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中斷
1. 行政訴訟案開庭後需在多長時間內宣布判決結果並通知當事人
這個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層面的規定。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只是規定一審普通程序自立案之日起應當在6個月內審結,建議程序在45日內審結,二審需要在3個月內審結。
《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1)行政訴訟法中斷擴展閱讀:
刑事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與公訴案件基本相同。但由於自訴案件主要是直接侵害公民個人合法權益的輕微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對這類案件的審判程序作了一些特殊規定:
(1)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2)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後應製作調解書,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但對於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偵查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3)自訴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宣告判決前,自訴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對當事人自行和解的應記錄在案,對自訴人申請撤訴的一般應予准許。但自訴人撤訴後除有正當理由外,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4)開庭時,自訴人經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按撤訴處理。
(5)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提起反訴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提起反訴的是本案被告或其法定代理人;
2、反訴提起的時間是在法院對自訴案件宣告判決前;
3、反訴的對象是本案的自訴人,反訴的內容同自訴人起訴的事實有關。
反訴案件應當與自訴一並審理,自訴人撤訴的,不影響反訴案件的繼續審理,如果對雙方當事人都必須判處刑罰,應根據各自應負的罪責分別判處,不能互相抵銷刑罰。
2. 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是否適用於行政訴訟
行政法和民法各自有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對於時效中斷,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並無明確規定,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可以適用,主要理由是行政訴訟是從民事訴訟發展而來的訴訟形式,很多行政爭議產生於民事爭議或與民事爭議有密切的關系,有時解決行政爭議就成為解決民事爭議的前提條件。再者,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有時仍然要參照適用民事訴訟的程序及制度,採用民事訴訟規則進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七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另一種觀點認為不宜適用,其理由有二:(一)時效中斷制度是在《民法通則》中規定的,《民法通則》是部實體法,並非《解釋》第九十七條規定可以參照的民事訴訟法。如果連《民法通則》也可參照的話,按照不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就是法律所允許的來認識,那麼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也可參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這種觀點無疑是荒謬的。(二)行政訴訟不同於民事訴訟,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不宜適用時效中斷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解釋》雖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但有關條款對行政訴訟適用時效中斷作了排斥性的規定。 通說認為行政訴訟不宜適用時效中斷制度。
所以實踐中一般是沒有中斷的適用的
3. 三大訴訟法中中斷的情形
你好,區別:刑事訴訟法——官告民,民事訴訟法——民告民,行政訴訟內法——民告官
1. 偵查容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2. 進行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 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 審判公開進行,但在刑事案件中,根據法律可以規定例外。
5. 實行迴避制。
6. 實行兩審終審制。
7. 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8. 被告人、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護,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律師承擔法定的司法援助義務。
大律師網 相關律師根據法律依據回復:
第一百三十九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你的情況是訴訟時效中止!滿意請採納。
4. 行政訴訟中6個月與兩年的時效怎麼區分
六個月是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如果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訴訟時效可以延長,版但最長不得超權過2年。
行政訴訟法司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