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14條15條解釋
⑴ 勞動法14條的含義是什麼
釋義:本條是關於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不一致時如何適用勞動標準的規定。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工作和業務發展的需要,在注冊地以外的地方開展業務,派出所需要的勞動者在該地工作或者直接在當地招用勞動者,這樣就會出現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的注冊地不一致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勞動者適用的勞動標准應以勞動合同履行地為准還是以用人單位注冊地為准,勞動合同法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鑒於勞動者是在勞動合同履行地提供勞動的,勞動合同履行地的自然條件、工作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等與勞動者提供勞動的過程息息相關;另外,應當適用公平的原則,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應適當兼顧用人單位的利益。
因此,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對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不一致的,有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和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等事項,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定執行。
同時,實施條例還規定了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標准高於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標准,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按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的,從其約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勞動法第14條15條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⑵ 新的勞動法第14條第六點,有沒有詳細的解釋
職工上下來班發生交通事故,並且不是自本人主要責任的,可以視同工傷處理,這個是工傷保險條例對於工傷認定的延伸,也就是說,可定可不定的,列入了可定,所以,對這類事故的認定工傷,屬於視同工傷,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傷,所以是非常嚴格的,不能延伸理解,更不能走樣,你的情況,不屬於交通事故,並且沒有交警部門的認定責任,是不能認定工傷的,
⑶ 勞動法14條
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是指相關法律有特別保護規定的以其規定為準的意識。
⑷ 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
不是!
十四條指的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從未簽訂勞動合同內的情形。你與單位簽容訂了一年期勞動合同的,現在是應當續簽合同沒有續簽的問題,而你並不符合法定的續簽合同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 )第十六條規定,你這種情況屬於用人單位和你雙方同意繼續按照原合同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 )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人民法院可以視為雙方之間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並以原勞動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⑸ 勞動合同法第14條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內制度或者國有企業容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在這個前提下勞動者有選擇的權利,而用人單位沒有選擇餘地,要麼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要麼拒絕簽訂,但需要承擔《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的賠償責任。
⑹ 關於勞動合同法第14條
你的想法基本上沒什麼希望的
1、回單位上班
雖然《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但在實際操作中極少有這么乾的人,就算裁定恢復,單位也會找出種種理由證明原有的合同無法履行了,要是讓你再回來,你讓領導們情何以堪?
2、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法不溯及既往,對於2008年之前的事項,當時沒有規定的,而後《勞動合同法》有新規定的,不可以溯及2008年之前部分。 例如,2008年之前關於單位與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的,並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而《勞動合同法》規定,單位與勞動者終止合同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計算該類補償金年限時會以2008年1月1日為分界線。
所以,只補你幾個月的工資人家是有法律依據的
3、退休
兩位老人都未滿法定退休年齡,是不可能辦理退休手續的
4、現在辦法
如果原單位給他們交養老保險了,就算了,不夠的15年的自己慢慢交,然後一邊打工一邊等退休吧
如果沒交,可以考慮通過投訴、舉報等各種方式,要求原單位為你補齊養老保險
別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你把場景換成一企業你就明白了,企業員工開除掉最多也就是賠點錢補上保險就打發了,還能再要求什麼呢?
⑺ 最新的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是什麼
最新的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7)勞動法第14條15條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修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⑻ 新勞動合同法 第十五條如何解讀
1、首先沒有這條規定。怎麼我手中的合同法和你的合同法不同?!應該你那內是草案的規定吧。呵容呵。
2、專項培訓在勞動合同法第22條中體現,並沒有對培訓時間有什麼法定要求。當然,如果你的第15條是你目前和單位新簽署的勞動合同,我個人認為,這種單位願意擴大其義務的做法並不會受到什麼法律限制的。
⑼ 關於勞動法「第14條」的解析和實施情況~
第十四條 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不一致的,有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和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等事項,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標准高於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標准,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按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的,從其約定。
【解讀】: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工作地點即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並不一致,由於全國各地關於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和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等事項存在地域性差別,本條對此進行了明確,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當然,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標准高於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標准,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按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的,從其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