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根據前12個月平均工資
『壹』 勞動法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計算如果最後一個月沒有上完班
勞動法所述的十二個月的基本工資,是指已經發放,且滿一個月的工資。
如果你最後一個月只上了九天班,就不包含在十二個月里,可以向前推移一個月計算,如果工作時間不達十二個月,可以按十一個月計算。
『貳』 請問勞動法中對員工近12個月的平均工資及日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1、勞動法中對員工近12個月的平均工資,即過去12個月全部應得工資的平均數來確定的。
2、日工資勞動法中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
『叄』 請問勞動法的辭退補嘗是按辭退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若在這12個月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本人工資,按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是指基內本正常工作容期間的平均工資,不包括醫療期、長時間事假期間的工作期間。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浙高法民一〔2014〕7號
十一、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包含醫療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間,且在該期間內用人單位未支付正常工作工資的,經濟補償基數應如何確定?
答:《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應理解為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勞動者正常工作狀態下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不包括醫療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間。
『肆』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具體怎麼計算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內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容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貼等月實際工資。你所說前12個月有欠發的工資,那就應這樣計算,前12個月的實際開資加上欠發工資的合計的平均數。欠發工資就是依據勞動合同的約定,你實際工作後單位必須支付的工資。
『伍』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是指應發工資嗎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是指應得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回實施條例》
第答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陸』 請問勞動法中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算包括獎金、津貼、補貼嗎
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是指以實際收到的工資,包括獎金、津貼、補貼等等。
一般以銀行工資流水為基準來計算。
參加勞動糾紛案子,法院都是以銀行工資流水計算
『柒』 勞動法中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算,具體包括那些
包括但不僅限於:工資(比如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等)、績效獎金(比如內月度獎金、季容度獎金、年中獎金、年終獎金等)、津貼(比如高溫津貼、有毒有害崗位營養津貼等)、補貼(比如就餐補貼、通訊補貼、交通補貼、租房補貼等)。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可以理解成: 月平均工資是將勞動者在解除合同前12個月所有的應得貨幣性收入累加再除以12算出月平均工資。
按照條例的規定,是應得工資而不是實得工資,因此應為稅前工資,也就是說,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指的是在扣除你個人承擔的所得稅和五險一金之前的那個應付工資數額。
簡單來講,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包括你所說的五險一金,但是請注意,這個五險一金指的是你個人承擔的部分,公司承擔的那部分金額是不算在內的。
『捌』 勞動法規定的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包含以現金形式發放的保險嗎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之規定,經濟補償回金的工資基數計答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依據該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准支付。勞動合同法簡化了工資的計算標准,規定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這里的工資是指勞動者的應得工資,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的所謂「最低工資」或者「基本工資」作為工資計算基數是不對的。
『玖』 辭退前12個月平均工資如何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的計算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9)勞動法根據前12個月平均工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 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四十九條 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
國家採取措施,建立健全勞動者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制度。
第五十條 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雙方的義務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
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第八十七條 違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