的時期為標准,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4、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監督
9. 行政法制監督與行政監督的區別與聯系
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以及專設的行政監察、審計專機關對行政機關屬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廣義的行政監督泛指執政黨、國家權利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群眾等多種社會力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所謂監督行政,是指各類監督主體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是否依法行政所實施的監督。兩者主要區別在:
(1)監督的主體不同。行政監督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而監督行政的主體主要是行政主體以外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
(2 )監督的對象和客體不同。行政監督的對象是行政相對方,其客體是行政相對方的守法行為和執行行政決定、命令的情況等。而監督行政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其客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所實施的行為。
3 )兩者的性質不同。行政監督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能所實施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並影響行政相對方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監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社會性,有的具有法律意義,有的不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
10. 行政法制監督分別從哪些方面來考查和評價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其次,弄清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行政法制監督包括對各級政府制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國家公務員是否守法、廉潔奉公進行監督。 第三,就可以分析行政法制監督的方式了。(一)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國家權力機關對行政主體的監督是全面的,具有最高權威性的。其監督方式主要有: 1.法律監督; 2.工作監督; 3.人事監督。 (二)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審判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 檢察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查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的方式進行。 (三)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是指行政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和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屬於內部監督,有較大的監督范圍。 行政監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主要是通過檢查工作、受理復議申請等方式進行監督。 (四)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的監督 公民、組織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或申訴、申請等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