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交通肇事罪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涉嫌交通肇事罪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內疑分子,如果有容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之規定 已將涉嫌交通肇事罪的某人刑事拘留 肇事人沒有逃
拘留最長時間是來37天,涉嫌交通肇源事罪已經移送檢察院的不屬於自訴案件,所以死者家屬上不上訴不影響審判程序,估計檢察院已經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變更了刑事強制措施,由拘留改變為逮捕了。訴訟代理人和和近親屬可以為其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
3. 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61條涉嫌交通肇事罪法院會怎樣判
糾正一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版發生重大事故權,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你自己看屬於什麼情況吧~
4. 交通肇事罪被害人家屬不與追究肇事人刑法還會判刑嗎
交通肇事罪不屬於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受害人不予追究,檢察院會追究的。內
自訴案件:輕傷害案、侮容辱他人誹謗他人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重婚案、破壞現役軍人婚姻案、虐待家庭成員案、遺棄案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
第二百零四條 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5. 交通肇事罪在什麼情況下檢察院會免起訴
檢察院不提起公訴的情形包括:
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
6. 交通肇事罪檢察院起訴的程序是怎樣的
法定不起訴,是指《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款規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絕對不起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法定不起訴適用於以下六種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中國刑法把情節分為定罪的界限的定罪情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來理解,如果某行為雖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認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而是一般違法行為,人民檢察院當然不能提起訴訟,作出起訴決定。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刑法規定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訴,主要是因為犯罪分子對社會已無危害,沒有必要再對他追究刑事責任。中國《刑法》第76條、77條、對追訴時效有具體規定。犯罪已過追訴時效不予起訴,這是近代世界刑事訴訟法普遍適用的原則。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特赦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中共中央或國務院的建議,經過審議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在中國,凡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對特定犯罪人免除刑罰的,公安機關不得立案偵查,檢察機關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撤回告訴的 中國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有四種,侮辱誹謗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和侵佔。這些案件涉及的主要是公民個人的權益,如婚姻、名譽等,實質上是公民個人的私權,是否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責任由公民個人自行決定。對於這些案件,如果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訴權的人不提出告訴,或者提出告訴後又撤回告訴的,人民檢察院依法作不起訴處理。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意味著失去了追究刑事責任的對象,追究其刑事責任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故刑事訴訟活動沒必要繼續進行下去,因此,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就此終止刑事訴訟。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酌定不起訴(相對不起訴)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相似於國外學者的「微罪不起訴」,筆者認為這樣稱謂能體現其性質,還是比較科學的。從刑事訴訟法規定看,酌定不起訴的適用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二是犯罪行為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依照刑法規定,以下幾種情形可以適用這種不起訴: (1)犯罪嫌疑人在中國領域外犯罪,依照中國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事處罰的(《刑法》第10條); (2)犯罪嫌疑人又聾又啞,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19條); (3)犯罪嫌疑人因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過當而犯罪的(《刑法》第20條、第21條) (4)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刑法》第22條) (5)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沒有造成損害的(《刑法》第24條) ( 刑事訴訟法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刑法》第27條) (7)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刑法》第28條)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現(《刑法》第67條、第68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也可以不作出起訴決定,在確認犯罪嫌疑人有上述情形之一後,還必須在犯罪情節輕微的前提條件下才能考慮適用不起訴。即人民檢察院要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犯罪目的和動機、犯罪手段、危害後果、悔罪表現以及一貫表現等進行綜合考慮,只有在確實認為不起訴比起訴更為有利時,才能做出不起訴決定。有的學者將其解釋為「酌定不起訴」,把「應當不起訴」稱為「法定不起訴」。
證據不足不起訴
重慶律師網頁鏈接
《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4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的,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訴的決定。這種不起訴的適用前提是案件必須經過補充偵查。這里需要指出,所謂「可以」做出不起訴決定,並不意味著檢察機關有權在起訴與否之間做出自主選擇,因為證據不足屬於不具備起訴條件的情況,因而不能提出起訴。在此意義上,所謂「可以」一詞的表述並不準確,科學的含義是「應當」。 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規則》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屬於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可以做出不起訴決定: (1)據以定罪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據以定罪的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7. 構成交通肇事罪後能否刑事和解
交通肇事罪屬於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是可以進行刑事和解的。刑事和解不必然會免除處罰,檢察院可以不起訴,法院可以從寬處罰。
參考以下條文: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七十八條的規定,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願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主持製作和解協議書。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九條的規定,
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8. 交通肇事罪如何能免予刑事訴訟法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專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屬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
我國刑事訴訟法確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實行這一原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指根據《刑法》規定,不構成犯罪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對於不構成犯罪的,當然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八十條涉嫌交通肇事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版列權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10. 交通肇事罪要多久才會判刑
無法一概而論。 刑事案件的辦理,需經歷三個階段,公安機關偵查階段,偵查終結後,移送到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證據確實充分的,移送至法院審判。正常情況下,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特殊情形的,時間上就很難評估了。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關於辦案期限的相關規定
一、公安機關:偵查階段的辦案期限(嫌疑人被羈押的案件)
1、被拘留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三日內提請批捕
2、在特殊情況下,提請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一至四日
3、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等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長至30日
4、檢察院對於提請批捕案件進行審查,批捕或不批捕決定7天
5、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辦案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
6、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
7、交通十分不便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重大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在上述3個月不能辦結的,可延長2個月
8、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依126條仍不能偵結的,可再延長二個月
二、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階段的辦案期限
1、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
2、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3、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三、法院審理一審案件的辦案期限
1、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2、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四類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
3、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
4、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