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考核工資最多多少

勞動法考核工資最多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1-06 13:38:40

勞動法壓工資最多幾天

勞動法沒有規定工資可以壓多少天。

工資至少一月一發,發工資的時間必須要提前約定,且用人單位不得拖欠和剋扣員工工資。涉及工資的具體發放日期,主要是看勞動合同是如何約定的。具體到不同地方,可能規定有差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1)勞動法考核工資最多多少擴展閱讀:

勞動部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第三項規定了可以剋扣工資的五個方面的理由:

1、國家法律、法規中有明顯規定的;

2、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明確規定的;

3、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並經職代會批準的廠規、廠紀中有明確規定的;

4、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相聯系,經濟效益下浮時,工資必須下浮的(但支付給勞動者工資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5、因勞動者請假等相應減發工資。用人單位因經營困難或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Ⅱ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無論金額多少。
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回失或主觀故意給答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每月扣除的工資數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並且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拓展資料: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Ⅲ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已經被廢止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中曾規定: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決定,一般不要超內過本人月標准工資容的百分之二十。
由於目前代替《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都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實踐操作中一般仍是以20%為底線,另外可能同時要求扣罰後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如果單位認為不足以彌補單位損失,可以以嚴重違反公司章程或管理制度造成重大損失合法解除勞動合同,如果還認為勞動者應當賠償,則可嘗試提起民事訴訟。

Ⅳ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勞動相關法規規定,企業對員工的罰款最高不得超過員工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回余工資部分低答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4)勞動法考核工資最多多少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Ⅳ 勞動法有沒有關於用工單位最多押員工多少工資的規定

沒有的,法律規定的是不得收取任何押金,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5)勞動法考核工資最多多少擴展閱讀:

收取押金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Ⅵ 勞動法有沒規定扣員工工資最多不超過多少

勞動部頒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版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權,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Ⅶ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績效工資不能超過工資總額的百分之幾

一般都不會超過40%。

績效工資是近年來採取的一種公司激勵方式。
至於占個人收入的比重回,這個並沒答有正規的規定。因為屬於企業自己的行為,而且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工種,這個比例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銷售行業,基本工資一般比較低,甚至都沒有基本工資,完全靠銷售業績的提成來賺取薪資。這個銷售業績的提成就是所謂的績效工資,可見比例是有很大差別的。
傳統行業的不同崗位績效也是差別很大的。
比如行政崗位,工人,技術員,管理人員等,他們的工作方式不一樣,所採取的績效管理模式不一樣,這個績效比例也是很有懸殊,但是一般都不會超過40%,超過了,這些拿固定收入的人就人心惶惶了。感覺幹活總有一雙眼睛盯著,很是不踏實。最後活都沒法幹了。
公司以前有過,本來是40%,後來調到20%不到一年,就取消績效考核了。
尤其是行政管理崗位,以及聯合作業的崗位,發下這個計算績效的成本遠遠高於實際的管理成本,最後都不了了之了。
所以說既然是激勵機制,那麼就要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以及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合理計算,最終目的是成功激勵員工,所以不要苛求什麼正規比例。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頻道電話號 發布:2025-10-08 05:42:37 瀏覽:701
律師做的遺囑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5:33:40 瀏覽:616
韶關市勞動法孕婦 發布:2025-10-08 04:58:38 瀏覽:750
上海社科院民商法復試 發布:2025-10-08 04:57:13 瀏覽:535
形事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10-08 04:39:22 瀏覽:522
杭州李平律師 發布:2025-10-08 04:37:47 瀏覽:474
法院當庭宣判嗎 發布:2025-10-08 04:36:17 瀏覽:57
海淀法院位置 發布:2025-10-08 04:36:16 瀏覽:226
刑事訴訟法管轄視頻 發布:2025-10-08 03:54:26 瀏覽:258
天津寶坻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8 03:43:31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