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扣款是否違反勞動法
1. 公司規定遲到就要罰款,合法嗎
不合法。
單位無權對員工進行罰款,因為罰款是一種經濟處罰,涉及對公民財產權的剝奪,什麼行為該被罰款,應該由誰來進行罰款,這些只能由法律來規定。換言之,罰款是一種法律處罰措施,既然如此,它便只能針對違法行為,而不能針對違紀違規行為。
無論是員工違反企業規章制度,還是學生違反學校紀律,抑或公務員上班吃早餐等作風問題,都不是違法行為,他們固然有錯,但只能採取批評、檢討、處分、取消評優資格等處罰措施,單位沒有權力對他們進行罰款。
實際上,很多法律法規對此都有明確規定。比如《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了罰款內容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單位可以依據績效考核制度,對沒有完成工作任務或工作質量不達標的員工扣發獎金,這不屬於罰款。
罰款只能針對違法行為,而且只能由相關執法部門作出。如果員工只是違紀違規而沒有違法,不適用罰款措施;如果員工違法,則由相關執法部門實施處罰,員工所在單位無權「代勞」。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五十一條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了罰款內容,或者其扣減工資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罰款或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扣減勞動者工資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被罰款或者扣減工資的人數每人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1)遲到扣款是否違反勞動法擴展閱讀:
員工喝碗粥被罰2000元律師稱用人單位無權罰款
李小姐說,從年初九開始,她的公公經老鄉康先生介紹,到海珠區的肥嬸廚房當洗碗工。8月10日,公公辭職回老家,她和家人才得知,公公在5月被指「偷喝」了酒樓一碗粥,罰款2000元。「一碗粥值2000元?太欺負人了!」
李小姐說,公公還告訴他們,當時喝粥是領班允許的,並不是「偷喝」。李小姐說,罰款單也不是公公簽字的,而是領班簽的字。「他直到辭職時才知道要扣那麼多錢。後來因為中間介紹人康先生比較同情公公,幫著出了1000元,最終公公賠了1000元。」
記者電話聯系李小姐的公公,他的說法與李小姐所說基本一致。他還說,當時喝的粥,是鍋里剩下的。「是領班說可以喝我才喝的。」
記者隨後聯繫到了「中間人」康先生。他說,李伯被罰款也怪不了別人。「他確實是偷吃了幾次,之前酒樓的人都已經三番五次警告過他了,他還是這樣做。5月就發生了,他本人也沒有意見,他的兒女知道後才鬧成這樣。」
至於是不是領班讓李伯喝的粥,康先生說「誰也說不清楚」。「領班現在已經沒有在那裡上班了。我也問過他,他說沒有讓別人去喝粥。」
酒樓:今年已罰三人
梁經理拿出一份與康先生簽訂的承包協議表示,李伯雖在酒樓後勤部工作,但後勤部已承包給康先生,因此李伯歸康先生管理。這份簽訂於去年10月25日的「承包協議」寫明,乙方(康先生)的工作人員要遵守甲方(肥嬸廚房)的規章制度,如違反,肥嬸廚房有權按照其獎懲條例對乙方員工進行處罰。
「我們的規定很明確,凡是偷吃,都要罰款2000元。」梁經理拿出兩份員工獎罰通知書,其中一份簽發於今年4月。「這是我們酒樓自己的兩名員工偷吃,就是各罰款2000元,立即開除。今年一年就發現了這3個人偷吃。」
梁經理說,「酒樓的偷吃現象很常見,以前罰得輕難制止。」後來提高了罰款額度,偷吃現象就少了。
律師說法
公司有權開除無權罰款
因為喝了一碗粥就被罰款2000元,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記者就此咨詢了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陸宇星。
陸宇星律師說,用人單位的這種做法已經違反了法律規定。按照現行的法律,所有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都不能對員工罰款。根據《工資支付條例》,用人單位不具有「罰款權」,不能剋扣員工工資。「
只有勞動者因為工作過失造成用人單位的損失,用人單位才有權利按照損失的價值,要求勞動者進行賠償。也就是說,一碗粥值多少錢,就賠償多少錢。如果公司的規章制度規定了偷吃就開除,那麼公司有權開除,但不能罰款。
2. 沒有簽勞動合同,上班遲到罰款制度合法嗎
這個沒有合不合法一說,因為你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就上班這本身就是違法的,即便是簽訂了勞動合同,對於上班遲到罰款在各項法律中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只是用人單位一種規章制度而已。
3. 勞動法 上班遲到怎麼扣錢的
勞動法並沒有授權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處罰。所以,勞動者不論有什麼違規行為,用人單位都無權作出罰款的決定,更不能剋扣工資。
對於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用人單位可以採取警告等措施預防其再犯,另外,如果勞動者經常遲到,可以視為對勞動合同的嚴重違反,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3)遲到扣款是否違反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
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4. 公司制度中規定,員工遲到一次罰款50元,是否合法
不合法!
現在企業行使處罰權的依據不復存在,如果企業仍將罰款作為對員工的懲處回辦法,可答能面臨相關條款被認定無效,不能作為處罰的依據,或者額外支付經濟補償金等一系列風險。因此,無論是從管理的有效性、實用性與科學性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合法性來看,用人單位都應當摒棄「罰款」這類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而選用風險更小更利於促進用工和諧的管理模式。
企業針對這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員工,應制定有效、完善的制度進行規范:
首先,針對考勤問題,可以在工資構成中設置全勤獎來進行有效管理:若員工當月滿勤的情況下則可享受全勤獎;若員工當月出現遲到、早退、曠工等相關情形時,用人單位可扣除員工當月的全部或部分全勤獎。
其次,針對員工遲到、早退、曠工的次數與時間設置不同程度的違紀處罰措施,並依法制定相關規章制度。若每人每月一次遲到×分鍾或者每月三次以內累計遲到×分鍾者,給予書面警告等類似條款,直至可視為嚴重違反規章制度並解除勞動合同。
再次,對於違紀行為,還可以通過依法制定極具實際操作價值的績效考核制度進行管理。針對職工遲到、早退、曠工等各種小錯,在整體考核中規定一定權重,以考核結果來調整員工的晉升、工資、獎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