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送達期限
⑴ 送達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送達傳票、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包括起訴書、免予起訴書、裁定書和判決書等),應當直接交給應受送達人;應受送達人不在,可以由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代收。以上稱直接送達。應受送達人或代收人拒絕接受或拒絕簽名、蓋章時,送達人可以依法採用留置送達的方式。即由送達人邀請應受送達人或代收人的鄰居或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書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並由有關人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的送達方式,共計5種,除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同刑事的送達相同外,還有:①委託送達。對居住外地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送交訴訟文書,由受訴人民法院委託應受送達人居住地轄區的法院代為送達。對不在中國居住的當事人送交訴訟文書,分別情況,可以委託中國駐該國使、領館代為送達,依協議委託外國法院代為送達,或通過外交途徑送達(見域外送達)。②郵寄送達。直接送達和委託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郵寄送達以掛號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對住在外國的人採取郵寄送達,以該住在國不反對郵寄送達為限。③公告送達。應受送達人下落不明,又無代收人,或用其他方式也無法送達的,採取張貼通告、登報或廣播的方式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時起,滿法定期限,即發生送達效力。如宣告失蹤人死亡,自發出尋人公告即發生送達效力,1年後即可依法宣告死亡。
在中國,經司法機關製作,用以證明業已進行送達行為及其結果的訴訟文書,叫做送達證書,或稱送達回證。送達回證應記載的事項是:①進行送達的司法機關的名稱;②應受送達人或代收人;③應送達的訴訟文書;④送達處所及送達時間;⑤送達方式(包括必要的經過或原因);⑥應受送達人或代收人、受託送達人以及送達人簽名或蓋章。在留置送達時,還須記錄前述內容。
⑵ 刑事鑒定結論送達期限是出自什麼法律文件
是出自《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刑事鑒定結論送達期限是在個工作日內。
法律依據: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二十八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自司法鑒定委託書生效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
鑒定事項涉及復雜、疑難、特殊技術問題或者鑒定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完成鑒定的時限可以延長,延長時限一般不得超過30個工作日。鑒定時限延長的,應當及時告知委託人。
(2)刑事訴訟法送達期限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的特殊情況:
(依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二十九條 司法鑒定機構在鑒定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終止鑒定:
(一)發現有本通則第十五條第二項至第七項規定情形的;
(二)鑒定材料發生耗損,委託人不能補充提供的;
(三)委託人拒不履行司法鑒定委託書規定的義務、被鑒定人拒不配合或者鑒定活動受到嚴重干擾,致使鑒定無法繼續進行的;
(四)委託人主動撤銷鑒定委託,或者委託人、訴訟當事人拒絕支付鑒定費用的;
(五)因不可抗力致使鑒定無法繼續進行的;
(六)其他需要終止鑒定的情形。
終止鑒定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書面通知委託人,說明理由並退還鑒定材料。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根據委託人的要求進行補充鑒定:
(一)原委託鑒定事項有遺漏的;
(二)委託人就原委託鑒定事項提供新的鑒定材料的;
(三)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
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應當由原司法鑒定人進行。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辦案機關委託進行重新鑒定:
(一)原司法鑒定人不具有從事委託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
(二)原司法鑒定機構超出登記的業務范圍組織鑒定的;
(三)原司法鑒定人應當迴避沒有迴避的;
(四)辦案機關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條 重新鑒定應當委託原司法鑒定機構以外的其他司法鑒定機構進行;因特殊原因,委託人也可以委託原司法鑒定機構進行,但原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指定原司法鑒定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條件的司法鑒定人進行。
接受重新鑒定委託的司法鑒定機構的資質條件應當不低於原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重新鑒定的司法鑒定人中應當至少有一名具有相關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司法鑒定意見書出具的要求:
第三十六條 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應當按照統一規定的文本格式製作司法鑒定意見書。
第三十七條 司法鑒定意見書應當由司法鑒定人簽名。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第三十八條 司法鑒定意見書應當加蓋司法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專用章。
第三十九條 司法鑒定意見書應當一式四份,三份交委託人收執,一份由司法鑒定機構存檔。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或者與委託人約定的方式,向委託人發送司法鑒定意見書。
第四十條 委託人對鑒定過程、鑒定意見提出詢問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應當給予解釋或者說明。
第四十一條 司法鑒定意見書出具後,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進行補正:
(一)圖像、譜圖、表格不清晰的;
(二)簽名、蓋章或者編號不符合製作要求的;
(三)文字表達有瑕疵或者錯別字,但不影響司法鑒定意見的。
補正應當在原司法鑒定意見書上進行,由至少一名司法鑒定人在補正處簽名。必要時,可以出具補正書。
對司法鑒定意見書進行補正,不得改變司法鑒定意見的原意。
第四十二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將司法鑒定意見書以及有關資料整理立卷、歸檔保管。
第五章 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
第四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司法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回答與鑒定事項有關的問題。
第四十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接到出庭通知後,應當及時與人民法院確認司法鑒定人出庭的時間、地點、人數、費用、要求等。
第四十五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支持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為司法鑒定人依法出庭提供必要條件。
第四十六條 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應當舉止文明,遵守法庭紀律。
第四十七條 本通則是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遵守和採用的一般程序規則,不同專業領域對鑒定程序有特殊要求的,可以依據本通則制定鑒定程序細則。
第四十八條 本通則所稱辦案機關,是指辦理訴訟案件的偵查機關、審查起訴機關和審判機關。
第四十九條 在訴訟活動之外,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依法開展相關鑒定業務的,參照本通則規定執行。
⑶ 在法院立案後,法律規定多少天為送達期
法院立案後,必須在5天之內將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等法律文書送達給被告。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3)刑事訴訟法送達期限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規定
《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二條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⑷ 什麼是刑事訴訟中的期間,送達
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八章 期間、送達
第一百零三條 期間以時、日、月計算。回
期間開始的時和答日不算在期間以內。
法定期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上訴狀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滿前已經交郵的,不算過期。
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滿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間,應當至期滿之日為止,不得因節假日而延長。
第一百零四條 當事人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五日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以前完成的訴訟活動。
前款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零五條 送達傳票、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應當交給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時候,送達人可以邀請他的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由送達人簽名,即認為已經送達。
⑸ 刑事訴訟中一審判決書的送達有沒有時間限制
第一百九十六來條 宣告判決,自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這個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