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
① 民事訴訟執行終結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程序終結的情形,包括以下三類:
(一)因申請執行人的原因而致執行程序終結
1、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的。強制執行程序,依當事人的申請而開始,也依當事人的申請撤回而結束。撤回執行申請與放棄權利撤銷執行申請,都是權利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執行法院應予尊重。所不同的是,撤銷執行申請,是權利人拋棄自己的實體權利,致執行程序實體終結;而撤回執行申請,權利人拋棄的僅是該次執行程序性權利,結束的也是只是本次執行程序,其實體權利和強制執行請求權並未消滅。
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應以書記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口頭表示撤回申請的,應記入筆錄附卷。
2、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權利人享有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權利是基於其與義務人有某種特定的身份關系,這種基於特定的身份關系享有的權利,具有人身專屬性,不能轉讓,也不能繼承。因此,享有追索「三費」權利的權利人死亡後,其專屬享有該項民事權利亦隨之消滅,被執行人無需再對任何他人繼續履行該項特定義務,人民法院因而應裁定終結執行程序。
3、作為權利人的公民死亡,沒有繼承人的。作為權利人的公民死亡,除該項權利是專屬於權利人本人的之外,按照既判力主觀范圍擴張的理論,其享有的權利可由其繼承人行使,其繼承人可以成為申請執行人。但是權利人死亡,沒有繼承人的,其權利則無人承受,被執行人也就失去了履行義務的對象。此時,執行已成為不必要,人民法院應依法終結執行。
4、作為權利人的法人終止後,無權利義務繼受人的。這類案件也因無接受執行人履行義務的主體,而依法終結執行。隨著我國企業法人制度的健全,這類情況最終將不會存在。
(二)因被執行人的原因而致執行程序終結
1、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依照法律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其所負的債務也不能被免除,而應以其遺產償還債務,或者由其義務承擔人作為被執行人來履行義務。但是,如果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即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時,執行程序則無法繼續進行,執行法院應及時依法結束執行程序。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無遺產」,包括沒有現實存在的財產,也包括沒有將來可取得的財產和第三人的債權,否則,應繼續執行。
2、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終止後,無遺留財產可供執行,又沒有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對這類也應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理由同上。隨著企業法人制度的健全,這類情況也將不復存在。
3、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被依法宣告破產的。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被依法宣告破產還債,其財產在被各債權人分配清償後,剩餘債務被豁免,沒有得到清償的債權,不再清償。因此,在被執行人被宣告破產後,執行程序不能繼續進行,執行法院應裁定結束執行程序。
4、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喪失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又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在這種情況下,被執行人雖未死亡,但其既現實的財產可供執行,又失去了潛在的償還能力,實現上永久地失去了償還債務的能力。因此,執行程序根本無法進行,執行法院應終結執行,以使雙方當事例都得到解脫。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對此作了一個限定,即「無力償還借款」,也就是說,除借款外的其他債務,不能終結執行。這一限制,顯然與債權平等原則相悖。執行終結,是因為被執行人已永久地失去了償還債務的能力,不論是借款,還是其他債務,被執行人都根本無力履行,執行也都毫無實際意義。所以將被執行人的債務只限定在借款上,是沒有理論依據的,也是不可行的。
5、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現有財產經執行不足清償債務,經債權人同意或由執行法院依職權發放再執行權利憑證的。這種情況是指經實施強制執行無效果而言,據此終結執行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者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執行所得金額,不足清償其債務。這里被執行人已經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是前提,未經強制執行的,不適用終結執行。二是須經申請執行人同意,或由執行法院發給再執行權利憑證後,始得終結執行。再執行權利憑證是權利人日後申請重新執行的執行依據,發放債權憑證應遵循當事人自願為主,執行法院依職進行為輔的原則。
實施強制執行無效果,在執行實踐中經常遇到,如何解決,實是執行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因為「強制執行,原則上以債務人之財產為標的,拘提管收,權為強制之手段,並非強制執行之目的。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數額不足清償債務者,強制執行之目的,實際上已無從實現,雖用其它方法執行,亦無實益。然而因此免除債務人之義務,亦非事理之平。」[2]為此,我國台灣地區強制執行法規定,執行法院「經債權人同意,得命債務人寫立書據,載明俟有咨力之日償還」。「如債權人不同意時,應於二個月內續行調查,經查明無財產,或命債權人查報而到期故意不為報告,執行法院應發給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3](台灣強制執行法第二十七條)。
我們認為,台灣地區關於強制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執行人寫立再執行書據或由執行法院發放再執行憑證後,終結執行程序的規定,我們可以借鑒。建立強制執行無效果,發放再執行權利憑證,終結執行程序制度的益處有三:首先,保留了申請執行人私法上的強制請求權,符合我國法律關於債務人的不豁免原則和繼續執行制度,即離債權人的權益,也體現了程序正義。其次,有助於解決「抓人質促執行」等執行亂問題,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後,有助於減輕法院未執案件居高不下的壓力,緩解法院的執行難問題。
(三)因執行依據的原因致執行程序終結
1、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生效法律文書是人民法院的執行依據,執行依據被撤銷,其所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即歸於無效,執行法院尖停止對該法律文書的執行,裁定結束執行程序。執行依據被撤銷包括法院製作的法律文書經審判監督程序被撤銷,也包括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被仲裁機關或公證機關撤銷。
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裁定不予執行的。裁定不予執行的法律文書只能是仲裁裁決和公證債權文書。法院製作的法律文書不適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公證債權文收被裁定不予執行後,即失去了法律效力,其所確定的內容亦歸於無效,執行法院應在不予執行裁定生效後,即裁定結束該執行程序。
② 民事訴訟法規定執行終止: 有幾種情況 分別是
民事訴訟抄法規定執行中止有六種情況,分別為申請人撤銷申請的;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等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2)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③ 依91年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終結執行的案子,現在可以提執行異議嗎
恢復執行院應編立抄執恢字執行案件重新予執行
律依據:《高民院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意見》第六條規定:列案件民院應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立案:
()申請執行受欺詐、脅迫與執行達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效律文書;
(二)事履行或完全履行執行解協議事申請恢復執行原效律文書;
(三)執行實施案件裁定終結本執行程序式報結發現執行財產供執行申請執行申請或者民院依職權恢復執行;
(四)執行實施案件委託執行結案確委託已立案受託院退委託;
(五)依照民事訴訟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終結執行案件申請執行條件具備申請執行申請恢復執行
④ 法院的執行局程序終結是什麼意思
法院的執行程序終結是由於發生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沒有必要或者不能繼續執行,從而結束執行程序,以後不再恢復。
執行終結,是民事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和發展適應了中國目前司法實踐的需要。實踐中,不是所有的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都能得以實現,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執行完畢,這並非法律或司法的缺陷,而是正常的風險。
為了更好地完成民事執行工作的目標,我們有必要對那些不能繼續進行或沒有必要繼續執行的案件,裁定終結執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申請人撤銷申請的;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被人民法院宣告破產的。
(4)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⑤ 執行案件都以終結執行裁定結案嗎
一、有關終結執行的法律規定 有關執行終結的法律條文,主要見於《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中。《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05條規定:「在執行中,被執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產的,執行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第六項的規定,裁定終結執行。」106條規定:「中止執行和終結執行的裁定書應當寫明中止或終結執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為有關執行終結裁定的主要規定。 按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相關規定,屬於「(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這六種情形的,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該執行案件終結執行,並製作終結執行裁定。分析《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的各種情形,當然不是執行結案的所有情形,甚至還不是執行結案的主要情形。如申請執行人的債權全部得以實現這一情形,就不包括在這一有關執行終結的條文中。 有的意見認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六)項,應是包括了諸如「申請執行人的債權全部得以實現」等情形。確
⑥ 執行終結的案件是否可以恢復執行
根據法律規定,終結執行的案件是可以再立案執行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六條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
(6)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因此,當事人不存在上訴的問題。
另外,在執行過程中如果有協助執行人的,終結的裁定也應對其送達。執行終結的效力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程序上的效力。執行終結的裁定一經生效,執行程序就宣告結束,以後也不再恢復。
(二)實體上的效力。執行終結後,法院不再以司法強制力迫使被執行人履行義務,也不以執行程序保證權利人實現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否認或推翻了法律文書對權利人所應享有的權利的確認,只是法律不再對其實施保障而已。
⑦ 法院對執行的案件的結果顯示為執行終結,執行終結是什麼意思
執行終結,是指在執行過程中,由於發生某種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沒有必要或不可能繼續進行,從而結束執行程序,以後也不再恢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7)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⑧ 終結執行的案件能否再立案執行
終結執行的案件是不可以再立案執行的,只能恢復原執行。
人民法院因申請人撤銷申請而裁定終結執行的案件,當事人在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第六條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8)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終結執行後再恢復執行的案例
榮某某駕駛貨車因制動失靈造成兩名乘客當場死亡,法院最終以交通肇事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判決榮某某賠償死者、傷者家屬共計28萬余元。後死者家屬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執行到位3萬元後,榮某某與申請人達成執行和解,每月償付500元。
但榮某某償付共計10500元後卻突然失蹤了。後經執行法官調查得知:榮某某因運輸爆炸物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執行法院鑒於榮某某無可供執行財產,同時又長期服刑,不具備履行能力,故將有關情況告知死者家屬,並依法終結本次執行。
2017年11月,申請執行人向法院反映榮某某已刑滿釋放,法院經過調查,於2018年1月對本案恢復執行。
2010年8月,張某因資金周轉需要向賴某借款10萬元,並出具了借條。借款到期後,張某以種種理由拖延還款,賴某無奈之下於2015年3月起訴到法院,要求歸還借款本金及利息。2015年9月判決生效之後,張某仍拒不履行法定義務,賴某遂於同年11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執行過程中,法院查明被執行人張某年事已高,將近70歲的老人,無收入來源,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僅在某地有一棟繼承得來的共有房產,張某佔有房產四分之一的份額,該地段屬於青島市近期拆遷范圍,暫時無法處置,拆遷之後獲得賠償將更有利於執行。
於是法院經申請執行人同意於2016年5月對本案進行終本。
⑨ 法院裁定「終結執行」後,債權人可否再次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如果法院裁定終結執行,說明案件已經執行終結,當然就不能再申請執行了。
終結執行是在民事訴訟中,已經開始的強制執行因發生某種法定的特殊情況不能繼續進行,因而結束執行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9)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至第(六)項目,依次分析如下
(1)申請撤銷。法院遵照「不告不理」的原則,當申請人申請撤銷執行申請,法院可依照民事訴訟法關於撤訴的規定予以審查,同意撤銷申請的,表明法院喪失本次執行依據,應以「終結執行」結案。當申請人再次申請執行,如同原告撤訴再次起訴,只要在執行時效內,法院仍應受理。
除非是申請人有明確放棄債權的意思表示,否則,終結執行後債權人並不必然喪失強制執行權。
(2)文書撤銷。法院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表明本案申請人相應法律地位之喪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執行依據,也談不上強制執行權。
(3)公民死亡。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沒有執行的可能,全案終結。
(4)專屬債權人死亡。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具有嚴格的專屬性,不可繼承或轉移,權利人死亡,標志著權利主體的消失,沒有執行的意義,全案終結。
(5)公民喪失清償能力。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從人道主義出發,權利人不能再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無可厚非。
(6)其他情形。法律僅明確規定一種情形,即《執行規定》第105條規定:「在執行中,被執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產的,執行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第六項的規定,裁定終結執行。」被執行人破產,表明債權消滅,沒有執行的基礎,全案終結。
⑩ 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第6項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10)民事訴訟法終結執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釋義
涉外仲裁委員會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當事人申請執行海事仲裁裁決,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以及國外海事仲裁裁決的,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海事法院提出。
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沒有海事法院的,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
訴訟和仲裁都是解決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其中也規范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的威嚴和公正。
如果出現上述五條列舉以外的情況,法院認為應該終結執行,就可以依據第六項來裁定終結執行。