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有獨三參訴的依據

民事訴訟法有獨三參訴的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1-07 00:15:58

『壹』 法律~民訴有獨三

呵呵,你要慢慢琢磨了,

(一)他人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如他人之間對民事權益、經濟權益有爭議沒有形成訴訟的,屬於訴訟外的爭議,訴訟外的爭議如果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有權作為原告提起訴訟,但不是要求參加訴訟。因為訴訟尚未開始,談不到參加訴訟的問題,只有在他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經濟權益的爭議已經形成訴訟,而訴訟程序又在進行中,第三人才能參加訴訟。

(二)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全部或部分享有獨立的實體權利。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全部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種是有部分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至於第三人對於原訴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不否真正具有全部或者部分的獨立請求權,則需在審理終結後才能確定。

(三)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以本訴的雙方當事人為共同被告。不以雙方當事人共同被告,只以一方當事人為被告,而與另一方當事人利益一致的,則非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因為第三人既然對雙方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請求權,那麼本訴當事人之間的訴訟,實質上也就是和第三人的權益發生矛盾,不論原告一方勝訴或被告一方勝訴,都會損害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針對雙方當事人。以他們為共同被告,自己則處於原告的地位,享有原告的一切訴訟權利,承擔原告的一切訴訟義務。例如,某甲有瓦房6間,甲的兩個兒子乙、丙對他很不孝敬,甲的弟弟丁對一直很好,所以甲生前暗地立下遺囑交給其弟丁,遺囑確定在他死後,6間房屋由其弟丁全部繼承。甲死後,甲的長子乙首先搶佔了該房,次子丙在與長子協商無效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兄弟二人平分該房,甲的弟弟得悉後,認為真正有繼承權的是自己,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按遺囑判決他繼承全部房屋。這時,乙和丙都為被告,於是,就形成了兩個訴訟的合並審理。一個是乙和兩之間的訴訟,即本訴;另一個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丁對乙和丙提起的訴訟,即參加之訴。人民法院將本訴與參加之訴合並在一個訴訟程序中予以審理,有利於全面查明案情,徹底解決糾紛,防止因分別審理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

『貳』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向法庭遞交什麼狀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向法庭遞交《起訴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2)民事訴訟法有獨三參訴的依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叄』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1.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2.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3.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4.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5.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6.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7.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3)民事訴訟法有獨三參訴的依據擴展閱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肆』 我國民事訴訟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它體現的精神實質是為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指明了方向,概括地提出了要求,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以我國憲法為根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要求,結合其特點而確定的。
一、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規定的上述原則,可以概括為當事人平等原則,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雙方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
2.雙方當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同時,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雙方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3.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條第1款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一規定表明,我國法律對在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賦予他們同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就是同等原則。也就是說,我國民事訴訟法給予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的,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樣的待遇。這種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既不優待,也不歧視,既不限制他們的訴訟權利,也不增加他們的訴訟義務的態度,符合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要多做說服教育和疏導工作,促使雙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自願合法進行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其含義有三:
1.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後,應當重視調解解決。
2.要求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做
3.法院調解要在自願和合法的基礎上進行。
堅持自願、合法進行調解的原則,必須反對兩種傾向:一是忽視調解的意義,把調解工作看成可有可無;二是濫用調解,久調不決。第一種傾向在審判實踐中常有發生,必須堅決克服。調解是人民法院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調解無效,應當及時判決。另外,調解一般不是訴訟的必經程序,對於那些不能調解或不具備調解條件的案件,應當判決結案。
四、辯論原則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對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辯論原則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當事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和爭議問題,各自陳述自己的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和答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的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即自由支配,對於權利可行使,也可以放棄。
六、檢察監督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括動實行法律監督。根據檢察監督原則的要求,人民檢察院實行監督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監督審判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違法行為。這方面的監督主要採取消極的方式,即它一般不主動調查和追究司法審判中的不法行為。民事經濟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或者其他人對審判中的不法行為,對審判人員進行控告、檢舉,人民檢察院應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
(2)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監督。根據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認為有錯誤,應當提出抗訴,並派員出席再審法庭。
七、支持起訴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必須具備三個要件:
1.支持起訴的主體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支持起訴的主體主要是對受害者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如婦聯支持受害婦女、共青團支持受害青年、企業事業單位支持本單位受害職工向人民法院起訴,公民個人不能作為支持起訴主體。
2.支持起訴的前提,是法人或者自然人有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違法行為。
3.支持起訴的場合必須是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造成了損害,而又不能、不敢或者不便訴諸法院。如果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訴,就不需支持起訴。

『伍』 民訴中「有獨三」與「無獨三」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1、范圍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本訴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而參加訴訟的人。

2、參訴理由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參訴理由是認為原、被告的權利主張侵犯了自己的權利,因此將其一並作為被告,提起獨立的訴訟請求;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參訴理由是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

3、參訴方式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提起訴訟,法院不可以主動追加;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申請參加或者由法院依職權追加。

4、訴訟權利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但是不能提管轄權異議;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若判決其承擔民事責任,有權提起上訴,調解需要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承擔義務的,

需經其同意,調解書應當送達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簽收前反悔的,調解書不生效、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5)民事訴訟法有獨三參訴的依據擴展閱讀: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對稱。

對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以獨立實體權利人的身份,提出訴訟請求而參加訴訟的人。

中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對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或為訴訟當事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

(1)他人之間的訴訟正在受訴法院進行;

(2)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

(3)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並以本訴雙方當事人為被告。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訴訟中地位同於原告,其既反對本訴原告,也反對本訴被告,是以本訴的原、被告雙方為被告提出了一個新的訴訟,應當享有原告的訴訟權利,承擔原告的訴訟義務。

人民法院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訴訟,將兩個訴訟合並在一個訴訟程序,共同加以審理。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對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

但案件處理的結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相對應。

我國民訴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所以憲法是我國民訴法的立法依據。

『柒』 能否對第三人提出具體的訴訟請求具體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狡猾小三千百招,也斗不過妻子的一招
經常有求助者帶著對小三的怨恨前來咨詢,她們列舉小三的種種「惡行」,展示小三層出不窮的招數,同時寄望我們能夠提供更高明的招數還擊小三,那是不是真有萬試萬靈的分離小三招數呢?
「老師,我是實在對她沒招了,求求你幫幫我!」
看著聲淚俱下的求助人小雅,再瀏覽一下小雅所提供的資料,就連見多識廣的古非老師也不得不承認,小雅老公所出軌的對象是一名很聰明,同時情商高的小三。
首先,小三非常有耐性。小雅老公跟小三作為同事已經認識了好幾年,正式出軌也長達4年之久,每天也是4~6通電話,兩人還經常開車去偏僻的地方聊天約會,一起出差時,老公還會把小三的位置訂在自己身邊。但就是在如此親密的關系之下,小三還是不急於「逼宮」,只是讓兩人的感情逐步升溫。
其次,小三很擅長維持兩人的情感。小三經常在朋友圈裡發布「想你」、「愛你」之類的示愛信息,並設置成只有老公可見的狀態,從而營造出專屬他們兩個人的私密空間。
最後,小三很懂得抓住老公的心。盡管出軌4年,但兩人卻像熱戀期的情侶一樣無話不說,反觀小雅發給老公的信息,老公基本不會回復。老公甚至直接跟小雅說他的心已經不在小雅身上,兩人的婚姻早已沒了愛情,讓小雅的心靈備受打擊。
出軌期間,小雅也不是沒有努力拆散過他們,但卻讓小雅成為老公眼中的麻煩,反倒增進了老公與小三之間的感情,讓小雅極度絕望。
一再遭受失敗打擊的小雅,總算意識到光憑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完全不是小三的對手。無計可施的小雅於是開始尋求專業力量的幫助,古非老師就是小雅經過千挑萬選後找到的。
小三的確很聰明,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分離,小雅一直以來的失敗就在於過份關注如何分離小三,但真正分離小三的方法不在於老公或小三身上,恰恰就在小雅自己身上。
古非老師通過縝密的分析後得出結論,小雅的問題在於結婚後就放棄了作為女人的獨立性,並沒有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求進一步的成長。反觀老公在婚後一直努力工作,在職位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晉升之後,卻發現面對原地踏步的妻子完全沒有共同的話題。
為了排解心中的壓力,老公只能向相同工作崗位上的同事小三傾訴,久而久之就發生了出軌,而小雅一直只想分離小三,但又填補不了小三在老公心目中的位置,這才造成了兩夫妻如此尷尬的婚姻現狀。
釐清問題關鍵後,古非老師及其背後的緣盾情感團隊為小雅制訂出一系列的方案,幫助小雅快速成長,找回作為女性的獨立與魅力所在,小雅也在古非老師的情緒管理課上學會了不要再把心思放在老公與小三身上,轉而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如何裝扮自己,從而讓自己以一名成熟女人的全新身份面對老公
小雅的轉變很大,她不但找回了作為女性的魅力與自信,還收獲到同事們的刮目相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老公對小雅的態度,不但兩人的溝通變得更多,老公還經常誇小雅的成熟大方,兩人的關系迅速升溫,相處融洽,小三自然也消失不見了。
更多關於情感修復問題,婚姻挽回真實案例分析以及面對小三該如何處理的兩性問題等,可以咨詢古非老師,為你做一下婚姻診斷,咨詢都是免費的,對解決婚姻問題有著很大作用,行動起來,不要坐以待斃了,為自己的幸福努力一把。

『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何時申請參加訴訟

有獨立來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源加訴訟的時間,必須是在他人的訴訟程序開始之後,終審判決之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一審訴訟,人民法院應該合並審理;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他人已經開始的訴訟進入二審程序之中,可以申請參加訴訟,二審法院查明確系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八十三條之規定,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玖』 法院是否同意追加第三人參與訴訟應當出具什麼法律文書

好像是參加訴訟通知書什麼的。你這種要求追加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一般法庭認內為應該追容加就直接追加了,不追加也沒必要出什麼文書給你,口頭告知你就可以了的。沒那麼正式。一般你提交的追加申請書附案,知道你提出過這樣的請求就行了。

『拾』 民訴中的無獨第三人和有獨第三人的區別

民訴中的無獨第三人和有獨第三人主要有五點區別:

1、參加訴訟的根據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獨立請求權而與原、被告之間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2、訴訟地位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參加訴訟中相當於原告,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則是有著獨立訴訟地位的訴訟參加人,地位根據案件的情況有所不同。

關於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地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當事人,理由是從我國民事訴訟立法體繫上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與原告、被告規定在第五章(訴訟參加人)第一節(當事人)中,可以說我國立法是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作為當事人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是當事人,主要是因為無論如何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既不能像原告一樣有權變更、放棄訴訟請求、申請撤訴,也不能像被告一樣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和反訴,類似的情況在國外也不叫當事人,而稱為准當事人或從當事人。

第三種觀點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不確定的當事人,如果他在判決中承擔義務就是當事人,如不承擔義務就不是當事人。在我國審判實踐中,對於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具有當事人的地位,已經沒有爭議。而對於輔助參加型第三人如何理解其地位,理論界仍有爭議。

3、享有的訴訟權利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由於其處於原告的訴訟地位,所以其享有管轄異議權之外的原告的所有的訴訟權利。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只享有為維護其民事權益所必須的訴訟權利,而不享有與處分實體權利有關的訴訟權利,包括放棄、變更訴訟請求和申請撤訴,此外,也不享有管轄異議權,而只享有相對的上訴權。

4、參加訴訟的方式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可以完全出於其自願,不願意參加訴訟的,可另行起訴,法院不能強制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訴訟,也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在後一種方式下,一經通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即負有參加訴訟的義務。否則,會導致缺席判決。

5、處理的結果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結果要麼是享有權利,要麼是承擔義務,要麼是駁回其訴訟請求。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結果按個案的不同有不承擔責任,也有的承擔責任。

拓展資料

一、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1、有獨三參加訴訟的時間

本訴受理後,法庭辯論終結前,且不限於第一審程序。

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二審程序的,法院可以准許。

2、有獨三參加訴訟的根據

對本訴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

3、有獨三參加訴訟的方式

起訴。

法院審理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案件時,涉及財產處理的,應當准許合法婚姻當事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4、有獨三的訴訟地位

參加之訴的原告。

5、本訴與參加之訴的關系

有獨三撤訴,不影響本訴的進行;

本訴中的原告撤訴,有獨三作為另案原告,本訴中的原告和被告作為另案被告,訴訟另行進行。

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1、無獨三參加訴訟的依據及其識別

參加訴訟的依據: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三個主體之間存在兩個內容、客體相牽連的法律關系。

第三人與本訴一方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爭議的可能,而且該爭議直接影響本訴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例如代位權訴訟,合同轉讓糾紛。

參加訴訟的方式:依申請參加或者由法院通知參加。

原告在起訴狀中直接列寫第三人的,視為其申請法院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是否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由法院審查決定。

即原告僅享有申請權,法院享有最終的審查決定權。

2、無獨三訴訟權利的有限性

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所有的第三人均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

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無權申請撤訴,無權提出反訴。

附條件行使的訴訟權利:是否有上訴權,是否有調解書的簽收同意權,取決於其是否直接承擔義務。

3、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常見情形

代位權訴訟(三角債);

撤銷權訴訟;

合同轉讓中的第三人(因連環合同引發的訴訟);

保證合同發生糾紛引起債權人反訴的情形;

勞動糾紛:用人單位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若原用人單位起訴勞動者,可以列新用人單位為第三人,若原用人單位起訴新用人單位,可以列勞動者為第三人。

因缺陷產品引起的侵權訴訟:受害人訴製造者或銷售者,運輸者和倉儲者對產品質量負有責任的,製造者或銷售者可以另案起訴責任人,也可以將運輸者和倉儲者列為無獨三。

4、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情形

參加之訴專屬於其他法院管轄的;

參加之訴的雙方當事人訂有書面協議,將爭議提交其他法院管轄的;

參加之訴的雙方當事人訂有仲裁協議,不得向法院起訴的;

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賠償義務的案外人;

在產品質量糾紛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之外的人,有證據證明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

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法律關系以外的人。

熱點內容
銀行道德風險防範 發布:2025-10-08 00:56:23 瀏覽:224
合同確認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0:55:09 瀏覽:363
2017年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10-08 00:54:54 瀏覽:825
弋陽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08 00:54:08 瀏覽:651
稅務局組織民法典培訓 發布:2025-10-08 00:52:44 瀏覽:846
醫生和律師結婚 發布:2025-10-08 00:52:25 瀏覽:964
執業律師培訓 發布:2025-10-08 00:46:58 瀏覽:158
廣州電大婚姻法形成性答案 發布:2025-10-08 00:42:14 瀏覽:650
行政法規調整的是什麼 發布:2025-10-08 00:38:06 瀏覽:87
勞動法哪一條規定上夜班待遇 發布:2025-10-08 00:12:36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