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中對見證人的要求

刑事訴訟法中對見證人的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1-07 16:02:30

法院判決書如何送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直接送達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

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 留置送達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七條 電子送達

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 委託及郵寄送達

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九條 轉交送達之一

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九十條 轉交送達之二

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 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

第九十一條 轉交送達期間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 公告送達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1)刑事訴訟法中對見證人的要求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 送達回證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三條 期間耽誤和順延

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㈡ 判斷題:搜查時,必須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

搜查時,必須抄有被搜查人或者襲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這句話是正確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搜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第一百四十條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註明。

(2)刑事訴訟法中對見證人的要求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為了收集犯罪證據、查獲犯罪人,偵查人員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隱藏罪犯或者犯罪證據的人的身體、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

第一百三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按照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要求,交出可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證據。

第一百三十八條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

㈢ 刑事訴訟中的見證人的要求

證人證言是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證據形式,刑事訴訟法中涉及到證人的條款較多專,不能累述。總屬之,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相關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㈣ 證人和見證人的定義和區別。最好能引用相關法律條文。

證人和見證人的定義和區別

刑事訴訟中的證人是指在訴訟外知道案件情況的當事人以外的人。見證人是指司法機關根據辦案需要邀請到場觀察監督某項訴訟行為的實施,必要時可以作證的與本案無利害關系的人。

證人和見證人的區別

一、證人具有特定性,而見證人具有可選擇性

《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一款規定:「凡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必須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因此具有特定性,那不知道案件情況的人是不可能成為證人的。而見證人一般是偵查人員在進行訴訟活動的現場臨時選擇和邀請的,並不要求他了解案件情況,也就是說偵查人員選擇和邀請公民作為見證人時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可選擇性,幾乎現場的任何旁觀者都有可能被邀請作為見證人。公民被邀請成為見證人後,他就成為了了解有關訴訟活動的特定人,這與證人又有著相似之處。但見證人所了解的只是偵查人員進行訴訟活動的情況,而非案件本身的情況。

二、二者訴訟地位不同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證人是訴訟參與人,具有重要的訴訟地《刑事訴訟法》和《規定》以及其它相關的司法解釋中對證人資格、證人的權利及義務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見證人雖然是刑事訴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其並不是訴訟參與人,因此也就不具備相應的訴訟地位。

三、二者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證人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因此,證人向法庭陳述的是與案件情況有關的內容,證明的是案件事實。而見證人並不知道案件情況,只是在一種非常偶然的狀態下被偵查人員邀請「見證」相關刑事訴訟活動進行的全部過程,他在法庭上不可能憑借自己的記憶將自己在現場的所見所聞全部陳述出來,而只可能是向法庭陳述當時的所見所聞與偵查人員所做的筆錄內容一致,以此證明偵查人員在進行這些特定的刑事訴訟活動時激請了見證人,而且見證人觀察並監督了全部刑事訴訟活動,亦即證明偵查人員進行這些特定的刑事訴訟活動的程序是合法的。

四、證人不能同時擔任見證人

1、證人與見證人履行不同的法律義務,身份重疊於法無據。現行刑事訴訟法雖未明確將見證人納入訴訟參與人范圍,但見證人通常參與刑事訴訟活動,通過到場見證來監督取證程序是否合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其實質是「訴訟行為的證人」,地位和作用不亞於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訴訟參與人,域外立法對見證人的訴訟參與人地位也普遍認可。「案件事實的證人」與「訴訟行為的證人」以不同的身份參加訴訟活動,履行不同的法律義務,如果發生身份重疊,同一個人在訴訟活動中既承擔「作證」義務又承擔「監督」義務,無疑存在價值沖突,且於法無據。雖然公訴人在法庭上同時履行指控犯罪與法律監督職責,但其屬於刑事訴訟法明確授權,於法有據。

2、證人不是「與案件無關」的人,不符合見證人的主體資格。《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0條規定「勘查現場時,應當邀請與案件無關的公民作為見證人」,《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1條規定「勘驗時,人民檢察院應當邀請二名與案件無關的見證人在場」。可見,與案件無關是擔任見證人的必備條件。證人是指了解案件部分或全部情況,並在庭審或訴訟過程中向司法機關提供證言的人,屬於訴訟參與人的范疇。證人在某種程度上了解案件的相關情況,主觀上自然形成對案件的直觀判斷,這種直觀判斷會導致認識上的「好惡」與「傾向性」,進而影響見證人的「客觀中立原則」,可能造成訴訟監督、人權保障流於形式。因此,證人作為重要的訴訟參與人,依法參與訴訟活動,不是與案件無關的人,不能同時擔任見證人。

3、刑事訴訟活動是公權力依法運行的過程,應嚴格遵守「法無授權即禁止」原則。有觀點認為,目前沒有刑事見證的專門立法,現行法律規范也並未禁止證人同時擔任見證人,因此二者可以存在身份重疊。證人與見證人都是刑事訴訟活動的參與者,刑事訴訟活動是國家公權力運行的過程,通過偵查、起訴、審判活動依法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關繫到公民的重大權利,應當嚴格遵守公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原則,不能隨意突破、擴張。在刑事訴訟立法沒有授權證人可以同時擔任見證人的情況下,司法實踐中不能依據私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原則,理解為法律允許二者身份重疊。由於證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證人與見證人身份發生沖突,證人應當依法履行其作證的義務,偵查機關另行邀請與案件無關的人擔任見證人。如果作證之前已經作為見證人見證了相關訴訟活動,那麼也不應再作為證人作證。

㈤ 刑事訴訟法中 證人與見證人的區別

  • 刑事訴訟中的證人是指在訴訟外知道案件情況的當事人以外的人。而見證人是指司法機關根據辦案需要邀請到場觀察監督某項訴訟行為的實施,必要時可以作證的與本案無利害關系的人。

  •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1、產生的方式不同。證人是在訴訟之前由案件本身決定的,不能任意選擇;見證人則是在訴訟各種過程中根據需要邀請的,有廣泛的選擇性。2、證明的對象不同。證人對案件事實本身作證;見證人只對被邀請參加見證的事實作證。3、在訴訟中的作用不同。證人是協助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見證人是使司法機關的偵查行為、程序產生無可懷疑的法律效果。

  •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一百三十一條勘驗、檢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參加勘驗、檢查的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三十七條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

    搜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第一百三十八條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註明。

    第一百四十條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查封、扣押財物、文件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清單一式二份,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

㈥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偵查行為需要邀請見證人在場的是( )

證人證言是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證據形式,刑事訴訟法中涉及到證人的條款較內多,不能累述。容總之,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相關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在現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刑法見證人要不要迴避

證人證抄言是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證據形式,刑事訴訟法中涉及到證人的條款較多,不能累述。總之,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相關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㈧ 什麼是法庭見證人

凡是知道事情真相的人,那麼其就可以作為證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 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同時,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核實證據,必要時,可以通知檢察人員、辯護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到場。上述人員未到場的,應當記錄在案。
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時,發現對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新的證據材料的,應當告知檢察人員、辯護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提取,並及時通知檢察人員、辯護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查閱、摘抄、復制。
第六十七條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刑事訴訟活動的見證人: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應辨別能力或者不能正確表達的人;
(二)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人;
(三)行使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等刑事訴訟職權的公安、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或者其聘用的人員。
由於客觀原因無法由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見證人的,應當在筆錄材料中註明情況,並對相關活動進行錄像。
第六十八條 公開審理案件時,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提出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的,法庭應當制止。有關證據確與本案有關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將案件轉為不公開審理,或者對相關證據的法庭調查不公開進行。

熱點內容
法官作風不檢點 發布:2025-10-07 22:57:30 瀏覽:164
行政法學體系包括 發布:2025-10-07 22:52:04 瀏覽:913
電影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7 22:14:43 瀏覽:882
職業道德觀論文 發布:2025-10-07 22:09:27 瀏覽:292
司法拍賣重慶 發布:2025-10-07 21:55:24 瀏覽:563
偷蓋公司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21:54:16 瀏覽:428
道德評議會記錄 發布:2025-10-07 21:43:20 瀏覽:476
2013年司法考試的時間 發布:2025-10-07 21:39:27 瀏覽:124
代為追債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21:37:39 瀏覽:251
岳成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研討會 發布:2025-10-07 21:36:49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